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的同名紀錄片,

9.3分,這是豆瓣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中國公路紀錄片。

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人物:美籍中國青年穀嶽,紀錄片導演劉暢

時間:2009年夏天

方法:從中國北京,到德國柏林,途徑新疆、中亞、東歐,用招手搭陌生人車的方式前進,共計88次,耗時3個半月,16000公里旅程。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又充滿浪漫色彩的旅行,目的地是谷嶽的女朋友伊卡家。

緣起

結緣這本書,是15年的暑假,那時的我還是一名大三學生,未涉情愛。

在這本書之前,我所讀過的所有書和看過的影視作品,大都充斥著瑪麗蘇的戀愛情結,也都是虛構的故事,裡面通常都是大女主當道。很少閱讀男子為主角的書籍,尤其還是這樣寫實的書。

可是,一碰到這本書,彷彿就有雙魔力的大手,把我擒獲了。我陷入作者平實卻又富有真情實感的描述裡,這裡是他們真實的故事。兩個年近而立之年的大男人,暫時放下了正式的工作,共同完成了這一浪漫的旅途。


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谷嶽和劉暢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距離他們的旅行已經過去了6年,但他們當時的所經所歷、所思所悟,卻透過文字和圖像,鮮活地展示在我面前。有人評價說,這是一個熱血澎湃的故事。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兩個大男人,就像是兩個暫時脫離凡塵、迴歸本真的孩子,帶領他們的讀者一起,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洗滌之旅。

他們說,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緣何孤獨呢?

每天醒來都是例行公事,搭乘地鐵五號線,完成兩個小時城市裡的穿行。

人群,誰都不會多看誰一眼,因為我們都是孤立的個體。

我們從一個格子跳到另一個格子,範圍僅僅只是彈丸之地,這構成了我們最熟悉的生活和風景。

這是谷嶽和劉暢心中的孤獨。

既往讀這一段的時候,內心並沒有多大的感受,只是想,大城市的人就是如此吧。

18年,我離開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熟悉的家鄉,踏上尚且陌生的嶺南大地,來到車水馬龍的廣州。也有了這樣的感覺——孤獨。

在這裡,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都要重新建立,生活習慣也與過往不同。

走在路上,他們都操著難懂的粵語;地鐵裡,每個人都靜默著,每個人臉上都寫滿疲憊;下了地鐵,他們又行色匆匆,消失在茫茫人海。

那時候,我十分想念大學時候,租住的房子旁邊總有一位大伯擺著臭豆腐攤子。臭豆腐都是他自己做的,嚐起來很有家常的口感。每次見到買家,不管熟不熟悉,大伯總愛跟人寒暄一番,總是那般和氣笑盈盈的。

在家鄉,坐地鐵、坐城鐵,過安檢,那些工作人員也總是很和氣。若是發生點小插曲,他們甚至還會跟你打趣一番。

人跟人之間的距離,總是伴隨著獨特的湘式幽默輕鬆打破。

而在廣州,“距離感”是個常常在我心裡響起的字眼。

既然孤獨,緣何還要旅行呢?

我知道,有許多失戀的人,他們排解失戀之苦的方法就是旅行,也許,見過不一樣的人和風景,心境也會發生改變。或許在旅途之中遇到知音或者未來的男女朋友也未可知。

而谷嶽和劉暢的旅行,我理解為是衝破“例行公事”和“油膩的中年人”這個牢籠。因為大城市的冷漠和重複的生活,漸漸讓我們感悟愛、感悟真情的心漸漸蒙塵,在路上,恰好可以抖掉這些灰塵。

孤獨,在旅途中消解

這孤獨的終結並不是到達柏林,擁抱女友後才有的,而是在路上一點一點消融的。


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劉暢伸出標準搭車手勢

伸出手臂,再豎起大拇指,面朝車來的方向,微笑,這是搭乘車的國際標準姿勢。

剛開始竟還有些羞澀,因為中國人向來內斂含蓄,不曾這般大大咧咧地伸出手搭免費車。

剛開始,他們等了許久,一輛車接一輛車地呼嘯而去。

天下起了大雨,甚至車經過時的泥漿也濺到二人身上,可都沒有一輛車願意接納這兩個馱著厚重行李的大男人。

直到一個好心的年輕人出現,他欽佩二人率性的出行,所以接納了他們。

到達新疆之後,他們發現這裡的司機特別樂於助人,遇到搭車的人,他們總是十分樂意接納,無須過多言語。在茫茫戈壁灘,渺無人煙的地界,卻保留著人最本真最純潔的善意;而人山人海的大都市,卻是一片情感的荒漠。


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在匈牙利的小鎮布拉索夫,他們遇到一箇中年人,講述了自己結婚後在郊區買了一塊地,自己蓋房子,從設計到施工都是親力親為,一點一滴地完成的。

劉暢說:“我覺得房子只有傾注一個男人的心血,才能矗立在那兒。房子確實是一個男人築的巢,就如同鳥兒一樣,千辛萬苦築成,再與自己的愛人分享。”

這一段尤為讓我動容。

一個男人帶著虔誠的心,為自己與愛人搭建愛巢,這真是最樸實最動人的愛情故事了!

甜言蜜語聽多了會中毒,而一個男人能給予女人最好的禮物,便是用這一點一滴的匠心和這日復一日辛勤地勞作,築成一個堅固的巢。

不僅僅是一棟鋼筋混凝土房子,還是一個心靈的愛巢。

這裡,可以賦予人充分的安全感和愛意。

結語

三個多月的搭車旅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旅行,不一定非得要肉體在路上才叫“旅行”,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好書,讓我們保持“心靈在路上”的狀態。

拾起一本好書,我們可以穿越到另一個人的思維世界,也可以領略不一樣的風景,體悟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在讀他人的文字當中,突然有個心靈的結打開了,人通透了,這便是一場有意義的“閱讀之旅”。

因為孤獨,所以旅行;因為旅行,所以撥開雲霧見天明。


豆瓣8.2《搭車去柏林》:因為孤獨,所以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