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在陽光裡流淌

回憶在陽光裡流淌


值此自治區脫貧攻堅第三方驗收即將告捷的時刻,作為旗委書記的南振虎還是不放心,還是要親自去看看,去體驗一下火熱嚴謹驗收氛圍。雖然最終在驗收組規則下我們返程了。但也正是在隨行中我切實感受到了回憶在陽光裡流淌的味道。
在沙日塔拉,進入一戶叫扎西桑布的牧戶草庫倫時,也許是上午冬日陽光更為可愛吧,那被沙漠包圍的草地,牛群安靜而有秩序的緩慢走動,溫暖的陽光傻傻照著,草色枯黃,遼闊蒼涼,好熟悉的生活畫面,好暖意的塞外場景。可能是觸景生情吧,首長指著草地上散落的牛糞 對我說:叢金龍,你小時候撿過牛糞嗎?背過揹簍筐嗎?我小的時候,拾牛糞一直拾到初中畢業,趕著車,一撿就幾十裡,一干就是一天,然後拉回一車作為燒火柴過冬做飯取暖。聽著南書記對兒時陳述,我喃喃自語,說這一場景我也經歷過。是啊,幾十年過去了,那時那地那景不斷重現在我的腦海,不斷在我腦海氾濫;那個年代,雖然苦、雖然累,但每個人都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嚮往。

這又讓我想到首長給我講述小時候每年打草的經歷,他說,他居住的家鄉距離西烏旗不遠,屬於半農半牧地區,每年秋季都要去打草為家畜儲存過冬草料,因此在打草季全家都要出動,要在幾十裡外草場吃住,父親和長兄開草趟子,他打反搧,弟弟在後面困草;爺爺往回運。分工明確,各負其職,一環扣一環,誰也不能替換誰。首長說,那時候小,想要偷懶,就同爺爺一起回家,但是爺爺脾氣暴躁,讓他們又怕又懼,但跟隨他老人家,可以少幹活。從描述的場景來看,在那個物資匱乏年代,在那個掙扎的年代,在那個為了解決溫飽的年代,我們的追求就是吃飽穿暖,而不是溫文爾雅和高大上。這又讓我想到首長給我描述他第一次吃到奶食品嚼口的經歷,他說,他是在去往牧區路上撿到一罐頭瓶子,大概是牧民行路時掉的,因為沒有品嚐的工具,他就地取材,用柳條棍子挖著吃,現在回憶起來,依然口舌生津。故事聽起來很土,但昭示出那個年代很苦,渴望改變,渴望爭取到更好的生活是首要目標。所以從這些事看,一個人最可怕就是沒目標,沒奔頭,也就是生活理想的樹立非常必要,否則就會喪失動力,喪失激情,甚至喪失活下去的勇氣。


每個人都一樣,在某一個時刻,都會對青少年時期的磨難記憶猶新,這不是憶苦思甜,這也不是對那段經歷後悔,而是那個年代的經歷鍛造了日後的堅強,夯實日後人生地基;複述他們是告訴:人行一路,必須要多經歷多總結,要學會踩在艱難的臂膀上才能走遠。
首長是一個很有溫度的領導,關心下屬和工作人員常常是此地無聲勝有聲。很多時候心細如髮,考慮問題常常是前思後想,很全面,很細緻;常常用一些看似很小很小的細節,去鼓勵你,去鞭策你。讓你沒有理由不前行,沒有情感去推脫,去懈怠。
記得,2018年2月我被提拔後的第一次採訪:他當著人大張明君主任、旗委莫鋒書記等領導的面,親自將一個錄音筆交給了我,他說,我這個留著也沒啥用,我看還是給你用著了。對此,旗委很多兄弟姐妹對我說,我們也想要,但南書記說就給你。真的,聽了這些話,我的內心就是一種被認可的感受,就是一種暖暖的感覺。很多時候,東西不在貴賤,但包含的信息,包含的感情讓你常常感動,讓你必須加倍努力,所以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可商榷的餘地,就是在奔走的路上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了每個人都應該在奮鬥年齡要去奮鬥的人生使命。
也就是在最近,因為自己工作的疏漏,文稿中犯了相當低級的錯誤,接連受到市旗兩級約談,讓自己情緒產生極大波動;而這時,心細的南書記,用簽名贈書的方式鼓勵我繼續前行,要不懼風雨,要知恥後勇。於是,我放下包袱,加倍努力努力再努力。

每每想起這些,我都在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容易,都有每個人的失落,都有無法對外言傳的傷痛,很多時候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和安慰,然而那潛藏在內心陳年舊事、那些表現自己脆弱的不好意思最終還得靠自己堅強去融化;甚至有些就是在離開這個世界都不能也無法言說,所以自強自立很重要,要學會讓自己有價值有尊嚴,這樣才可立於不敗之地。
真的,記錄這些點滴,是為了我們更好的出發,是為了我們始終記得我們來時的路,是為了在寒冷的冬天裡有一個溫暖的心態。
此時此刻,回憶在溫暖的陽光裡流淌。(叢金龍2019年12月7日午隨筆於家中)

回憶在陽光裡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