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秋風蕭瑟,吹落枯葉,臧天朔便在這個季節魂歸天堂,死因肝癌,享年54歲。

年輕的95後或許對他知之甚少,但那一首《朋友》絕對是80後的青春,"你可曾記起我,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請你離開我",他們都能哼唱兩句。

拋開搖滾,臧天朔還有個標籤"大哥"。兄弟間道一聲"大哥",不僅是年長,更是"桃園三結義"般的結義金蘭。尤其是在宗法還尚未褪去的中國社會,"大哥"除了道義外,還會是指令的下達者、糾紛的調節者,圈子裡的人都會賣大哥一個面子。

兄弟有難,雪中送炭,臧天朔結交了葛優、李琦等一幫好友,即使在出獄後也多有往來;大哥有難,卻不願兄弟掛懷,查出患有肝癌後,他拒絕了好友們的探望,希望朋友們能有新的"彼岸",將他忘懷。

有人追捧,也有人唾棄。他的才能,他的忠肝義膽,他的結交黑幫,他的入獄,一樁樁、一件件成就了眾人記憶中的臧天朔。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搖滾"臧天朔

改革春風吹滿地,刮進來的不僅是對金錢的炙熱追求,更是激情與詩意的歲月。被壓抑的60、70年代後,國人的創作慾望爆發了,那是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的黃金時代,少有的沒有禁錮、個性蓬勃的年代。

雖然出生於工人家庭,但6歲臧天朔就開始學習鋼琴,20歲正式開啟"搖滾人生",加入"不倒翁樂隊",處女作《心的祈禱》,"我像那一隻火鳥無聲地燃燒",唱出愛情中的心酸往事,我無法伴你天涯,那你就帶走我的歌謠。

1987年,發行個人專輯《衝入禁區》,當時崔健的《長征路上的搖滾》還在製作之中,這可能才是實際上的第一張大陸搖滾樂專輯。

專輯的封面臧天朔一身黑色西裝,留著規矩的寸頭,沒有笑容酷酷的轉向封面外,現在看來沒有一點搖滾的意味。但是其中粗糙而渾濁的爵士鋼琴、funk貝斯和鼓的強烈節奏感,在當時極具先鋒意義。

1995年發表專輯《我這十年》,成為96年最暢銷的專輯之一,銷售量突破15萬張,其中的主打歌《朋友》也連續8周北京音樂臺排行榜第一。

正如搖滾崇尚人的真實,以音樂宣洩真摯的情感,臧天朔對於友情有著童真的看法,"以心換心,以情兌情"。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大哥"臧天朔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朋友總是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或利益而結交,因而少了血緣關係的強制性,當面對困難時,總顯得不那麼牢靠。朋友或許可以同甘,但不能共苦。一旦成為能夠共苦的友情,或許能比普通朋友更上一層,成為一生摯友。

許巍因為音樂無人賞識而得了嚴重的抑鬱症,在北京期間,很少有朋友前來看他,作息極度混亂,甚至身邊總要有一個人陪著才能度日。因此,他和妻子回到西安療養。

妻子的著急可想而知,醫生給了他們一個建議——多和朋友接觸,多聊天,想點其他事,症狀會好很多。結果,所謂的朋友的電話打了一圈,朋友們總是以有事為藉口各種推脫,或者直接拒絕。

只有臧天朔來了,他還為好朋友拉來了一車樂器,陪他聊天,想要用音樂來開導許巍,使得許巍振作起來,撿起吉他,成為了開朗的許巍。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竇唯因娛樂八卦火燒名狗仔卓偉車之事,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蓄意破壞他人財物,甚至危害公共安全的事,必定也是要得到法律制裁的。但是最終竇唯卻沒有被嚴判,據說也是臧天朔運用自己的人脈幫竇唯運作,才達到減刑的目的。

除了許巍和竇唯,臧天朔幫過的人很多,只要和他有過交情的人,都願意尊稱他為一聲“大哥”。

臧天朔自己患病以後,可能是靜養的需要,也可能是他並不希望成為被雪中送炭之人,他並不希望朋友來探視他。但在他的葬禮上,崔健、葛優、尹相傑、李琦等人悉數到場,竇唯更是寫曲為老朋友送行。

"黑道"臧天朔

娛樂圈總是和"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靠美貌和才華的人,想要在物慾社會獲得一席之地,總要攀附大樹或者自己成為大樹。他們見的更多,總是更容易被誘惑,剎那之間,就可能跨越過黑白之間的界限,但說他們心性真壞吧,也並非如此。

《朋友》成名後,1999年臧天朔第一家

"朋友迪吧"在北京正式開業。在此期間,他認識了給酒吧看場子的東北人呂長春。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2002年,廊坊第四大街開街,他們請了臧天朔來做形象代言人。臧天朔就看中了一棟三層小樓,想要在這裡搞一個廊坊最大的酒吧。邀請方就順勢以幾乎不要錢的價格將這棟樓送給了他。因而,他和他的"朋友"孫寶和一起在這兒開起了酒吧。

兩人"新婚蜜偶"時期,酒吧開得很好,但是漸漸的臧天朔覺得兩人的經驗理念不合,孫寶和離開了朋友迪吧。

孫寶和自己在火車站開了一家規模更大的迪吧和臧天朔打擂臺,後又因為之前資金的事情,兩人再起紛爭,最終約定了在廣場火拼。而當時朋友迪吧的總經理正是呂長春,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2003年6月21日凌晨1點多,火車站廣場上站了兩對人馬,光著膀子,手拎砍刀、鋼管,場面一度混亂,十分鐘過後,廣場上就有十幾個人躺倒在地,1人死亡2人輕傷。臧天朔也因此有了牢獄生活。

出獄後,臧天朔開始信奉佛教,在患癌期間——那段人生的最後時光,更是推辭朋友的看望。他的話越來越少,不願與人多做交際,只是在閒暇之餘,回顧起這一生,也許會感嘆:"成也朋友,敗也朋友。"

臧天朔的最後時光:話越來越少,患癌後不願朋友來看他

但好在"行得春風有夏雨",他長時間的幫助朋友,讓他在危難之際依舊朋友環繞。

這樣一個人,才能在監獄之中,也交到新的朋友,甚至和獄警一起合作了一首新歌;這樣一個人,才能在出獄之後,依舊有朋友留在他身邊,甚至公開祝賀他的迴歸。

他拒絕朋友在生命晚期的探望,只希望能將自己帶給朋友,卻不希望正在前進的朋友因為他而傷心、停滯不前。在死後依舊被朋友記得,並時時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