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田野裡,播種機、運苗車穿梭作業,勞作現場人頭攢動;車間裡,機車隆隆、蒸汽升騰。四月的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域,農業、工業、林業齊發力,嶄新的藍圖正在春日裡徐徐鋪陳開來。

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正酣

東風鎮東方紅村農業高效節水圓蔥栽植示範區,圓蔥苗已經移栽完畢,正在緩苗。“示範區裡他共有13畝地,已連續10餘年栽植紅幹椒,近兩年花斑病造成紅幹椒不同程度減產。雖然去年我家紅幹椒畝效益達3000元,但還是想栽一年圓蔥換換茬。”村民邱瑞祥說。

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東風鎮東方紅村圓蔥栽植現場

據瞭解,東風鎮東方紅村農業高效節水圓蔥栽植示範區共500畝,輻射帶動全鎮種植圓蔥1萬畝。示範區內全部採用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引入農機合作社採取機械化作業,從而實現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有機統一,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據邱瑞祥介紹,圓蔥收穫季為8月末,畝產1.5萬~1.8萬斤,市場價格為0.5元/斤,畝效益9000元左右,除去4000多元的投入成本,畝純利潤可達5000元。

俗話說“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目前開魯鎮民主村正機械化播種春小麥。村黨支部書記趙春明正在播種現場“督戰”時介紹,該村及周邊村今年集中連片打造萬畝農業高效節水小麥、芥菜兩茬複種示範區。示範區內,採取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種植,推廣不同品種小麥試驗示範和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趙春明這樣預算了今年的收成:頭茬小麥畝產900斤,市場價1.5元/斤,畝效益1350元,除去投入成本450元,每畝純利潤900元;二茬芥菜畝產8000斤,按0.3元/斤計算,畝效益2400元,除去200元的投入成本,畝純利潤2200元,兩茬相加,畝純利潤可達到3000元以上。而建華鎮福盛號村高標準農田項目也火熱進行中,今年將鞏固升級淺埋滴灌耕地6000畝、新建滴灌工程4872畝。據瞭解,高效節水設施的應用,可節省50%水資源、節省10%土地資源和其他農資,預計玉米畝產可增加100公斤左右,每畝淨增收280元,紅幹椒畝產可提高100公斤左右,每畝淨增收450元。按照“田、林、路、井、電、技”六配套的農田建設標準,今年建華鎮共建設高標準農田(農業高效節水工程)4.98萬畝。

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開魯鎮民主村小麥播種正在進行

開魯縣政府副縣長周景忠介紹,全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面積50.1萬畝,涉及東風鎮、開魯鎮、建華鎮3個鎮、67個自然村,覆蓋2.45萬戶6.88萬人口。示範區示範什麼,周景忠如數家珍:“建設5項示範內容,分別為農業高效節水與綜合水價改革、現代農業、村級集體經濟與結構調整、‘種養加’循環經濟發展、鄉村振興與新農村建設。”他說,示範區實現農業高效節水全覆蓋,配套建設完善水、電、井、路、樹、技等各項工程。他說,示範區建設對於推動開魯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均具有重要意義。

玉米生物產業鏈條不斷延長

玉王生物公司澱粉包裝車間,機械手靈活地將一袋袋澱粉抓取、碼齊,再由叉車一車車轉運到庫房,生產井然有序、安全高效。

公司負責人馬正鵬介紹,各生產車間一直滿負荷生產,新冠肺炎疫情也未能影響企業正常運轉。目前,企業原料儲備充足,銷售市場穩定。

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玉王生物公司澱粉入庫

近年來,開魯縣在大力推進以節水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和補貼補助實現穩糧增收的同時,有效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工業強縣邁進步伐。依託豐富的玉米資源優勢,開魯縣先後引進玉王生物、利牛生化、昶輝生物、華曙生物、聖達生物、開封製藥、聖雪大成、新華化工、洪源糖業、東來化工等1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及華凱藥業、安洲藥業、金玉鋒生物、凱源生物、華欣藥業、華旭藥業等10個在建的玉米生物科技產業重點項目。全力推進玉米加工、轉化、增值、升級,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著力打造全株產業鏈、集群式發展的玉米生物科技產業。

玉王生物公司的下游企業,以玉米澱粉為原料的聖雪大成製藥有限公司一期土黴素鹼、鹽酸土黴素生產線今年投產。公司董事長高倫介紹,一期達產達效後,年產鹽酸土黴素1500噸、土黴素鹼3000噸。

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聖雪大城綜合發酵車間

開魯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春雨見證了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他介紹,隨著企業內部的生產工藝日益精深,企業之間形成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形成了玉米—澱粉—土黴素—強力黴素四級產業鏈,全縣玉米精深加工可生產主副產品近160個。2019年全縣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可實現產值27.33億元,總量佔規模企業的59%,真正支撐起開魯工業的“半壁江山”。

綠色發展理念再造金山銀山

栽下一棵樹、植下一片綠。4月14日,千餘名機關幹部、各級各類志願者來到開魯縣機械林場義務植樹基地,挖坑、栽樹、扶正、填土、澆水……在春天裡栽下一片片綠色的希望。

近年來,開魯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充分發揮義務植樹在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綠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建立開魯縣機械林場義務植樹基地和小街基元寶楓建設基地兩處縣級義務植樹基地,動員適齡公民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營造全民參與綠化建設的濃厚社會氛圍。

大地春潮湧 田疇煥生機

開魯縣委宣傳部機關幹部積極參加義務植樹

開魯縣今年計劃新造林17.1萬畝(其中建設果品經濟林4萬畝),跡地更新0.36萬畝、封山育林5萬畝,營造農防林9萬延長米。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村屯美化綠化76個,其中打造國家級森林鄉村9個、自治區級森林鄉村18個。

開魯縣堅持造林與保護並重。入春以來,開魯縣組織森林公安局、草原監理所深入重點嘎查村,向廣大農牧民群眾宣講國家森林和草原法律法規、森林草原防火、禁墾禁牧、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相關法律知識,開展打擊破壞森林和草原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堅決遏制和杜絕涉林、涉草違法犯罪行為。截至目前,共查處各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案件18起,其中查處野外縱火案件3起;查處違規放牧案件29起,逐村、逐戶發放《禁墾禁牧告知書》《防火宣傳單》《關於加強森林草原資源保護和建設的通告》2.4萬餘份,為不斷提升森林和草原生態環境質量、保護林草資源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花承朝露千枝發,鶯感春風百囀鳴。”時序已過清明,春風吹拂開魯大地,沃野田疇一片勃勃生機。在這個春天,開魯幹部群眾只爭朝夕,用汗水澆灌希望、用勤勞實現夢想。(記者 宮立靈 通訊員 胡建華 高志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