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從疫情開始到今天,各國領導人為了對抗這場百年不遇的災難,可謂費神費力。然而不是所有國家的防疫措施值得稱道,像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做法就值得商榷。

4月28日,參考消息轉發了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撰寫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從防疫措施、領導人態度以及取得的防疫效果等多個層面展開討論,歷陳民粹主義的得與失,期望各國能夠“以史為鑑”,採取鐵腕手段,早日控制住疫情。

文章指出,德國和法國算是歐洲中最早做出預防措施的國家之一,然而效果仍差強人意。時至今日,上述國家的疫情發展態勢不明,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逾千,當局為了遏制病毒,似乎已經用盡了所有的政策空間。無論是經濟紓困策略,還是施行大規模的群體檢測,仍然無法阻擋病毒的蔓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歐美自由、民主、享樂的思想佔據了主要位置。

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簡單的說,雖然德國已經鼓勵民眾戴口罩,但沒有實質性的法律指令出臺。各地方政府完全憑藉自己的判斷實施抗疫,致使全國一盤“散沙”。疫情的重災區—圖林根州,民眾被要求出行必戴口罩;而在疫情輕緩的巴伐利亞州,出門戴口罩的人寥寥無幾。

按照西方普遍的共識:戴口罩不能從根本上防禦病毒,只能起到緩解心理緊張的作用。但實際情況是,面戴口罩或可以過濾空氣中至少95%的病毒。歐美人的懈怠、過度意識導致了病毒發展態勢的不可逆,也終究給自己帶來了災難。

已知的是,歐洲五強—英法德意西,累計確診病例超過了10萬,西班牙更是以超過20萬的確診數雄踞歐洲之首。形成諷刺的是,在疫情不明朗的關鍵節點,上述領導人開始有意的放松管制,準備重啟停滯的經濟。對於民生而言,是福還是禍,已經一目瞭然,但是上述國家領導人似乎仍不以為意,甚至有民粹勢力喊出了“寧可病死,也不要餓死”的輿論怪調。

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如果說德法的抗疫措施可以被民眾勉強接受的話,那麼美國巴西的做法則有些讓世人不齒。已知的是,白宮準備在復活節前後放開經濟管制,讓受損的經濟儘快恢復。特朗普甚至公開聲稱:美國已經控制住了病毒,死亡10—20萬可以接受。如果說死亡10萬可以讓病毒控制乃至消失的話,全美自然喜聞樂見。但實際情況是,美國直至今日,仍處在疫情傳播的大流行階段,美國儼然成為了世界疫情的“震中”。

試問100萬的確診數,5萬多病患死亡的事實,美國何以談重啟經濟。如果執意這樣做,輕則可能破壞國際的抗疫大格局,重則可能導致1914—1917年的悲劇重演。特朗普團隊不是不明白,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與白宮做法形成呼應,巴西的抗疫動作更讓人揪心。

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巴西總統波索納羅公然聲稱:新冠病毒是“流感”,是“媒體的發明”。其甚至參加了反對隔離的民眾遊行。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只能導致一個結果:巴西將成為南美第一個接受群體免疫的國家,巴西或將出現大面積的人員減員現象。

為何會出現這般光景,說好的協調抗疫,為何成為了“單打獨鬥”。拋開各國的國情、民俗不談,西方國家骨子裡“民粹主義”或佔據了上風。疫情前,社會一片歌舞昇平,習慣了自由主義的歐美領導人,自然不會意識到危機或在暗中潛伏;疫情後,面對著國家的“全瘡百孔”,他們能做的是,儘可能的補償受損財團的利益,並努力的將抗疫不力的黑鍋甩給外方。

面對疫情,各國領導人表現迥異,德法勉強過關,美巴不置可否

在他們看來,比較民眾的生命健康,其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受否得到保障。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歐美的抗疫措施迥然,病毒能夠在上述國家大面積蔓延的原因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歐美“甩鍋”,不願意承擔責任的做法,終將打破人類的平衡,讓人類付出慘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