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作者:樂評人/青煙嶺】

《歌手當打之年》臨近決賽,華語樂壇誰正值“最能打”的階段,一時間眾說紛紜。當然,毫無疑問,目前這檔節目中,華晨宇、周深等歌手的確實力、人氣都很不錯,但依舊有部分觀眾坦言,如今的華語樂壇似乎後繼無人,大家都非常懷念2000年由周杰倫開啟的樂壇盛世,那時的百花齊放,不知不覺距離現在已經很久了。今天,就讓我把大家的記憶拉回千禧年,看看當時有哪些令人難忘的正值“當打之年”的歌手。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業內人士通常把2000年-2010年,這之間的一段時間稱為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當然,這個節點往前後調整兩三年也可。大約這10年間,樂壇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歌手,而我個人覺得最出彩的,當屬“周王陶林”組成的新四大天王。所以,今天的回憶殺,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4位的音樂歷程,即:周杰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

在這四位音樂人中,王力宏出道最早。1995年,力宏發表《情敵貝多芬》正式踏入演藝圈,很多年輕的歌迷對這張專輯印象不大,但是力宏的鐵粉們,一直把這張專輯奉為經典,覺得它是樂壇的“滄海遺珠”。

王力宏接下來陸續發了幾張國語專輯,大都是鐵粉們的心頭好,但直到1998年的《公轉自轉》,力宏才終於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成名路,這張專輯也是樂壇黃金時代開啟的首批神專之一。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但凡聽歌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張專輯吧。這張專輯裡有一首非常流行的金曲《愛你就等於愛自己》,是娃哈哈純淨水的廣告歌,原來我們距離認識王力宏,認識娃哈哈已經20年時光。

那時的王力宏,不論從唱片封面還是歌曲的演繹上,都還略微青澀,雖然專輯中的很多歌曲都是自己創作,但偶像王力宏的標籤,畢竟還是過於強大,其實這麼多年,王力宏的顏值也是大家的最愛,從早期開始,為此忽略了一些他的音樂性也無可厚非。當然,後來王力宏成熟後的音樂作品,對大家的衝擊力還是極大的,我們慢慢說。

1997年12月,陶喆交出了個人首張同名大碟《陶喆》,和王力宏不同的是,陶喆可謂“出道即巔峰”的代表人物,雖然後來也一直巔峰多年,但陶喆的專輯起點真的很高。在很多音樂網站上,這張同名專輯大多接近10分滿分,整個1998年,陶喆的爆紅至今估計很多像我這樣稍老一輩的80後都還有印象。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若要將1998年的《公轉自轉》,拿來PK當時的《陶喆》,比較確定的是,陶喆還是更勝一籌。《陶喆》專輯中,《飛機場的10:30》、《愛,很簡單》、《流沙》等等金曲,迄今都是音樂節目中,很多選手的翻唱熱門,也是我們KTV裡的必點曲目,大家都耳熟能詳。

在發表第一張專輯前,陶喆參與了多位知名歌手的專輯製作,到他自己時,同樣也是自己專輯的製作人。憑藉同名第一張專輯,陶喆在1998年斬獲金曲獎最佳新人和最佳唱片製作人兩項大獎,當週華健和李宗盛頒發這個獎給陶喆時,現場也是無比轟動,主持人甚至調侃說:陶大偉(陶喆父親)做一輩子音樂,也沒有你兒子一張這麼光彩哦!如今再度回顧起這個場面,依舊覺得有趣又轟動。

次年,也是陶喆的大熱年份。《I'm OK》這張堪稱神專的唱片,算是徹底奠定了陶喆的一線位置,他似乎一夜之間,就從那個新人陶喆變成了樂壇天王。這張專輯裡產生的金曲就更多了,隨便列幾首,迄今也持續名聲大噪,比如《找自己》、《小鎮姑娘》、《普通朋友》。業界對此時陶喆的定位是:純正美式R&B唱法,也可謂此種風格的華語第一人。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隨後,新一年的數據顯示,《I'm OK》以超高的銷售成績,獲得當年港臺銷量冠軍。此時的王力宏發片不斷,也都口碑不錯,但比起陶喆的金曲,還是略微少了些。不過,David風光的時間沒有持續太久,周杰倫來了。

周杰倫真的是千禧年樂壇的重磅炸彈,很多人評價他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之後,乃至華語樂壇的最後一個現象級歌手,其實確有幾分道理。雖然很多年輕一代,甚至8090後可能都未曾經歷過香港四大天王當紅的時代,以及鄧麗君、鳳飛飛、滾石等等“現象級”的洗禮,但是千禧年以後,如果要說音樂上的影響力,周杰倫確實是華語第一人(從綜合影響力上考量)。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2000年11月發表了同名專輯的周杰倫,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之後周杰倫這個名字對於樂壇的衝擊力吧。2001年的《范特西》,2002年的《八度空間》,2003年的《葉惠美》,2004年的《七里香》,然後到2005年《十一月的肖邦》,2006年《依然范特西》,逐步到2007年的《我很忙》。到《我很忙》的時候,我們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周杰倫的個人作品,和整個華語樂壇的狀況一樣,呈現了下滑的趨勢。當然,華語樂壇截至目前的最後一次高潮是他帶來的,我們也不能奢望這份“興奮”一直延續周董一生吧。

當然,杰倫開啟的這段黃金盛世,也確實不是隻有他一個人做主角。我們既然說黃金盛世,甚至黃金時代,這個時代肯定不是由某一個鑄就的,很多人都在這個時代成為英雄,這才能叫盛世。所以我這篇文章想說的重點,從來都不是要在某個時期,把這四位歌者的人氣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只是想一起回憶一起,他們一起創下的那個時代,有不少人都推出了最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大碟,驚豔了我們的耳朵,共同構建起了我們的青春。

周杰倫《范特西》發佈時,恰逢王力宏推出《唯一》。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這兩張專輯,都可以說是兩位歌手天王加身的第一次成功崛起。如果說周杰倫第一張《Jay同名專輯》是他的一種試探,大多走深情路線,那麼《范特西》就是周杰倫音樂才華的全面爆發了,一曲《雙截棍》至今,都是難以超越的“神曲”,也許如今我們什麼都聽得多了並不覺驚奇,可是在2001年,這個感覺還是讓人炸裂的。而王力宏尚未走上“叛逆之路”,他的《唯一》延續了之前多張專輯的情歌風範,成功打入市場,情歌名氣一時無二。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之後的2002年,陶喆在前兩張專輯爆火後,沉寂了一段時間,我們姑且認為是苦心修煉吧。果然暌違《I'm OK》三年後,《黑色柳丁》如同樂壇重磅炸彈般,進入了每一個人的心臟,可以說,這張專輯在很多歌迷的心中,是排名第一的陶喆作品,難怪陶喆的團隊有底氣說:陶喆每次出現,樂壇就要改朝換代!這張專輯確有這樣的魔力,其中大熱的金曲《Melody》、《月亮代表誰的心》、《黑色柳丁》同時在各大排行榜佔據高位時,誰還沒有在校園,在KTV唱上幾嗓子!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這時的周杰倫發表了《八度空間》,其中《半獸人》、《暗號》、《龍拳》也是大熱曲目,延續了自己《范特西》時開始的“不走尋常路”。

2003年的樂壇就更有趣了,前面提到鄧麗君、鳳飛飛等女歌手,其實延續女歌手的天后中,張惠妹應該是最為亮眼,也是如今唯一能持續火爆的那一時代的歌手了。林俊杰和張惠妹的交匯也很早,早在林俊杰出道前,就為當時的天后創作了一首代表作《記得》。這首歌發表於2001年,林俊杰出道時,已經是2003年。當年聽到這首歌時,並沒有留意這位創作新人,直到這位新人自己發片,才覺實力令人驚豔。

2003年,林俊杰發行首張全創作專輯《樂行者》,11首歌曲,全部自己作曲。代表作列幾首,看看大家都還記得不:《就是我》、《翅膀》、《凍結》、《會有那麼一天》、《不懂》……其實,在我看來,林俊杰這張專輯的11首歌曲都是代表作,我也全部幾乎都能倒背如流,簡直可以在林俊杰演唱會上不看提詞器,跟唱完全場了。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陶喆的《黑色柳丁》可能還夠循環幾年,所以這一時期的陶喆又一次蟄伏。周杰倫則推出《葉惠美》繼續驚豔,王力宏再度深情發表《不可思議》,於是,華語樂壇新的四大天王格局基本成型:周杰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

2004年樂壇的黃金時代上升到鼎峰,和新四大天王抗衡的除了他們自己,還有《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等網絡熱歌,同期,內地選秀開始如火如荼,整個華語樂壇真的進入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盛世。

周杰倫沒有在這種網絡大環境下遭到感染,一曲《七里香》,百轉千腸,周杰倫似乎一夜之間回到了那個深情唱歌的初心歌者。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林俊杰也完全沒在話下,《第二天堂》中,一曲《江南》,有別於當時市場上的所有情歌,典型的讓人耳朵懷孕系列,這也是林俊杰被譽為“行走的CD”的開始,他的作品,戴上耳機聽,真的會讓人瞬間以為自己進入另一個世界。王力宏也在這一年鑄就了經典的中國風《心中的日月》,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風”似乎真的成了一種流行。如果說杰倫的《東風破》是“中國風”的初體驗,那麼《心中的日月》就是“中國風”的成熟之作了。這時的王力宏,開始向世界宣告:“Chinked-Out”即將到來,這一次,讓我來重新定義華語音樂!王力宏的“Chinked-Out”其實就是中國風的嘻哈音樂,《心中的日月》這張專輯就是這個概念的完美表達。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周杰倫的中國風,和王力宏有點不一樣,從《東風破》到《發如雪》,周杰倫演繹的深情而古典,王力宏的中國風卻是流行的嘻哈,二者有著根本的區別。所以,隨後,揹負了華語第一天王的周杰倫,揹負了“Chinked-Out改變世界”的王力宏,加上“行走的CD”林俊杰,以及“每次出現,樂壇就要改朝換代”的陶喆,就這樣共同攜手,將2005年,我們的青春絢爛到了極致。

網絡歌曲此時依舊響徹大街小巷,這彷彿和這四位天王沒有半毛錢關係。陶喆在2005年1月,推出《太平盛世》,聽聽這名字,說的就是彼時的華語樂壇,以及他自己!《就是愛你》、《愛我還是他》、《Susan》說,每首歌曲都深情,每首歌曲又不同,陶喆的音樂素養,在這張專輯中發揮的淋漓盡致。沒多久,延續了《江南》的唯美,林俊杰一曲《一千年以後》紅遍全國,那時的林俊杰,可以說是古典氣質的最佳代言人了,歌曲的成熟度,令人驚愕。這張《編號89757》裡面,林俊杰也挖掘了自己婉轉情歌以外的全新自己,以機器人的視角展開故事的同名主打《編號89757》,古埃及探險般的《木乃伊》,都是情歌主打以外的新的林俊杰。

2005年年末,依舊是那個熟悉的11月,周杰倫《11月的肖邦》如約而至。加上電影《頭文字D》的熱映,周杰倫在《11月的肖邦》中,也交出了多首經典作品,比如《一路向北》、《發如雪》、《黑色毛衣》、《夜曲》等等。一切都未結束,經過這麼多金曲的洗禮,王力宏在2005年的12月,算是給這一年留下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尾聲。前一年開創了“Chinked-Out”這個概念後,《蓋世英雄》專輯將這個概念做到極致。《在梅邊》、《花田錯》、《蓋世英雄》連續三波主打,讓人誤以為這是哪個新人的新嘗試,原來竟然是已經發表過10幾張個人專輯的王力宏!唱了10幾張專輯的歌,還能有如此生命力去做新的嘗試,在連續三首主打歌曲中加入京劇元素,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因為這四位人物的“聯手”,從2005年的一開始,到最後一天,我們的耳朵就不曾有片刻空閒,這種飽滿的充實感,只屬於2005年,只屬於我們的青春!

之後的2006年,周杰倫的《依然范特西》,從專輯名字上,就知道是經典的延續,其中作為主打的全新中國風《千里之外》邀請到費玉清合唱,更是一度成為樂壇佳話。陶喆也發表了全新專輯《太美麗》,他邀請到的合作者是我的女神Jolin蔡依林,一首《今天你要嫁給我》,至今都還保持著很高的熱度。《太美麗》沒有延續陶喆的樂壇神話,金曲也開始偏少,此時專輯質量最穩定的還是林俊杰同學了。《曹操》完全能夠延續JJ之前的人氣,整張專輯的歌曲也是幾乎每首都經典,林俊杰的高音一時間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畢竟要在KTV唱他的歌,真的需要一些勇氣。王力宏沒有在2006年發表專輯,兩張“Chinked-Out”要帶向世界,力宏有點忙。

接著,周杰倫推出《我很忙》的時候,盛世也就逐步畫上了句號。那一年,《我很忙》沒有爆紅,《青花瓷》卻意外的“挽救”了整張《我很忙》的人氣,同樣延續中國風,這首《青花瓷》可謂周杰倫的鼎峰之作,不論是詞曲,還是超高的人氣,都可以稱的上是周杰倫中國風歌曲的鼎峰。也或許是這首歌曲太火了,掩蓋了專輯中其它作品的色彩吧,此時的樂壇,即便是天王周杰倫,專輯中也很少出現全部主打的局面了,能做到一半已是萬幸。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林俊杰的《西界》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部分歌迷並不買單《曹操》之後JJ的重大轉型之作,鐵粉們解釋為《西界》過於超前,當時的樂迷可能還沒有做好接受的準備,從這個角度來講,可能也有幾分道理。王力宏推出《改變自己》,卻並沒有改變太多,最為出名的竟然是和陶喆一樣,邀請女歌手Selina合唱的《你是我心內的一首歌》。

也許有人覺得是這些創作人遇到“瓶頸”,或者還在持續積澱,但從2007年開始,一切真的變得不同了……陶喆沒有在2007以及2008年再出現,他終究沒有再次成為那個“救世主”或者“開創者”。後來的周杰倫,開始唱“驚歎號”,據說2000後喜歡這樣的作品,比如《公主病》、《水手怕水》;王力宏交出新作“AI愛”,據說是超前的探討社會議題:人工智能;陶喆在綜藝節目裡和力宏“叫板”說,我沒有發歌,你就沒有模仿對象了,做出《AI愛》這種不流行的作品……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相比起杰倫、力宏、陶喆後期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家庭的照料,從而使得專輯出產變慢,口碑也有一點下滑的情形相比,林俊杰可謂是整個樂壇後期唯一不受影響的“另類”了。或者換句話說,林俊杰是“黃金時代”以後,四大天王中音樂水準最穩的,而起初,他也是這四位中最晚被大家認識的。JJ之後不論是2009年經歷咳血、失聲後發表的專輯《100天》,還是2015年首創的“3D環繞”音樂大碟《和自己對話》,這些作品都如同曾經林俊杰被封神一般,可以再度封神。

經過這些回顧,似乎一切早就變了,但又好像都沒變。盛世的四大天王如今都說即將推出新歌,但整體水平也都開始良莠不齊,口碑大多兩極分化,比如周杰倫的《說好不哭》,王力宏、陶喆的一些各種分類的全新單曲,林俊杰雖然依舊能打,但無力迴天,華語樂壇的現狀從《我很忙》之後,就逐漸轉為低迷,並且一直持續至今。

回憶殺:20年前,他們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最能打的“新四大天王”

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後來“新四大天王”中三人都忙於經營家庭,可以理解華語樂壇從十多年前就每況愈下,就如同可以理解曾經深愛他們的我們早已青春不再……只是每每再聽起曾經喜歡過的這些經典歌曲,或者偶爾看到他們推出新歌,心裡依舊還是充滿深深的懷念和感嘆:周王陶林四位在最好的年紀做了最對的事情,而我們,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能打的他們,也曾是一種幸福。想了想,其實也足夠。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作者:青煙嶺,華語流行音樂樂評人。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聯絡、約稿可私信,或找“青煙嶺”的同名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