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師、注會、稅務師如何一起搭配學習?

中華會計網校


稅務師科目搭配方法

【一年報考兩科】:

科目組合一:稅法一和稅法二

稅法一和稅法二這兩門課程是稅務師考試的核心課程,也是學好涉稅服務實務的基礎。

科目組合二: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計算能力稍弱,但文字記憶能力較好的考生,建議把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放在第一年考,先通過自己比較有把握的科目,給自己增加信心。這種搭配方法非常適合考過注會或者打算注會和稅務師同一年考的考生,比如通過注會會計的考試,拿下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科目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年報考三科】:

稅法一、稅法二和涉稅服務實務

三稅是比較常見的報考方案,因為涉稅服務實務考察的基本上也是稅法一、稅法二的內容,如果第一年只考稅一、稅二,你會發現,需要把稅法一、稅法二重新複習一遍,這樣搭配可以避免第二年重新學習稅一、稅二,可以節省備考時間。

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和涉稅服務實務

這種組合方式適合有注會基礎的考生,有了注會的基礎,利用科目的關聯性去選擇報考科目,這樣子比較合理。

【一年報考四科】:

(1)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難度:★★★★

(2)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和財務與會計 難度:★★★★★

(3)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和財務與會計 難度:★★★★★

注:這些報考建議僅供參考,考生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科目選擇。

注會&稅務師的科目搭配

注會的《稅法》搭配報考稅務師的《稅法一》、《稅法二》和《涉稅服務實務》

注會的《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與《經濟法》搭配報考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注會的《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這四門,搭配報考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和《涉稅服務實務》

中級會計&稅務師的科目搭配

稅一稅二和涉稅實務可以搭配報考中級的經濟法

稅務師的“三稅”等稅法類科目,跟中級重合的主要是經濟法,但中級的經濟法有稅務師中稅法的內容,也有法律的內容;稅務師《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等科目涉及法條的內容,與中級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科目內容很相似。

中級&注會&稅務師仨證一起考

稅務師和會計中級、注會科目關聯性很強,雖然稅務師某些考點考的更細緻,但是這三門考試知識點相似的很多,如果全職備考,又有一定基礎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年考多個科目,仨證一起考,四年考三個證書,也不是不可以。

溫馨提醒

上班族的話,不建議一年報考五門,這樣學習時間不夠,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少報幾科,保證通過幾率,首次考試順利,也能增加信心。

2020年稅務師考試4月20日就開始報名了,如果你還沒有開始學習的話,要抓緊時間備考啦,畢竟備考時間準備得越充分,一次考過多科的幾率更大,而且,若想盡快拿到夢寐以求的稅務師合格證書,不僅需要合理搭配科目,還要注意提高學習效率,跟著網校課程學習,助你一舉拿下稅務師!


中華會計網校


大家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你想要要三個一起考,可以先看一下考試科目,做個規劃,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邊有什麼想通的地方。



(一)哪些科目是考試之間相通的?

注會《會計》包括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的幾乎所有內容,注會的《財務成本管理》包括《中級財務管理》的幾乎所有內容,注會的《稅法》和《經濟法》與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相對應。

稅務師的《稅法一》、《稅法二》和注會的《稅法》內容相仿,只是稅務師內容更細緻,《稅法》為基礎,《稅法一》、《稅法二》作為補充學習,複習效果更佳。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和注會《會計》、《財務成本管理》包括《中級財務管理》內容相仿。

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財務管理》與稅務師考試中的《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實務》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和稅務師考試的《稅法(一)》、《稅法(二)》以及《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考查的都是法條相關。



(二)第一年報考應該報考那些科目?

沒有基礎的考生:第一年不建議報注會的《會計》,《戰略》;《稅法》和《經濟法》是可以報考的。

0基礎的考生:可以先報一個初級會計職稱的《初級會計實務》科目,也可以報上中級會計職稱。

有基礎的考生:如果想去事務所工作的考生:建議報考注會的《會計》,和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會計實務》和注會的《審計》。

企業工作的考生:建議報考注會的《稅法》,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注會的《會計》,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

另外注會的《戰略》(戰略有助於晉升) 選擇注會《稅法》、《會計》和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經濟法》的考生可以試著選擇同時備考稅務師。

四、稅務師與其他兩大考種應該如何搭配?

【稅務師+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

(一)《財務成本管理》《會計》+《財務與會計》搭配理由:

《財務與會計》由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兩部分組成,可以對應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

(二)《經濟法》+《涉稅服務相關法律》搭配理由: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相當於小司法考試,講的稅種、法律類型相對來說比較龐雜,涉及面較廣,但深度不深,與注會《經濟法》相對應。

(三)《稅法》+《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搭配理由:

《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相關內容與注會《稅法》相對應,能夠搭配學習。

【稅務師+中級會計師科目搭配】

(一)《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中級會計》、《中級財務管理》搭配理由:

財務與會計內容與中級財務管理內容有重合,並且涉及會計方面的知識點,與中級會計科目搭配備考能夠節省時間。

(二)《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中級會計實務》、《中級經濟法》搭配理由: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主講法律,與中級經濟法內容會有部分內容重合,搭配備考可幫助考生記憶。

(三)《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中級財務管理》+《中級經濟法》搭配理由:

相對於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科目來說,中級財務管理與中級經濟法比較簡單,備考過程中花費時間較短。且科目之間相互聯繫,便於考生打好基礎。

以上就是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噢!


信達會計教育


作為會計類考試,很多內容都是相通的,通過合理搭配,取得協同效應,省時省力,達到一年多科甚至一年多證效果。免去了年年在學習、年年重複學習、年年在考證的煩惱


方案一

第一年

中會:《會計實務》《經濟法》

注會:《會計》《稅法》

稅務師:《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

第二年

中會:《財務管理》

注會:《財管》《經濟法》

稅務師:《財務與會計》

第三年

注會:《審計》《戰略》

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方案二

第一年

中會:《會計實務》《經濟法》

注會:《會計》《稅法》《審計》

稅務師:《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

第二年

中會:《財務管理》

注會:《財管》《經濟法》《戰略》

稅務師:《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方案三

第一年

中會:《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

注會:《會計》《財管》《經濟法》

稅務師:《財務與會計》《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第二年

注會:《戰略》《稅法》《審計》

稅務師:《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


Tips 1:中級新考生不建議首年報一科,過於不過意義不大,若不過,挫傷了積極性,若過了,第二年必須拿下剩餘兩科,壓力較大。

Tips 2:中級會計的《中級會計實務》與注會的《會計》,中級會計的《財務管理》與注會的《財務成本管理》重疊章節很多,建議同一年備考。

Tips 3:注會的《審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與中級、稅務師考試科目無聯繫,需要單獨備考。

Tips 4:稅務師的《涉稅服務實務》與中級、注會考試科目無聯繫,但是與稅務師的《稅法一》《稅法二》關聯甚密,建議一起備考。俗稱《三稅》

Tips 5:如果你自認為有一定注會學習的基礎,備考時間充足,那麼可以嘗試聽注會的課。如果你還不是非常自信,完全有把握通過的話,那還是單獨報課、學習為好。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學習效果,還有可能給中級職稱拖後腿。學習不紮實的一定不要裸考中級,側重點不一樣,但是可以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時間建議看下一條)

Tips 6:注會考試難度大於中級,注會內容也涵蓋了中級的,所以備考的時候最好做到先學習注會內容。等到7月末8月初左右再開始學習中級,這個時候先複習中級查缺補漏,大量做中級的題(以綜合卷為主)。等中級考完之後,就趁熱打鐵進入注會的衝刺階段,之前中級的刻苦複習會讓考生在注會複習的時候有更好的備考狀態。

Tips 7:基本上按照上面的科目是可以3年完成的,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需要同時兼顧學習、工作、家庭,精力確實有限。如果打算三個證書一起考,確實需要好好做一下搭配,因為有關聯性的科目一起考會輕鬆很多,花同樣的時間,拿兩個證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