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失败的刺客,却一箭射出一个超级诸侯国

刺客,在中国古代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每逢乱世便会有大批刺客的涌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还。”荆轲刺秦的故事广为人知,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出于土地掠夺、地位相争,刺客时常作为非常手段活跃在各国政治舞台上。齐国一位刺客,箭术稀松平常,却一箭射出了齐国霸业。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失败的刺客,却一箭射出一个超级诸侯国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齐国内乱,一时间国君宝座空悬。躲在莒国避难的齐国公子姜小白和躲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两人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回齐国。因为谁先回到齐国,就意味着谁即位当国君!这个消息对于两个雄心勃勃的齐国贵公子而言,无疑是天大的诱惑,速度决定着命运,二人日夜兼程不敢有片刻停歇。此时此刻如果你认为速度快的一方胜算大的话那就太天真了,这不符合春秋乱世尔虞我诈的时代特征。公子小白在从莒国赶往齐国的途中被路边的伏兵一箭射中,倒在了马车中,国君宝座的天平滑向了公子纠一方。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失败的刺客,却一箭射出一个超级诸侯国

这个埋伏路边行刺的刺客就是管仲,他将公子小白一箭射死后向鲁国传去捷报,于是鲁国松了一口气,不紧不慢颇具贵族风范地送公子纠回齐国当国君。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公子纠到达齐国时,公子小白已经即位成为齐国国君,也就是齐桓公。原来当初管仲一箭射在了公子小白衣服的带钩上,公子小白装死骗过管仲快马加鞭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失败的刺客,却一箭射出一个超级诸侯国

不得不说管仲当丞相那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一数二的高级政客,这充当起刺客来水平还真马马虎虎。春秋战国时期刺客如云,专诸刺吴王一举功成,为吴王阖庐称霸诸侯扫清障碍;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到底也让秦王“被八创”,倒也悲壮。可管仲这一箭也太有喜剧感了,愣生生射到人家带钩上,这概率可以称得上奇迹了。果然术业有专攻,当丞相的干不了刺客这行当,管仲可以说是春秋刺客中最失败的一位。但是历史总是富有戏剧性,正是因为管仲这一箭射偏,才有了齐桓公称霸中原的诸侯霸业,而管仲正是齐桓公的第一重臣。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失败的刺客,却一箭射出一个超级诸侯国

齐桓公和管仲的君臣美谈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齐桓公如回起用想要杀死自己的管仲,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鲍叔牙的极力推荐。鲍叔牙和管仲是好友,而管仲和齐桓公又有一箭之仇,鲍叔牙的立场可谓尴尬至极,那么齐桓公为何要听取鲍叔牙的意见呢?这关键在于鲍叔牙的身份,在公孙无知杀掉齐襄王自力为王后齐国一片混乱,小白等几位公子性命岌岌可危,是鲍叔牙带着齐桓公逃到莒国避难,时机成熟时又护送其回国登上君位。鲍叔牙对齐桓公而言就像诸葛亮相之于刘禅,有辅助之恩,他的话语很有分量。同时鲍叔牙言辞十分恳切,据《史记》记载:“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鲍叔牙本应是齐桓公身边第一重臣,却愿意让管仲代替自己辅佐君主,这样的理由无法拒绝。

其次在于齐国的政治局势。公孙无知篡位期间,公子小白、公子纠都逃亡在外,后来大臣雍林等人杀死公孙无知齐国朝野混乱。这个期间齐国的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刚刚回国即位的齐桓公根基不稳,手中并没有实际权力,急需培植自己的亲信,将权力聚集起来。公子纠已死,管仲已经没有政治依靠,且本身颇具才学,加之鲍叔牙和管仲的至深交情,管仲成为齐桓公实现霸业的不二人选。

作为刺客管仲没能一箭射死齐桓公,谋划失败十分可惜。作为一位千古名相,齐桓公无疑是他值得尽力辅佐的明君。幸好管仲当初的一箭没有射中,才有了后来君臣二人共同开创齐国霸业的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