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圖騰文化出現,標誌著人類從野蠻感性的自然生存狀態,向文明理性的社會屬性進化;同時歷史地證明宗教的源頭是自然崇拜,神的意志就是自然力。其實,人類渴望超越就是更好地迴歸自然。

自然崇拜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自然崇拜——虎狼兩面動物圖騰

原始先民生活在叢林裡,與虎狼野獸群居雜處,每天面臨著與群獸搏鬥的危機。其中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就是肉食性動物虎狼,人類因為畏懼才崇拜它們。即使後來人類強大了,也始終離不開與虎狼搏鬥,虎爪和狼牙印跡石器為證。

生育崇拜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生育崇拜——交配石象佩飾

人類為了生存需要更多獵物,為了發展需要生殖敷衍。雄雌動物交配石器,既象形動物繁育;又象形男女的交配。雌雄體之間人為打孔分割;雌雄體形明顯差別,雌體大腹便便,雄體勁瘦。

生殖器崇拜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女性生殖器崇拜——石臼

母系社會,女性生殖器崇拜——石臼,選擇菱形石象形女性下體三角區,對角橢圓形石臼象形陰戶。父系社會,開始男性生殖器崇拜——陽具刻畫符號器。石杵象形陽具,根部兩個疊合的圓圈象形睪丸。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男性生殖器——石杵

從象形意義的生殖崇拜演進到象徵意義的生育崇拜。乳白色天人玉石和綠色寶石几何體,三角錐形,底部圓潤凸出如一滴乳汁滴下來;一顆寶石露出象形乳頭。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天乳——多子石

尖部被打製出相對的疤痕,說明當時古人尚不具備打孔能力。天乳內包藏著多顆寶石,隱隱可見,象徵腹內多子,極富生育能力。

上天崇拜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上天崇拜——拜天石人

人類社會從自然屬性走向社會屬性,聚落和部落不斷髮展壯大,人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混合到獨立。從叢林到平原,從狩獵到農耕,開闊浩渺的天空,晝夜、陰晴的神秘,讓人類畏懼。上天崇拜代表人類渴求天降甘霖,風調雨順。小石人雙腿呈現跪拜姿勢,雙手呈祭拜貢獻成果的姿勢,合抱的雙手位置有人工打孔。屬於祭拜神器,說明部落中已經有專業巫師。

北斗崇拜。上天崇拜使人類深刻地關注天空,仰望夜空發現所有星辰都在圍繞一個核心旋轉——北極星。最明顯的是北斗七星,它不僅距離中心最近,而且它的斗柄具有明顯的指向性:東西南北四個指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北斗授時的歷法誕生了,節氣物候的神秘規律指導了農耕發展。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北斗崇拜——北斗星盤

北斗星盤是幾萬年前先民走出河谷,進入農耕文明時期的星象觀測記錄遺存。刻畫了那個時期北斗星、天龍星座及其四周北方天空可見的全部星象,是遠古時期天文學最原始客觀的資料。

由於先民製作星盤時使用的仍然是相對較硬的尖銳石器,敲打出來的小坑不規範。但是根據星體自身亮度和大小,小坑的大小也有差別;各星體的位置卻是相對固定的。四周星座位置及星體分佈秩序清晰可見。這個北方中緯度地帶特有的北斗星最佳觀測效果,成為最偉大的天文現象——引發了先民對天象的觀測興趣,產生了華夏民族第一部曆法:斗柄授時。指導了農業發展,創造了偉大的農業文明!

祖先崇拜。《史記•殷本紀》載商契的母親簡狄在郊外,因吞玄鳥(燕子)之卵懷孕而生下商契。契,即是閼伯,為傳說中商的始祖。《詩經•商頌•玄鳥》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契長大後,幫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封其為司徒,並把商地分封給他,商部族開始形成和發展。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祖先崇拜——商圖騰玄鳥

淇河流域下游是商王朝最後繁榮發展的京畿要地,商圖騰在淇河內被發現,十分正常。三隻象徵飛翔的小鳥逆時針方向飛昇,表明商代已經發現氣流逆時針旋轉的上升規律。預示著商王朝在祖先庇佑下蒸蒸日上!由於商王朝普遍使用青銅器,此石器玄鳥圖騰刻畫生動飽滿,極具藝術價值。

祖先崇拜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是人類從自然崇拜到人文崇拜的轉折。為以後宗教發展和偶像崇拜奠定了基礎。體現了人類脫離自然渴望超越的心靈路線。

農業是華夏文明五千年不衰的根基。淇河流域幾萬年前甚至更早的時間,先民已經開始從事採集穀物種子並人工種植。因而發明了大量到目前中原地區依然使用的農具,開創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距今二三萬年前,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以採集為主、狩獵為輔的原始經濟在各地有了更快的發展。

簸箕石是人工打製石器。石器器質為石英砂岩,材質粗糙,顆粒較大;器型為簸箕型,長槽狀、一端開口。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簸箕

屬於採集業發展時期的生活器物。主要用於蛻殼——脫除穀物或草籽外殼的磋磨器具。石槽內放上穀物,用另一石具沿槽溝磋磨,以蛻殼;然後從槽底吹氣,穀皮糠就會順槽口飛出。

石簸箕就是簸箕的始祖。簸箕在中原是家家戶戶至今仍然最普遍使用的器具。它就是這樣,兩三萬年來一直深刻地影響和滋潤著中原文明。這一發現,對研究淇河文化淵源,以及淇河文化對中原文化的貢獻,意義重大。

如今簸箕石的文化理念就成為“五穀豐登、收穫天下”的象徵!

石耜

原始的播種工具。中間的亞腰可以捆綁木柄,上面的突出可以用腳踩上加力,方便深入土層。石耜的發明可能早於石犁,屬於刀耕火種的時代。荒涼的大地還沒有開發成良田,人類開始種植(點播)原生狀態下,適合在雜草叢生的土地裡生長的高杆植物。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耜

這時的農業還屬於輔助自然生態發展的初級種植業,播種方法屬於不規範的點播。農業文明的萌芽產生了。

石犁

用於破土開荒、疏鬆土層。也叫石燕,形似燕子展翅。它的發明表明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規模開發土地,專業從事種植性農業;從根本上擺脫了依靠採集野生穀物生活的原始時代。

標誌著群落活動開始從不穩定的狩獵狀態走向穩定的農耕社會,農業文明的發展進入規範道路。此時,農業種植業已經是對穀物種子,進行較大範圍和較大規模的條播,矮杆植物、多產品種成為種植的主要對象。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犁

石犁張開的雙翅既方便人雙手把握器具,用力下刨,也讓堅實的土層擴散開來,起到疏鬆作用。如在兩翅栓上十字木頭和長柄,就可以成為兩個以上人配合使用的工具,接近現代的牽拉斜插耕犁。這個形狀和70年代中國農村普遍使用的牛拉耕犁的犁鏵極其相似。

可以說石犁,自被人類發明以來,兩三萬年一直默默的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只是在材質和形狀上略有演進。石犁開拓了人類文明的蠻荒視野。

石鍁

挖土工具。石鍁前端開闊、平展,後端厚實耐握;前後寬度相當,厚度差別不大,基本保持整體板狀。屬於鬆軟土層使用工具,用於培土、清理鬆土。因為不具備捆綁木柄的條件,屬於較早的農具和生活工具。幾萬年來,一直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工具之一。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鍁

石錛

刨土工具。形似石鍁,但前端明顯較薄而銳利,後端明顯厚實,體重較大,適合靠自重坎挖土層。多數後端向右一側突出,適合把握。石錛在歷史沿革中不斷分化出現代農具钁頭、板撅和木工大錛等等。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錛

石鏟

刨根和地下莖工具。有手柄,適合挖掘。演化為現代農具鏟子、生活用具飯鏟等等。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鏟

石鎬

尖銳工具,細長如牛角。適合深挖和開墾較堅硬土層。不斷演化成現代的鐵鎬。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鎬

石戈

探究幾百萬年不為人知的文明:淇河石器文化發現系列之文明發祥

淇河石器:石戈

本身屬於兵器,演化為收割禾類穀物莊稼的鐮刀、扇刀等等。

淇河石器文化的研究與發現,一步步展開了中原文明絢麗的畫卷。

幾百萬年甚至更早,太行山東麓,黃河中下游地區,以淇河為中心,南起衛河,北至灤河、易水、漳河等流域,最早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也是人類重要發祥地之一。

隨著淇河石器文化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世界文明之光首先點亮於東方,必將成為不爭的史實!特別是淇河流域巨型石器的發現,將改寫十萬年至一萬年前,亞洲人種缺失的歷史;巨人部落在中原存在的神話也將變為史實。華胥氏在雷澤之鄉,履巨人跡(腳印)孕而生伏羲和女媧的神話故事也將成為經典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