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到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占比将达70%以上

4月28日,国新办举行《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煤矿安全形势,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负责人李豪文表示,近些年,全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好转,并且成效比较明显。

煤矿安全形势如何?

针对煤矿安全形势,李豪文表示,煤矿大家都非常关心,可能大家知道的就是矿难比较多。但是近些年,全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好转,并且成效比较明显。

李豪文举例说,比如,全国煤矿的数量由本世纪初的3.7万处减少到2019年的5268处,这个下降幅度非常大。从事故来看,全国煤矿事故总量由上世纪末的年死亡9506人,下降到2019年的316人,这个下降幅度也非常大。

他指出,煤矿作为高危行业领域又比较特殊,特殊性表现在煤矿的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各类灾害突出。对此,三年行动计划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调、二提、三监管。

李豪文表示,“一调”就是加大煤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近三年来,进一步梳理了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分类进行处置,加大淘汰关闭力度。3年之后,到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的占比将达70%以上。

“二提”是提能力,主要是提高煤矿的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统称为煤矿的“四化”,使煤矿的采煤、掘井智能化的工作面由目前的280处达到1000处,这部分煤矿的产能将占到10亿-15亿吨。同时全国煤矿的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占比也将达到70%以上。三年之后,这部分煤矿要真正挑起全国煤矿工业的大梁,呈现“一少两高”的特点。

“三监管”是继续加强煤矿安全执法,这些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之所以能够持续好转,全国煤矿分布在各个地方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地区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专业队伍的专业监管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安全生产迎新挑战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安全生产重要性凸显。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表示,这次疫情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一是积极帮扶,对安全生产基础好、业绩好的企业要加快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尽快复工复产。

二是严格监管,对重点单位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求各级监管部门深入一线精准执法、严格执法,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企业严格把关,防止带病复产、酿成事故。

三是精准服务。继续加强涉疫场所、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检查服务,同时对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比较弱的企业,要落实“一企一策”,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帮扶指导。

四是强化应急。有针对性地做好应急准备,“一企一预案”,科学高效处置各类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压实“三个责任”,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二是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三是企业主体责任。

“要求这三方面的责任一定要落到实处,在复工复产中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风险的动态分析与研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保持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孙华山说。

专项整治关注哪些点?

火灾是人民群众身边比较常见的风险隐患,此次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会重点关注哪些比较大的隐患?

对此,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表示,消防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这次三年行动计划也专门安排了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重点是针对五个方面的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治理。

申展利指出,第一,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对公共建筑和新建住宅小区的消防通道,按标准进行划线、标明、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对于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的改造,因地制宜进行消防安全治理。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推行弹性停车、潮汐停车、错时停车,进行专业规范停车资源管理。

第二,集中开展四类场所的安全整治。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的综合整治,到2022年底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达标率要达到100%。中央和地方的石化企业要利用三年时间,分步完成重大消防风险管控、老旧消防设施的改造和企业消防力量建设任务三项任务。

第三,整治老旧场所和新材料新业态突出的风险。针对老旧小区、家庭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风险,升级改造消防设施,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抓好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易燃可燃彩钢板建筑安全治理。

第四,打牢乡村地区火灾防控基础。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等乡村新兴产业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整治突出问题。结合现在进行的乡村房改、水改、电改、路改、灶改等工作同步开展消防安全改造。将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地方规划,推动建设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以及微型消防站,提升乡村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第五,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对学校和幼儿园、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场所,还有文物建筑、博物馆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排查整治,消除火灾隐患,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