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能治療哪些疾病?如何加減運用療效更佳?

孟澍江 楊進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四逆散的用法。


文章推薦星級:

醫生醫學生:★★★★★

中醫愛好者:★★★★★

非醫夥伴們:★★☆☆☆(遵醫囑更重要,切莫以身試藥)


在臨床上,對四逆散(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及其加減方,除了治療外感熱病因邪熱鬱於裡而致的四肢逆冷證候外,更多的是用於各種內、婦科疾病。

現將孟教授多年來所治諸病的經驗概述於下。


1消化系統疾病


利用四逆散的疏肝理氣,調和肝脾作用,治療多種肝膽脾胃病證。

一、慢性胃炎、潰瘍病(肝胃不和證)

因肝胃不和,肝氣犯胃而導致胃脘作脹疼痛,牽引兩脅,噯氣泛酸,大便秘結或不暢者,用四逆散,以枳殼易枳實,加延胡索、烏貝散、半夏等。

如噯氣頻甚者,加煅赭石、橘皮;伴有嘔吐噁心者,加姜竹茹、姜川連;若胸中有火熱感,可加蒲公英。

二、慢性肝炎(肝鬱氣滯證)

肝鬱氣滯,失於條達,症見兩脅作痛,右脅尤甚,腹脹,食納減少,體倦乏力,肝腫大,舌紅苔黃,性情多急躁者,用四逆散加赤芍、延胡索、川楝子、丹參、乾地黃等。

如牙齦常出血,加桑椹子、大黃炭;口乾口苦,小便黃,加黃芩、蘆根;如有輕度黃疸,溼熱較盛者,可加茵陳、梔子、豬苓、茯苓、車前子等。

三、慢性膽囊炎(肝鬱氣滯證)

肝膽樞機不利,症見右上腹疼痛,或脹痛或鈍痛,或牽及肩背部,胃脘部每有灼熱感,或噯氣,嘔惡,飲食減少,厭進油膩食物者,用四逆散加延胡索、炒川楝子、雞內金、木香、鬱金等。

如呈急性發作而見上腹痛甚,寒熱時作,或有黃疸者,可加茵陳、梔子、蒲公英、銀花、大黃、黃芩等;如伴有結石者,可加金錢草、制大黃、虎杖、魚腦石等。

四、慢性腸炎(肝脾不和證)

因肝失疏洩,脾失運化,肝木乘脾而致胸脅不舒,腹中隱隱作痛,甚至胸中鳴響,大便溏,日二三行,食納少,食後作脹,易躁多煩,肢倦乏力者,用四逆散加青陳皮、懷山藥、白朮、煨訶子肉。

如久瀉不止,食油膩則便溏加重者,加土炒防風以鼓舞胃腸之氣;如腹痛較甚,痛則作瀉,瀉後痛緩者,可加防風、陳皮、白朮、白芍;如時有形寒,肢體欠溫者,加桂枝以溫經和營。


2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每可通過四逆散疏理氣機、恢復升降以調整機體臟腑功能而獲得效果。

一、功能性低熱(肝脾失調、營衛不和證)

因病久氣血兩虛,並有肝脾失調、營衛不和而致長期低熱不退,下午形寒惡風,面色淡黃,精神倦怠,心慌,納差,睡眠不實,口乾不欲多飲者,用四逆散,以枳殼易枳實,加生黃芪、防風、白朮等;

如下午惡寒較甚者,可加桂枝、生薑、紅棗等。

二、精神抑鬱症(肝鬱氣滯、心脾鬱結證)

因情志不遂而導致精神抑鬱症,患者以更年期婦女為多,症見精神抑鬱,終日寡言笑,多疑慮,心中惶惑,惕惕欠安,時感胸悶脅脹,或善怒,或常欲嘆息者,治用四逆散,加龍齒、酸棗仁、柏子仁、香附、鬱金。

若神思不定,精神恍惚者,加百合、知母;如大便燥結難解者,加生地、火麻仁。對此類患者還應配合心理疏導、調暢情志之法,則藥物治療的效果更顯著。


3生殖系統疾病


生殖系統疾病多與肝、腎、心、脾有關,而四逆散善調肝脾,長於疏理氣機,故孟教授常用以治療各種生殖系統疾病。


一、月經不調(肝氣鬱結證)

因肝氣鬱結每致月經經期或超前或落後,或先後無定期,胸脅不舒,經前乳房作脹,少腹脹痛,經色紫黑有塊,煩躁,脈弦者,用四逆散加赤芍、丹皮、當歸、制香附等。

如月經下行不暢,臍腹滿痛者,用四逆散合《濟陰綱目》玄歸散(當歸、延胡索);如肝鬱而有瘀熱者,用四逆散加延胡索、劉寄奴、赤芍、丹皮等;如肝鬱而有瘀血致經少、經閉,或經行腹痛甚者,加入制香附、川芎、紅花等;

如月經持續多日不淨,屬血熱者,四逆散去枳實加丹皮、赤芍、生地、黑山梔;如屬衝任不固者,則加潼蒺藜、菟絲子、川斷等,還可選用棕櫚炭、蒲黃炭、蓮蓬炭等以加強止血作用。


二、不孕症(肝鬱氣滯證)

因肝鬱而引起的不孕,症見月經先後無定期,經量少,經前乳房脹痛,經行腹痛,常感胸脅不適,精神抑鬱,舌紅,脈弦,用四逆散以枳殼易枳實,加當歸、白朮、茯苓、川芎等。

如乳脹有塊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青皮;如乳房脹痛有熱感或觸痛者,可加川楝子、蒲公英、制香附;如形體肥胖,面色白,胸悶,苔白膩者,可用四逆散合啟宮丸(制半夏、茯苓、陳皮、蒼朮、香附、川芎、神曲)。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孟澍江——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楊進、孟靜儀等編寫整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