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控制高房價的“利器”已全面出手,樓市告別爆漲時代

高房價是當前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房地產市場有任何風吹草動便有人擔心是否會迎來一輪房價上漲。自復工復產全面恢復之後,深圳、上海的樓市回升遠高於購房人的預期。特別是在國家統計局及國家社科院公佈今年房價仍處於普漲之後,人們才發現專家所說的房價韌性強勁原來是事實。

因此,預期房價上漲的擔心又開始形成。

其實,從近期管理部門一系列動作來看,期待中的幾個降低房價的“重拳”已經基本形成,對於買房人來說,是兩個不折不扣的“喜訊“。

第一個降低房價的“重拳”便是房地產稅的實施。

房地產稅一直以來都是買房人期待中的大招,因為房地產稅的實施增加了持有成本,會倒逼炒房人或者多套房產的持有人將閒置待漲的房子推向市場出售,既增加房屋供應量,同時也降低了非居住性的買房需求。

最近的兩個信息表明,房地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彷彿聽到了到來的腳步聲。

一是住建部要求全國房屋買賣全部備案,並要求數據準確全國各地均可使用,這為房地產稅的實施掃清了數據上的障礙。

二是深圳住建局公開表態,房地產稅的實施正在考慮。4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本地“民心橋”節目中表示,針對當前的高房價,“我們接下來也可以考慮房地產稅的問題”

。這是首個考慮通過房地產稅的實施降低房價的城市。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避免花300萬買房後悔,

別人上過的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擊下圖進入查看。


專欄

樓市實戰,買房路上12堂必修課

作者:房價大數據

299幣

186人已購

查看


兩大控制高房價的“利器”已全面出手,樓市告別爆漲時代

第二個降房價的“重拳”便是“集體土地入市”

從今年1月1日開始,根據新《土地管理法》規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便可以入市。這就很好的解決了原來為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城市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經依法登記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這就做到了集體土地入市有法可依。

而本月集體土地入市進度提速,從具體表現看,有兩個典型特徵。一是今年4月9日下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明確:

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

二是自然資源部於4月22日正式發佈《農村集體土地價格評估技術指引》,現在開始正式實施。《技術指引》明確農村集體土地價格評估,可以運用收益還原法、市場比較法、剩餘法 、成本逼近法、公示地價係數修正法等五種估價方法評估其使用權價格。


兩大控制高房價的“利器”已全面出手,樓市告別爆漲時代

這就完成了集體土地定價原則這一關鍵事項,因此,從現在開始,集體土地入市已掃清全部障礙。

那麼,從現在開始,土地供應在全國一盤棋的統籌下,土地不再稀缺,地價抬升的機會就很少了。

那麼,集體土地共有多少呢?

根據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講話中的數據測算,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4200多萬畝。如果能有20%的集體土地入市,按2.0的容積率及戶均面積100平米來計算,可以為城市提供11188.8萬套住房。

因此,以上兩記“重拳”,也可以說是兩大控制高房價的“利器”已全面出手,對於無房的人來說,會迎來真真徹徹的降房價的喜訊。自從這兩記“重拳”全面實施開始,從此告別炒房時代,樓市告別爆漲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