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撲朔迷離的密室凶殺案,高智商凶手與警方的博弈之戰

一張字條引發的失蹤案

民國時期,蒼山鎮的保安團隊長收到報案,一名老婦人說,她的兒子張某昨晚因收到一個小紙條出門了,然後再沒回來。

這個小紙條上寫著,售賣大量的烤酒。烤酒一般是村民用自家小灶釀製的,在當時是“搶手貨”,畢竟那是一個糧食稀缺的年代,張某被這個字條引誘出門也不稀奇。

一行人在紙條上約見的草棚附近搜了又搜,也沒發現張某的蹤跡。擴大搜索範圍後,隊員們在附近一個荒廢的倉庫找到了張某。


民國撲朔迷離的密室兇殺案,高智商兇手與警方的博弈之戰


這個倉庫在戰爭年代被炸掉了一半,因此無人居住。但是隊長髮現其中的一間房屋的門被大鐵絲緊緊纏著。裡面會不會有人?他開始大聲呼喊,用力敲門。果然屋內有人回應。

一行人費勁地絞開螺絲,進門一看,失蹤的張某在裡面,與他同在屋裡的還有當地的小學老師趙某。

保安團隊長進屋一看,屋裡還躺著一個人,但是已經死亡,頭上有兩處磚頭砸傷的痕跡。

張某和趙某剛開始以為段某隻是睡著了,在隊長髮現他已經死亡後,二人都表現的非常驚訝,並緊接著指認對方為兇手。

裡外不通的密室

出了人命,警察局開始介入。經調查,這三個人都是被以賣烤酒的名義約至草棚附近,被人從背後迷暈,醒來就發現出現在這件黑暗的屋裡。

這個屋子以前是用來保管資料的,有一些存放文件的木架子,還有以前在這居住的叫花子用來燒飯的磚頭,和他離開時沒帶走的一些破布爛衫,除此之外再無他物,出入的門也只有一個。

三個人醒來後,互相交流了一番,發現彼此互不相識,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被關到這裡。

出於恐懼,他們想盡快出去。在黑暗中摸索半天,發現門已經被從外面鎖死了,根本打不開。這間房是清代修建的,雖然用的是木門,但是非常厚重,無法靠人力推或踹開。再加上迷藥的效力還沒退,他們只好先休息,等天亮再決定。


民國撲朔迷離的密室兇殺案,高智商兇手與警方的博弈之戰


臨睡前,段某提出,為了防止三人睡著後,有人偷偷進門加害,可以把木門從裡面閂上,這樣雖然出不去,但也沒人能進來了。三人一致同意,於是段某從破舊的木架上拆了一根木棍,從裡閂上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張某和趙某互相咬定對方是兇手,而不考慮別人進屋殺人的原因

案情陷入僵局

經過反覆實驗,警察發現,門從裡面閂上後,外面不管用多大力氣,都是無法開門的,鐵絲什麼的,也無法把木棍移開。

排除了第四人進屋殺人,警方把注意力放在了張趙二人的身上。這在當時是引起轟動的大案,情況上報後,上級也派了專家組來成立專門的破案組。

破案組提出了幾個建議。第一個是根據二人身上的血跡噴濺情況來斷定。但是二人可能睡得離死者都比較近,因此身上的血跡差不多,都是星星點點的樣子,難以據此來分辨誰是兇手。

破案組又提出,測試殺人的磚頭上有沒有二人的指紋,最終發現這塊磚頭上同時存在兩人的指紋。張某和趙某承認,為了自保,當時他們摸了些磚頭放在身邊。

破案組又開始從紙條的來源調查,但是當時字條都被他們帶到了案發現場,現在紙條已經都“不見了”。

膠著的案情

案情無法推進,二人都無法定罪,但是輿論壓力也很大,辦案人員一籌莫展。此時一封來自大學老師的信給了破案組靈感,他們讓張某和趙某再次回到現場,並關上門,讓他們回憶,看看有什麼忽略了的細節。

二人確實回憶起一些細節,張某稱,自己感覺有人動過自己的腳,但是自己睡得迷迷糊糊的,不知是做夢還是真實的。另外,張某和趙某都認為,當時段某的情緒比他們更激動,甚至聲稱“有人要害他”。

但是這些信息也沒有什麼推動案情的作用。

事情越來越撲朔迷離,上級也愈發重視這件事。派了專家對張趙二人進行心理側寫,換了幾波經驗豐富的審訊專家,二人都一口咬定是對方殺的人。一個是工人,一個是老師,鄉里鄰居對他們的評價都是與人和善,沒有什麼壞毛病。

難道真的是別人殺的人?如果是的話,那他又是怎麼搞到迷藥,怎麼做到在三人熟睡時入室還能還原好現場呢?

決定性的發現

兩個月後,警方再次勘查現場時,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在木架的背後,有一些釘孔,規則地排列成長方形的形狀。這些釘孔比一般的釘子大好幾個號,但是這面牆是磚牆,也無法通向外面,所以之前偵查時並沒有引起警方的注意。


民國撲朔迷離的密室兇殺案,高智商兇手與警方的博弈之戰


但是這次,一位專家高度關注了這些釘孔,他把釘孔用粉筆連起來,發現連成矩形的大小,和木門大小几乎一致。

張某關於腳被移動過的供述電光火石般閃進他的腦海裡。

如果說,張某和趙某醒來時,這間房子根本不是一間密室呢?

他們醒來後找到的大門,只是兇手提前用釘子固定在那裡的門,門後面是牆,他們當然打不開,而原本可以打開的木門,被兇手用存放資料的木架擋住了。屋裡黑黢黢的一片,他們只能靠摸索,自然也不會懷疑摸到的是假門。

而這個時候,他們之中的段某,就是兇手本人假扮的!

他言辭激烈地誤導二人,讓他們以為自己身處密室,還誘導他們插上了門閂,以為無第三人可以進來。然後在張某和趙某睡著後,再次迷暈惡人,拆卸事先安好的木門並搬走,再把他們睡覺的方向移動到原來“朝著門的方向”。

最後一步,把被迷暈的真正的段某運進屋裡,拿磚頭拍死,並從門外用鐵絲固定好。

但是這個計劃有一個明顯的漏洞,兇手離開時,不可能還能把門閂也閂上。也就是說,他離開後,這個密室成了一個外人能進來的密室,而且一旦張某和趙某醒來,被解救時就會發現門並沒閂上。

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做那個開門發現他們的人,並且在離開時把門閂一半,這個是可以做到的。這樣,在開門前先叫醒張某和趙某,他們在黑暗中很難確認門是不是從裡面閂上的,並且在急於獲救的心情下,肯定會先從屋裡把門閂打開,這樣一來,就沒人能發現這個破綻。

但是兇手必須是那個最先發現他們的人,否則,一般人看到門被鎖的反應,都是先打開鐵絲進去看看裡面的情況,而不是先詢問裡面有沒有人,給他們打開門閂的機會。

至此,另一個重要的嫌疑人浮出水面,他就是老婦人一開始求助的安保團隊長。

鎖定嫌疑人後,警方一面假意通知安保團隊長去公社開研討會,一面到他家裡去搜查,果然,在他家儲存糧食的倉庫發現了一個仿製的木門,還發現了大釘子和用來做迷藥的氯仿。

真兇落網

經審訊,隊長韓某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死者段某曾經和韓某一起偷偷轉移了一筆公款。事後韓某憑藉這筆錢和自己的努力,當上了治安隊長,段某則繼續小偷小摸。韓某擔心段某有一天東窗事發,會把自己供出來,遂產生了殺人滅口的心思。

之所以事後不銷燬作案工具,是因為覺得自己這個點子不錯,以後還能用。據他供認能,用來迷醉的氯仿是因為他曾參與醫院盜竊案,因此輕車熟路,在假扮段某時,他故意提高嗓音,假裝激動,因此不怕自己在日後的審訊中被張某和趙某認出。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殺掉段某,是因為他怕段某和別人說過二人偷牛的事,使自己成為嫌疑人。而造成張某和趙某互相指認的局面,是絕不會有人懷疑自己的。

本案中,兇手的心思相當縝密,設計的情節堪比電影。在當時流傳出許多版本。好在最後終於被捉拿歸案,冤魂告慰,一度因難以被定罪而引起民怨沸騰的張某和趙某也得到了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