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考研真的是本科毕业后的“刚需”吗?

先看一组数字,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290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340万,预计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将会达到390万。是否这数以百万计的考生,都是把考研当作“刚需”?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因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躲避工作才临时选择考研的。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也总是残酷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借考研之名义,逃工作之负担,“高失败率”成了这类群体的标签。毕竟,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适合考研。那么也许你会问。什么样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三类学生不适合考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但你还想考研,抓住痛点,立即改正,未来可期;如果你不是其中的一员,引以为戒,不忘初心,自立自强。

​第一类,“躲避型”考生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很多同学其实并不知道考研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不想工作,所以借考研之名行“躲避”之事。但这类考生最后的结局大多都很“凄惨”,要么是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硬着头皮再考一次;要么是因为考研错过了秋招,但没考上,还迫于多方的压力,最后选择加入春招大军。既浪费了秋招的宝贵机会,也浪费了半年的时间。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为什么这种类型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没有对抗困难的武器。躲避工作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你的懒惰,就是因为你的怠慢,那么考研的过程,就是需要你战胜你自己的懒惰和怠慢,这和你的初衷完全相悖,所以你根本没有能力去战胜这一切。很不客气地说,考研这一年,比工作一年要更加折磨内心,你确定你能行?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所以如果你是“躲避型”考生,要么赶紧放弃,要么赶紧改变。放弃的话,你还有秋招的黄金机会,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改变的话,就是自己想清楚,考研究竟是为了什么?哪怕是未来能找一个比现在本科更好的工作,也能给你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否则,你只会浪费了考研复习的时间,耽误了求职就业的机会,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第二类,“盲从型”考生

班上很多人都考研,宿舍里平时不上课总挂科的室友也考研,如果我不考研,我是不是就会成为异类,所以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我也考一个算了,反正随大流总不会错的。这段独白,其实是当今很多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对于这类同学来说,考研没有为什么,身边人都决定考了,那我也考。其实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多半是铩羽而归。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为什么这种类型的学生不适合考研呢?相比于“躲避型”考生来说,这类考生最起码不落于人后,知道跟上大众的步伐。但是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一句话没,“一将功成万骨枯”,换到考研的语境当中,一个人考上研究生注定是有好多人考不上研究生的。而决定能否考上的根据,就是你的那份信念,和执着。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人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理想,没有追求,而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也行,那也行,最后就是啥啥都不行。没有能左右你的想法,也没有人能决定你未来的去路,你命由你不由天,所以你做出的一切选择,是因为你真的想好了,是因为你真的想去这么做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这类同学,请花时间,想清楚,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第三类,“放飞型”考生

今天学习了三个小时,放松;今天背了一单元单词,放松;今天做了一套数学卷子,放松。付出的辛苦时间,必须辅以相同比例的放松时间。这样的考生通常是开局自我良好,中期稍显紧张,后期直接崩溃。因为考研能给你的时间真的不多,复习的时间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根本没有时间再给你去放松和恢复。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如果你是一位考研人,如果你学完必须得放松很长时间,那么我劝你还是不要考研,因为考过研的人都知道,随着考研的深入,神经只会越来越紧绷,身体只会越来越亢奋,没有松懈的时间和机会,有的只是短暂的调整和更大力量的注入。这不是危言耸听,只是给你提个醒,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上考研这艘船,船票易买,终点难达。

如果你是这三类大学生,那我劝你不要考研,理由很清晰

躲避社会终暂时,成绩揭晓苦恼至。盲从大众无意识,颗粒无收泪难止。放飞自我爽一时,考研终成失败事。最后上岸靠意志,战胜自我非易事。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

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

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