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今天燕姿和大家来聊聊栽种水稻时,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去进行泡田洗盐。

一、泡田洗盐的重要性

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的基本特点是,地势低洼,地下有一个深厚的咸水层,它具有周期性的盐分回归规律,即在每年的水稻生产季节,由于灌溉水的淋溶,无论是轻度、重度盐碱地,耕地土壤含盐量都会降低到水稻耐盐临界浓度以下,水稻可以正常生长发育,但在冬季和春季旱田大气蒸发后,地下水咸水迅速返回地表,使脱盐土壤含盐量高于水稻的临界耐盐浓度,特别是0~10厘米土壤含盐量,一般都达到危害水稻正常生长的程度。所以,滨海盐碱地稻田,不论是轻盐碱地还是重盐碱地,每年都必须认真地进行泡田洗盐,把土壤含盐量降到0.1%以下,氯离子含量降到0.05%以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插秧后正常缓秧、生育良好。这是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关口,不得忽视。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二、泡田洗盐方法

稻田泡田洗盐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以农为单位大水泡田、洗盐压盐。即在稻田秋耕的基础上,于冬春两季,利用河水径流,以农为单位,大水漫灌,淹没全农高地和毛渠捻,进行长时间的大水浸泡,直到插秧前再排水并进行一系列水整地作业。这种泡田方法的主要好处是,由于水层大,泡田时间长,泡田洗盐效果较好,一般脱盐率可达50%以上;同时,通过大水泡田,可以蓄积大量河水径流,对缓解早春育秧插秧用水紧张,具有积极作用。所以这种泡田方法,被滨海盐碱地稻区广泛采用。现在唐海县每年大水泡田面积5万~10万亩,蓄水量2000万~3000万立方米。

第二种泡田方法是,以每个田块为单位的泡田洗盐方法。这是一般稻田普遍使用的方法。为了既要确保泡田洗盐效果,又要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必须根据不同土壤条件,采取不同的泡田洗盐措施。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一)轻盐碱地稻田

这类稻田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土壤渗透良好,耕层和一米土体含盐量均较低,干田期返盐一般不超过水稻耐盐临界浓度,所以泡田洗盐两次即可。具体做法是,第一次灌小水,泗沟泗地,没过坷垃,趁湿加固埂捻。第二次灌10厘米左右深水,淋洗盐碱,泡透坷垃,渗至汪泥汪水,即可进行水耙地。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二)中等盐碱地稻田

这类稻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耕层和一米土体含盐量均较高,干田期的返盐现象也比较严重,每年春季表层土壤含盐量,均超过水稻耐盐临界浓度一倍以上。对此要求至少泡洗三次。具体做法是,第一次小水,泗沟泗地,没过坷垃,加固埂捻。第二次灌10厘米左右大水淋洗,待田面水充分渗干,再灌一次8~10厘米大水,进行第三次淋洗,待田面渗至汪泥汪水,即可水耙地。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三)重盐碱地稻田

这类稻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干田期严重返盐,每年春季耕层土壤含盐量一般达到0.3%以上。所以必须增加洗盐次数,讲求洗盐方法,具体要求是:

1.灌水前把排水毛渠堵死,防止埂捻跑水漏水,以利充分泡田。

2.第一次灌水要缓流进地,淹没田面,不见坷垃,渗至汪泥汪水,抓紧加高加固埂捻,打实抹光,防止跑水漏水,增强垂直渗透。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3.加固埂捻后打开排水毛渠,排出咸水,待田面充分渗干,进行第二次灌水,水层加大到10~12厘米,提高淋洗效果。

4.待第二次大水充分渗干,再灌第三次大水淋洗。这时要进行洗盐效果检查,用化验方法检查最好。没有化验条件的,可根据经验判断,即赤脚下田踩泥或用锹挖泥,如果泥不沾脚心或不沾锹,说明盐已洗净,可以耙地插秧。否则要增加洗盐次数,直到洗净为止。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三、提高泡田洗盐效果的辅助措施实践证明,为提高泡田洗盐效果,达到彻底洗盐的目的,还必须有以下三个辅助措施:

(一)土壤干燥、田面平整,是提高洗盐效果的前提条件如前所述,只有土壤充分干燥,土壤含水率低,才能吸水快,土粒松散,土壤盐分才能充分溶解于水,然后随水淋洗脱出。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是土壤含水量越低,脱盐率越高。同时,只有田面平整,才能上水一致,才能达到全田彻底洗净盐碱的目的。所以在泡田洗盐之前,一定要创造好这两个条件,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是不可能达到彻底洗净盐碱目的的。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二)疏通各级排水渠道、确保排水畅通一定要恢复和保持排水毛渠深1.5米、排水斗渠深2.0米、排水支渠深2.5米、排水干渠深3.0~3.5米的原设计标准。并要定期清淤,形成制度,把地下水最低时水位控制在1.5米以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排水畅通,提高总体排盐量,控制地下水盐上升。

栽种水稻:泡田洗盐的重要性,以及关于泡田洗盐的几种方法

(三)加强田间排水,增强土壤渗透田间排水良好、增强土壤渗透,才能加速全田淋洗排盐过程。

主要措施是:

1.适当安排毛渠间距。一般轻盐碱地以40~50米为宜,重盐碱地25~30米为宜,过宽排盐效果小,过窄占用土地多。

2.加深排水毛渠。一般200米宽的农(条田),排水毛渠深以上50厘米、下60厘米为宜。

3.以用为排。在洗盐过程中和水情好的情况下,每次灌水后,要随即将用水毛渠水排干,使用水毛渠也起排水毛渠作用。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可以能帮助到大家,那我们下次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