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家具展中式家具述评:乏善可陈,浮躁依旧,方向混乱

东莞家具展中式家具述评:乏善可陈,浮躁依旧,方向混乱

3月16日,第41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开幕。一号馆和九号馆是中式家具的天下。这里聚集了国内大多数红木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一直以来,东莞家具展被看做是红木行业的风向标,地位不可撼动。然而今年给人的感觉却每况愈下,用本人的几个字来概括:乏善可陈,了无新意,方向混乱。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虽然新中式家具占了大部江山,但浮躁两字依然笼罩在行业的头顶上。且亮点极少,能让人停下脚步来的产品,甚至不到一个巴掌。

东莞家具展中式家具述评:乏善可陈,浮躁依旧,方向混乱

厮杀的乱像战场从场外开始

笔者走了两个馆,参展企业不少。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外,一些小企业也来到这里。在一号馆外,碰到一个佛山的红木企业代表在发宣传册。按理说宣传册上的产品应该是企业能拿的出来的优秀产品,但就其产品的品质来说,观感极差。这个销售代表推销道:我们的产品是红酸枝的。笔者问:那种酸枝?答:非洲酸枝、美洲酸枝。这话一出,直接打消了想了解她们家产品的兴趣。据观察,一号馆和九号馆外,有大批这样的代表负责推广和拉人,留微信。

粗略算了算,在开展后的这个时段里,这样的销售代表达百余人。有业内人士称:这次参展,各个企业可谓八仙过海,目的就是能拉来人。如果签了单,会有数额不等的奖励。因此,许多行业外的人都被企业聘请过来,专门负责往自己展位上拉人,还有的企业,专门聘请实习的大学生过来。

产品良莠不齐,亮点极少令人失望

本次东莞家具展,中式家具馆,新中式占据了绝大部分江山,古典家具几乎不见踪影。这也表明在中式家具上,市场的基本选择是以新中式为主流,也说明古典家具的日暮黄昏已经来临。然而,在产品上却乏善可陈。去年可谓是新中式家具规模上量的一年,其产品几乎一下子充斥市场,被人们称为风口浪尖新中式。只是,到了去年十月份,原来比较正常的市场忽然一下子跌入了低谷,从此一蹶不振。其原因无外乎几个:一是企业市场营销成本过高。二、人工成本过高。三、终端市场消费能力急剧下降。总量虽然与前年持平,但企业的现金流却差很多。今年的东莞展会,实际上是表明市场潮流对产品的看法。目前来看新中式仍是主流。有人预测说今年的市场表现一定会好过去年,起码在销量上和现金流方面比去年要强。笔者看法,家具市场进入了一种缓慢的爬坡期。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一定会更坏,少数产品有特点的企业会逐渐转好,但转好的企业一定是少数,甚至是少数中的少数。

就东莞展会上所推出的产品来看,几乎无亮点,器型大多是去年出来的,或者与去年类似,某些企业的产品,结构上还算合理,但对选材基本上不做功课。材是韵的基础,大多数企业色彩上基本是深色木材加浅色软包。浅色木材花纹上则显得极不用心,有些花纹与器型、甚至软包色彩会发生冲突。其次,在家具设计的线条上,直线加方块愈发不可收拾,沙发、柜子等常用器型,基本上如此。新古典家具也乏善可陈,器型上基本大同小异,用材向中低端靠拢,一些新的材料也有出现,器型改动不大,大多在细节上调整,如同在麻袋片上绣花。市场依然看好缅花酸枝,别的不入眼。

设计思维陈旧,行业生命力下降

实际上,目前红木家具行业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设计。从行业整体来看,设计人员的缺失,设计思想的陈旧,仍然是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虽然本次家具展也有设计论坛,但出席设计论坛的所谓设计师们,其发言内容大多为不知所云的自说自话。要不就是展示自己拼凑式的拿来主义,还有的就是建立空中楼阁,靠意淫为侈。缺乏建设性,缺乏对产品和文化符号的思考,不能捕捉到当代家具文化的内核。这次展会,表现出来的设计师和作品是尴尬的。

不过东莞展会表明,行业内对设计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有了想法,也看到了设计对于市场的影响,只是解决方法比较功利,没有下到点子上,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私人订制成了目前红木企业开拓市场的一块招牌,目前来看,许多企业连什么是私人订制还没有搞清楚。以为自己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就一定会在私人订制领域有建树,这是瞎子摸象,结果只能是丧失发展时机,让自己长期运转在低效率的模式上维持不生不死的状态。

其实,私人订制的核心是服务。这种服务产生于合同签订之前,只是许多企业不明白而已。因此走出了闷头设计——推出产品——市场营销——获取成果的这种传统行商理念上。核心则是赌博,因为新产品被市场认可了,就赌赢了,否则就成了废品生产线。红木企业从未将自己的投入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这也是新情况。

这一切,都是由于设计滞后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