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在《红楼梦》的第四回,有这样一段描写。贾雨村刚刚就任应天府,就受理了一桩命案。薛蟠为了争夺一个丫头,把人家的未婚夫活活打死了。贾雨村一听,大怒道:“哪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地走了拿不来的?”正要派衙役抓人,他的手下一位师爷却对他使眼色,不让他抓人。贾雨村知道其中必有缘故,急忙退堂来到内室。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师爷拿出一张手抄本的“护身符”,贾雨村一看,上面写的是本地名门望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非常隐晦地交代了当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并且跟贾雨村交代了这四大家族的关系,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一家你都惹不起。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贾雨村听了他的一番介绍,脑门子直冒冷汗。心想自己来金陵做官靠的就是荣国府的本家,如果把他外甥抓起来办了,自己这乌纱帽恐怕也就保不住了。最后在师爷的授意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非常草率地结案了。事后,贾雨村为了表功,还给老贾家写了一封信。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借用《护身符》这首小诗,从一个侧面描写了当时“贾史王薛”四个家族的庞大势力。其中的四句话,分别代表了这四大家族的四个姓氏。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谐音。而“贾史王薛”的谐音,就是“旧时王谢”的意思。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而“旧时王谢”这个词语,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坐落在南京城外,秦淮河上。“乌衣巷”,指的是东晋时期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居住的地方。

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宰相,身份显赫,名震朝野。当时曾有人这样形容“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老王家,和东晋皇族“司马”家,共同拥有天下。可见其权势之大,无人能比。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而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丞相。功勋卓著,威望极高。曾经在会稽山隐居多年,后来出山主持大局,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在朝廷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成语“东山再起”,就是说的谢安。

曹雪芹把“贾史王薛”,比作当年东晋时期的“王谢”两大家族,可见这四大家族的势力之大。然而曹雪芹笔锋一转,却说他们是“旧时王谢”。其实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暗指这四个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即将没落。是朱雀桥边的野草,是乌衣巷口即将落山的夕阳。

《红楼梦》中,贾雨村看到“护身符”这首小诗,为啥直冒冷汗

其二,说的是“贾史王薛”这四个家族,根本比不上当年的“王谢”家族。王导和谢安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忠臣良相。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指挥军队,保家卫国。而且这两人及其后代,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中就有“书圣”王羲之父子。回头再看《红楼梦》中的“贾史王薛”的后人,除了斗鸡玩鸟,不学无术,几乎没有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也是曹雪芹把他们比作“旧时王谢”的根本原因。

你对曹雪芹这个写法有什么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