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來:“雙零行動”讓楊凌農民挺直了腰桿,發展了產業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李俊輝

返鄉創業,經歷挫折失敗。在堅守中不斷向農科專家請教,轉變思路,學習新技術,合作社經營逐步走上正軌。在陝西楊凌,農民王中來的這些經歷,與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者相似。

“專家教授就是咱農民的活財神”

王中來:“雙零行動”讓楊凌農民挺直了腰桿,發展了產業

從最初的5戶社員,30畝土地,發展到後來的152戶社員,800多畝土地,社員年人均畝收入3萬多元,總結創業10年來的發展,王中來說:“合作社之所以有較好的發展,離不開楊凌專家教授與我們農民的零距離,更離不開楊凌兩級政府領導幹部與農民的零距離。是專家教授和領導幹部的‘雙零行動’,促進了合作社的產業發展,讓我們農民增加了收入。”

依靠種植西甜瓜和蔬菜增收致富,設施大棚非常關鍵。建什麼樣式?什麼結構的大棚經濟適用,是每一位種植戶都要深思熟慮的環節。創業初期,王中來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他想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設施農業專家。經人介紹,王中來認識了李建明教授,從此以後,致力於設施農業研究的李教授就成了中來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常客。在他的指導下,王中來的合作社在楊凌率先建成了雙拱雙膜設施大棚,為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王中來:“雙零行動”讓楊凌農民挺直了腰桿,發展了產業

有了設施大棚,種什麼更為關鍵。王中來又“盯”上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西瓜專家張顯教授。把專家教授培育的新品種引進到合作社,種植成功後再推廣給更多的農戶,這就是王中來的初衷。在張顯教授培育的眾多西瓜品種當中,王中來選擇了“千鼎”和“玲瓏王”,前者瓤酥,入口即化,像吃雪糕一樣;後者成熟早,皮薄,能搶佔市場先機。在張教授的指導下,中來合作社的西甜瓜連續多年供不應求。王中來感嘆:專家教授就是咱農民的活財神。

10年引進西甜瓜優良品種100多個

,經濟效益超5000萬元

除了專家教授,在楊凌與農戶“零距離”的還有各級領導幹部。“2019年,僅基質栽培示範推廣一項就達到700畝,發放基質袋(營養缽)28.9萬袋。王中來的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在項目支持範圍之內。”這是楊陵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榮國給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據他介紹,除了發放基質袋,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推廣、雙拱雙膜大棚建設、電力設施及園區保潔設施配套、新型日光溫室大棚建設等方面,政府部門都有相應的支持。

王中來:“雙零行動”讓楊凌農民挺直了腰桿,發展了產業

王中來告訴記者,他經常能在田間地頭見到楊淩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和楊陵區委區政府的主要領導,還有科技、農業部門和鎮辦的領導,他們深入一線瞭解情況,解決難題

王中來把專家教授、領導幹部與農戶之間的“零距離”接觸總結為“雙零行動”。他始終認為,正是這樣的“雙零行動”,有效促進了各類農業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

王中來:“雙零行動”讓楊凌農民挺直了腰桿,發展了產業

創業10年來,王中來的專業合作社引進試種西甜瓜系列100多個優良品種,推廣面積3萬餘畝,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2013年至今,中來合作社開展科技培訓600多場次,培訓職業農民和技術人員累計1.2萬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種植領域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是王中來對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了信心。下一步,他將聯手知名蔬菜育種企業,與全國十多家省級農科院深度合作,在蔬菜良種培育領域開創新的發展模式。王中來說,他的信心還是來自於“雙零行動”——有楊凌農科專家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農民面對任何困難,都能挺直了腰桿。你想去做一個勇敢的男子,為愛,為信仰,轟轟烈烈的奮鬥一場。

編輯: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