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仔猪腹泻是导致猪的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和抗病能力降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多因素疾病。此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对养猪行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论述了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腹泻以10日龄以下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仔猪腹泻是影响仔猪体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饲养管理不当、大环境因素、温度及湿度等因素都能引起仔猪腹泻病的发生,若不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会严重影响猪只的成活率、饲料斤成本。给猪场带来极大的负担及损失。但是通过免疫预防、药物治疗、加强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

1.病因

仔猪因肠道内还未建立起很稳定的微生态环境,仔猪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中, 仔猪腹泻往往是由多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饲养员管理等因素,也使腹泻的原因更加复杂。分如下三种因素。

1.1 病毒性腹泻

1.1.1 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气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特征为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其他日龄猪只也易感染,但5周龄以上猪只四昂率低,多发于寒冷季节,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传播迅速,3-4天内便可爆发且流行。造成猪场极大损失。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1.1.2 猪流行性腹泻

该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与传染性胃肠炎较为相似,病猪为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等而传染,可造成5-8周龄仔猪的断奶期顽固性腹泻。保育及育肥猪只发病率也较高,多发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1.1.3 猪轮状病毒病

该病是由轮状病毒英气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厌食、呕吐、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主要存在于带毒猪消化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饲料、饮水等,由于病毒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使轮状病毒反复循环感染,本病多发于冬季及早春,多为8周龄以下仔猪,日龄越小仔猪发病率越高,一般50%-80%,死亡率一般为10%以内。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1.2 细菌性腹泻

1.2.1 仔猪黄痢、白痢:

二者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仔猪出生3-10天为黄痢,出生10天以上的称为白痢,也可通过仔猪排出的粪便颜色来判定。仔猪黄痢的主要特征为排水样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仔猪吃乳减少或不吃,体型明显消瘦。白痢主要特征为排乳白色、灰白色粪便,仔猪精神不正,脱水严重,有时会出现吐奶现象,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发作极易导致猪只死亡或成为僵猪。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1.2.2 红痢:

红痢由梭菌性肠炎引起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日龄以内仔猪,主要特征为排出浅红或红褐色稀粪,有时会混合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养猪的赶紧收藏。

1.2.3 增生性肠炎:

增生性肠炎又叫回肠炎,是由一种被称为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综合症,主要发生于6-9月龄的育肥猪,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

急性型一般较为少见,主要特征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较长的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

慢性型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变现为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间隙性下痢,粪便变稀呈深色糊样或水样,病猪采食量下降,体形消瘦,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会在4-6周康复。

亚临床型有病原体存在,却无明显症状,偶有轻微下痢,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易导致生长速度缓慢,增加上市天数,也会影响饲料利用率增加斤成本。

1.3环境营养因素

1.3.1 断奶仔猪应激性腹泻:

断奶仔猪应激性腹泻主要由于应激反映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断奶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分泌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大肠杆菌乘机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肠细胞,致使肠细胞分泌亢进,肠蠕动增强,产生腹泻。若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引起水肿病的发生,治疗比较棘手,应以预防为主。

1.3.2营养因素引起的仔猪腹泻:

母猪乳汁是仔猪的主要营养来源,母猪过肥或临产前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乳脂或乳蛋白含量过高,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初产或老龄母猪泌乳量少无法满足仔猪营养的需要,也会导致仔猪免疫力低,消化不良,发生腹泻。断奶后期母猪乳汁质量下降,会导致仔猪消化吸收不适应,引发腹泻。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能力下降,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或微量元素中铁含量过高,均会引起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

1.3.3 大环境因素:

初生仔猪的免疫机能和调节体温机能还未健全,所以仔猪对外界的环境温度、湿度极为敏感,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都会造成仔猪腹泻。

母猪上产房前,棚舍清洗不干净,消毒不彻底,导致仔猪出生后因环境原因腹泻,棚舍卫生清理不干净,粪便打扫不及时也会导致仔猪球虫病,引起腹泻。

2.综合防治

2.1针对哺乳母猪腹泻的防控

2.1.1仔猪出生后是否发生腹泻,与母猪的健康状况十分相关,通过分析,仔猪出生后发生腹泻疾病及其他的疾病,病原的60%来自母猪,40%来自外界环境,因此,母猪产前与产后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保健预防,净化母猪体内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使其产下的仔猪健全。

2.1.2加强母猪的保健预防。如:利高+阿莫西林+多维+生乳颗粒。产前产后各一周,同时对分娩后的母猪进行益母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的饲喂。对哺乳母猪要给予全价优质的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全面、均衡、营养,可使仔猪获得充足而富有营养的乳汁。如果母猪的乳汁过浓,乳汁内脂肪与蛋白质含量过高,仔猪吃乳后消化不良,可引发仔猪腹泻。母猪的乳汁稀薄,营养不全,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也可引发仔猪发生黄百痢。

2.1.3母猪进产房前,产房、产床要清扫干净,彻底消毒,并保持同分干燥、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冬暖夏凉。产子舍内要保持无吸血昆虫、无鼠害、无寄生虫卵。母猪进产房之前要用32℃温水清洗全身,然后用1:1000卫可等消毒药带猪消毒后在进入产房待产。以避免母猪将病原带入产房,污染环境。

2.1.4母猪产子后,产床要立即清扫消毒,母猪的乳房与乳头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然后才能固定乳头让母猪吃初乳,严防病原从口而入。母猪分娩当天,让母猪每头饮1:100的10%聚维酮碘1L,充分清理母猪肠道内的病毒与细菌。

2.1.5强化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母猪在产前24天进行跟胎后海穴免疫TP二联活疫苗,产前19天进行K88/K99的免疫接种。头胎母猪在产前54天增加一次TP二联的免疫接种。

2.1.6母猪病料的反饲(非常关键存在风险):将刚发病的小猪小肠及内容物取出,用搅碎机搅碎组织,并用1:4的生理盐水稀释,同时加入1%的脱脂奶粉,在母猪喂料时进行反饲(从取病料到反饲时,尽量控制在两小时内完成)。每头母猪50ml,确保准确到位,病料只可以反饲产前15天以上母猪。病料允许的情况可对母猪进行2-3次的反饲。由于病料中存在其他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反饲过后要对母猪进行观察,并在饲料中适当加一些药物进行保健,如添加一些泰农和电解多维。

2.1.7母猪腹泻可通过四季肠痢舒2支+鱼腥草2支+400万青霉素2支注射后海穴进行治疗。

2.2针对哺乳仔猪腹泻的防控

2.2.1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者毛巾将其全身擦洗干净,放入保温箱中待20分钟左右,为其尽快适应自然环境,然后再固定乳头吃初乳。仔猪断脐、断尾、剪牙、打耳标等要严格用碘酊消毒,防止感染,避免发生各种应激。

2.2.2分娩舍的温度要保持在20-24℃,保温箱:仔猪1-7日龄32-34℃、8-12日龄30-32℃、15-30日龄28℃,低温环境与室内温差变化过大均可加重腹泻疾病的发生。如有拉稀现象,保温箱内垫上干燥粉,拉稀地面及时清理并干燥,室内温度不低于22℃,保温箱温度不低于32摄氏度。

2.2.3仔猪出生第三天补铁、补硒,仔猪每头注射1.5ml益多帮,口服1ml百球清,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与球虫性拉稀。

2.2.4仔猪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在乳猪料中添加酸制剂和抗生素,少喂勤添,每天喂6次,即可锻炼胃肠的消化机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又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防治仔猪发生腹泻。

2.2.5如一窝猪中有一头猪拉稀,用8支硫酸庆大霉素(5ml/支)+4支阿托品(5ml/支)+2支链霉素(100万单位/支)+1支鱼腥草(10ml/支)+2支复B(10ml/支)混合溶液,每猪灌服3-5ml。每天灌服两次直到整窝不拉为止。严重猪只进行补液,用阿米卡星针剂(断奶前1支断奶后2支)+阿托品(断奶前半支断奶后1支)+生理盐水10-20ml+VC1支混合,安5ml/日,进行腹腔注射补水。

2.3 针对保育猪、育肥猪、种猪腹泻的防控

2.3.1进行24H控料,同时12H的控水,12H后饮水中添加痢菌净200g/次,每天一次用三天,饮水过后再用卫可1:200饮水一次约两小时,过后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

2.3.2在24H控料后进行开料,痢菌净300g+康农800g+阿莫西林400g+小苏打2kg+卫可500g/吨或痢菌净300g+利高2kg+小苏打2kg+卫可500g/吨,有霉菌吸附剂的可在饲料中再加3-5kg/吨,连用一周。

2.3.3消毒以干燥粉或炭渣为主,确保干燥。

2.3.4强化棚舍保温,保育每条棚舍温度不低于23℃、育肥舍每条棚舍温度不低于18℃。

2.4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2.4.1实行分点隔离饲养与“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批猪只全部出栏后对棚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然后连续消毒三次,空舍2天,再进入下一批新猪只,这样可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治疾病交叉传播。

2.4.2对所有棚舍的猪只每周进行两次卫可1:400饮水,减少病原微生物。

2.4.3强化隔离措施的到位性,发病棚与不发病棚杜绝人员的流通,专人负责相关棚舍,棚舍之间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

2.4.4强化棚舍内和产床卫生与干燥,及时用带有消毒水的拖把清理干净,同时用消毒布把仔猪全身擦干净,潮湿的地方用干燥粉使其干燥。

4.4.5强化消毒质量,针对外围、上猪台、外来人员、车辆以及棚舍外走道做到严格消毒不留死角。

3.小结与讨论

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饲养场应侧重做好以下工作:

3.1 严格从疫区引进猪。

3.2 仔猪引进时,应隔离检疫二个月。

3.3 猪场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引进前及售后都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3.4 注意做好妊娠母猪及初生仔猪的防疫工作。

3.5 注意做好猪舍平时的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人员的走动。

3.6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会内干燥,粪便及时无害化处理。平时注意改善母猪饮料质量搭配,保持环境和产房卫生。初生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仔猪应早开食,开食前在仔猪舍放置少许炒熟的米粒仔猪嚼食,以促进仔猪消化机能的提高。

3.7 发病猪要及早隔离、治疗,同时注意消毒灭源。

3.8 许多抗菌药物均可用于防治仔猪黄、白痢。但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生,使得一些原来抗大肠杆菌作用很强的药物现在已经越来越不敏感,大肠杆菌耐药菌株普遍性使得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使得我们在选用抗生素时不得不进行药敏试验,来筛选药物,但有时受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不能进行,同时抗生素的滥用降低产品的品质,易在畜产品中残留。选用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对仔猪黄、白痢进行预防和治疗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