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合適的雲計算提供商的13個關鍵因素

如今,包括醫療保健機構在內的各種組織正在採用雲平臺存儲數據以及經濟高效地託管應用程序。可擴展性、敏捷性和成本模型使醫療保健和其他組織的IT團隊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重用於加速戰略計劃上,而不是管理和維護成本高昂的基礎設施。

選擇合適的雲計算提供商的13個關鍵因素

然而,提供基礎架設施、災難恢復和備份即服務的全球雲計算服務商iland公司表示,關鍵任務託管服務對雲計算的依賴使企業選擇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企業應該通過評估兼容性、可訪問性、可視性、彈性、安全性和支持來評估對於雲計算供應商的選擇,並準確地衡量交換機將導致的任何間接成本或“軟”成本。Iland公司認為。以下是評估雲計算提供商的13個關鍵因素:

(1)雲計算提供商使用的軟件和硬件技術

他們是否使用相同的管理程序?這對於保持與企業目前擁有的兼容性以及允許轉移現有技能集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再培訓可能是隱藏的成本。另外,他們是否使用類似或更好的企業級計算和存儲基礎設施?企業必須依賴雲計算提供商的基礎設施,使其性能、彈性和可靠性與其將在其自己的數據中心中安裝的設備一樣。可靠性取決於網絡層上使用的設備,雲計算提供商的服務等級協議(SLA)應該保證高可用性。

(2)評估共享(公共雲)或專用(私有云)環境

雲計算提供商對於基於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具有不同的選擇。如果企業選擇將其環境放置在共享平臺中,那麼它將與其他租戶共享資源。它可能不介意將較低層的應用程序或開發系統放置在可能無法以較低成本保證交易中的全部資源可用性的環境中。對於更關鍵的應用程序,企業可能需要驗證雲計算提供商沒有超額訂購,並且可以滿足工作負載需求;需要完全控制表明需要採用私有云。

(3)雲計算環境管理

選擇雲計算提供商的企業必須瞭解並適應其與環境的互動和管理方式。它是自我管理的,因此可以即時添加其他計算機或網絡,還是雲計算提供商為企業管理這些事情?這兩種選擇都有其優勢,但成本點也不同。

(4)雲計算透明性和管理級別與內部部署

當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計算提供商時,IT團隊可能不再對存儲指標、虛擬機管理程序利用率甚至網絡拓撲具有可見性。因此,企業應評估其對環境具有洞察力以交付業務價值所需的工具。或者,它應該評估不具有管理功能和可見性的風險和影響。重要的是要了解雲計算供應商提供了哪些工具,從通過VPN的遠程訪問一直到集成控制檯。

(5)遷移到雲平臺的遷移選項

瞭解企業如何以最少的重新配置和變更量遷移到新環境非常重要。這裡要考慮的問題包括將要遷移的內容,如何遷移到雲平臺,雲計算提供商在過渡期間將使用哪些技術和工具來協助以及是否將提供託管的遷移服務。

(6)支持第三方網絡功能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混合雲,他們希望在其雲計算解決方案中利用他們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使用的網絡提供商,這減少了混合技術和技能組合的開銷。企業應該詢問雲計算提供商,支持哪些技術以及由誰來管理這些系統。是否已配置設備或需要自助服務部署?是虛擬的還是物理的?誰負責管理安裝後的設備?其中包括連接問題。

(7)設備在同一地點或實際使用

通常,IT組織擁有內部部署的IT設備,或者存在保持特定網絡和安全基礎結構物理性的要求。如果這對企業的雲計算戰略很重要,則應根據其容納設備的能力評估雲計算提供商。

(8)自動化工具以及與現有工作流程的集成

雲計算提供商應該能夠判斷哪些自動化工具可用,這些自動化工具可以使企業繼續使用大多數現有工作流程。要確定的重要細節包括提供者是否具有公共API,以及是否有可用的自動化或報告工具。

(9)平臺層的備份和彈性

企業將業務遷移到雲平臺之前,重要的是要找出如何保護系統,從容錯級別到備份和恢復。瞭解如何管理備份和災難恢復並使其與當前的數據保護策略保持一致,將對確保正確保護數據大有幫助。需要考慮的細節包括是否期望企業提供自己的備份軟件或雲計算提供商是否提供解決方案;誰可以控制備份頻率;恢復是自助服務且易於實現,還是雲計算提供商必須參與其中;以及是否提供文件級或應用程序級恢復。恢復服務的服務等級協議(SLA)定了基調,如果價格便宜,但是恢復可能需要幾個小時,這可能會使醫療保健運營面臨風險。

(10)利用多個位置之間的災難恢復的能力

高度冗餘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很少會出現故障。但是,實施災難恢復的傳統原因很可能會發生,例如用戶錯誤、軟件錯誤甚至勒索軟件可能會在雲環境中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與雲計算服務簽約的組織需要一種快速的恢復方法,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其災難恢復策略得以實施的地方。從備份中恢復可能要花費幾個小時,或者備份可能已經使用了半天的時間,因此必須制定適當的應急計劃。通過利用雲到雲災難恢復解決方案,企業可以將故障轉移到另一個位置並快速啟動和運行。

(11)衡量雲中的合規性和安全性

在運行內部部署和雲計算工作負載時,考慮安全性和合規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實施混合雲環境時,企業必須確保評估所考慮的雲計算提供商是否包括雲平臺本身可用的內置安全性和合規性工具,這些工具必須與其數據中心中當前的工具一樣健壯,甚至更強大。

企業還應澄清其數據所需的合規性與雲計算提供商隨其環境帶來的合規性之間的區別。瞭解生產線在哪裡以及企業如何與提供商合作以維持其安全性和合規性要求。例如,在醫療保健行業中,雲計算提供商應承諾遵守適用的合規性法規和標準,並遵守HIPAA、HITECH和其他法規。它應簽署業務夥伴協議,並在合同中納入涵蓋適用的業務夥伴義務的語言。其他重要方面包括擁有合規技術、報告功能和麵向合規的客戶支持。

(12)支持客戶成功

雲計算提供商成為企業IT團隊的擴展,與新的、現有的和即將到來的IT項目進行合作。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支持(例如對其他任何硬件或軟件的支持)通常可以創建或破壞項目。重要的決定包括如何獲得支持;是否有售票系統或是否可以直接致電支持;服務等級協議(SLA)用於支持什麼,以及支持訪問是否與定價或支出的特定水平掛鉤。

(13)可用的費用模型以及如何監視帳單和費用信息

由於定價方法的差異很大,因此企業必須確保不會因低效的雲計算定價結構而損失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管理方面的成本節省。遷移到雲平臺需要仔細審核企業實際需要使用多少資源,以便可以正確調整其雲計算部署的規模,並確保按使用的實際價格付費。使用監視工具瞭解環境,並找到不會將企業鎖定在特定軟件包中的提供商。

混合定價模型使企業IT組織可以保持固定支出,但在需要時也可以利用按需資源。瞭解按需突發定價和固定預付費定價之間的區別,並瞭解哪種最適合企業。使用基於雲計算的成本模型,至關重要的是要清楚瞭解正在使用的資源並瞭解其如何影響計費。企業需要詢問潛在的雲計算提供商是否具有可幫助分析和了解賬單的歷史消費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