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大師們常說,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意思就是釣魚的時候打窩是必須的,要想魚上岸,就要拿糧食換,而我們平時釣鯽魚的時候,主要就是使用酒米來打窩的。

酒米也是公認的比較通用的,綜合效果比較不錯的窩料,因為酒米加入了發酵過後的酒,和水裡發酵後的食物味道差不多,所以才能誘到鯽魚,而真實的米粒,就會為它們帶來飽腹感,此時作釣,就能釣到魚。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打了酒米,但就是釣不到魚,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原因一:酒米的問題

1、酒米的量有問題

我們在打酒米的時候,需要把握住酒米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魚可能就只會去吃酒米了,太少的話,誘魚效果就不好,或者根本沒起到誘魚的作用,要不然就是魚在進窩之後,快速將酒米吃完走掉了。

比如:使用大米制作的酒米打窩的話,米的體積大,鯽魚容易發現酒米,而且大米的飽腹感也比較強,飢餓的魚在狂吃幾分鐘之後便吃飽了,那麼就會遊走,大米也會被迅速消耗,如果

沒有及時續窩的話,就不會聚魚。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酒米的使用量


2、味型問題

雖然酒米是使用糧食酒泡製的,但是酒也是有度數的,一般低度的白酒在40度左右,高度的白酒在50度左右,其實都是可以拿來泡酒米的,但是泡製的時間不同,最終的味型就不同。

比如:使用低度的白酒泡製的話,放置的時間可以短一點,但是使用高度的白酒泡製的話,放置的時間就要相應的延長一點,否則酒味太重就不能聚魚。

還有就是泡酒米對酒量比例的把握,一般情況下使用低度白酒,一斤米搭配二兩酒即可,如果使用高度白酒,可以稍微放時間長一點,在一個星期左右。但是對於一些剛學泡製酒米的朋友而言,如果酒加多了,那麼酒米的最終味道也會很重的。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白酒的量及度數的把握


3、酒米變質

我們在泡製酒米之後,要將其密封起來,而在正常使用之後,也是要將瓶蓋擰緊,因為酒米當中的酒是具有揮發作用的,時間一長,酒就沒有了,那麼米就容易發黴變質,尤其是夏季高溫的時候。而發黴變質的酒米,一來沒有了原先發酵的味道,二來就算打進窩點,可能會有驅魚的作用,肯定釣不到魚。


4、打法錯誤

酒米打窩,一般還是建議使用打窩器來打窩,這樣就能發揮集中優勢進行誘魚,尤其是在水域面積大,水深的水域,酒米在下落的過程中會散開,到達底部的散落面積就很大了。而有些釣友在打窩的時候,就比較隨意,用手撒兩把完事,我想這更多的是發揮心理作用來誘魚吧。

比如:在小水塘使用酒米打窩的話,就沒有太多的講究,就算撒兩把也是會誘到魚的,因為水域就那麼大,但是在大水面就不行了。還有就是在起風的時候,一定不能在使用手來拋了,否則是打不出去的,真的沒有打窩器的話,可以使用紙巾包裹酒米,也是比較折中的方法。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打窩器打酒米


原因二:窩點問題

1、窩底水草太多

正所謂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所以有魚的地方大概率就會有水草,而有些水草是長在水底的,如果事前沒有探底的話,就可能被水草困擾

比如:在有水草的地方使用酒米打窩,因為酒米是會沉入水底的,尤其是在使用小米等體積較小的酒米時,當落在水草當中的縫隙中,魚就可能找不到吃的,等味型散發完之後,魚就可能遊走了,而我們使用的釣餌也可能落在水草當中,魚也是吃不到的。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就是在長有青苔的水底,建議不要打窩了,因為青苔不僅會埋沒酒米,還會纏繞魚類,導致窒息死亡,所以有青苔的地方,基本上是沒有魚存在的。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水草太多

2、水底有水流

在一些河流或者水域比較大的水域,就可能會有水流的情況,有時水流比較小,但也是會對打窩形成影響的。

比如:在一處有流水或者有暗流的水域打窩,如果使用羽毛球打窩器,那麼酒米在下落的時候就可能隨水流飄走,尤其是在水位比較深的地方,還有就是散落在窩底的面積比較大,誘魚效果可能不足。


3、水底醬層太厚

在一些陳年老塘,或者是經常有人作釣的水域,裡面水底的醬層是比較厚的,主要是由長時間堆積的淤泥或者剩餘變質之後的食物所組成,有的會呈現絮狀物。

當我們將酒米打在這裡的時候,酒米的比重會顯得比較大,就會埋在醬層當中,那麼魚就找不到酒米,也同樣找不到餌料,同時醬層的味型也有可能覆蓋酒米和餌料的味道,這樣就釣不到魚了。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水底醬層太厚


原因三:魚的問題

1、窩點附近沒魚

要想釣到魚,首先就要找到有魚出沒的地方,在其附近打窩誘魚,所以窩點的選擇至關重要,不是我們隨便找個地方,打下酒米就能將魚誘過來的,有些地方魚是不可能去的。

比如:在淺水的地方,尤其是水質比較清澈的水域,春季有青苔的地方,夏季水溫高的地方,水流過大的地方,冬季的光水區等等。


2、魚沒有進窩

使用酒米打窩之後,一般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等待一個小時左右再作釣,因為誘魚是需要時間的,短了的話,魚是沒有進窩的。當然這也是跟水域面積,水質清瘦,水溫高低有關的,屬於面積大,水質過肥,水溫過低的時候,誘魚所需的時間就長,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就是,在發窩的過程當中,最好不要作釣,防止動靜太大而驚到進窩的魚,或者錨到魚了。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魚進窩


3、魚不開口

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因為魚不開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不適宜,溫度氣壓不合適,魚自身沒有適應過來,就不願意進食,或者因為人為的網捕魚,電捕魚而導致魚不開口是再正常不過的。所以有時候我們打過酒米之後,明明看到窩點有魚在活動,甚至是跳出水面,但就是不吃鉤,絕對就是不開口導致的。

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存在偏口魚或者老滑魚,那麼就不容易釣到,偏口魚要找到對應的釣餌才行,滑口魚要有耐心慢慢糗。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魚上浮不開口


解決方法

1、選擇合適的酒米

酒米是我們釣魚的基礎,它充當了排頭兵的作用,為成功作釣打下基礎,所以在選擇酒米的時候,還是需要細心一點。其實酒米可以分為廣譜性酒米和針對性酒米

前者對於大部分的水域都比較適用,效果中規中矩,一些大牌廠家生產的酒米基本上都是屬於此類型的;而後者就是具有地方性特有魚情所使用的酒米,或者是釣友自己製作的酒米,當然也是根據某個水域具體的水情魚情而製作的。

比如:來到一處陌生水域的話,對情況不瞭解,那麼就可以使用廣譜性的酒米,這樣就比較保險一點;而對於自己熟悉的水域,可以使用自制的酒米,可能效果還好一點。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自制的酒米

2、找到有魚的釣點

外出釣魚,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個好天氣,才可能會有好的魚情,然後根據實際的季節,選擇合適的釣點,至少有魚活動的痕跡,或者釣點附近會有魚,否則就算打窩了也不會誘到魚。

比如:春季的時候,就要在水草附近打窩,因為此時的魚是會呆在水草中的,不管是覓食還是產卵,尤其是在晚春的時節,就要找大片的淺灘打窩,說不定還能釣到大魚。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就是,此時溫度陡升,窩點附近不能有青苔,醬層也不能太厚,可以適當找一些新釣位;有水流的話也沒太大關係,只要在作釣方式上改善一下就行。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春季水草附近有魚


3、打窩

之前也說了,打窩還是不建議用手直接拋,尤其是在下風向的時候,使用打窩器的話,最常用的就是羽毛球打窩器,在靜水水域都行,但是如果是在有水流的地方,還是要使用沉水打窩器,直接將酒米打在水底,不會受水流影響。

另外,在打窩的方式上也要注意一下,就是窩量的使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釣鯽魚的話,將打窩器裝滿打一次即可;而在酒米散落面積和範圍上,還是要參考實際的魚情水情,要想快速誘魚,可以將散落面積弄大一點,但是魚的消耗也會大一點。

如果小魚比較多的話,可以在打窩數量上進行改善,打兩處窩點,主窩點使用味型大的,數量多的酒米,而次窩點可以使用味型小的,少一點的酒米;也可以打三個窩子,呈三角狀分佈,然後釣中間的區域,比較符合大魚的覓食軌跡和特徵,也能規避一下小魚。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小魚鬧窩


4、等待

這是魚進窩的最後一步,也是經常被釣友忽略的東西,認為魚進窩是遲早的事,早點拋竿作釣,魚獲肯定會多一點。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我們步驟正確,是不差這一時半會的。

還是建議在一個小時之後進行作釣,否則會驚擾到進窩的魚,此時魚比較少,警惕性是非常高的,會不斷的試探窩子的安全性。中間時間就是等待時間,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比如:開餌,調漂,當然要在其它地方進行,架設釣具等等。


打了酒米就一定能釣到魚?忽略了這3點,你只是一個餵魚的

等待發窩


最後總結

當我們在窩點打了酒米,但就是釣不到魚,那麼我們首先就要檢查使用的酒米是否有問題,通過酒米的使用量,味型,是否變質,以及打窩方式上來確定。其次,就是窩點是否有問題,對水底的水草情況,醬層情況,以及走水情況進行檢查。最後,從魚本身方面,檢查窩點附近是否有魚,發窩時間有沒有到,以及魚是否開口。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一開始就重視起來,選擇合適的酒米,找到有魚活動的地方作為窩點,正確合理的打窩,以及耐心的等待對象魚進窩,才能增加釣獲的概率。


我是農人說漁,本次的分享就到這裡,各位釣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更歡迎關注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