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汝河行(圖文)

北汝河行——楊光照

北汝河行(圖文)


水升陸沉千千萬,滄海桑田萬萬千。

汝河形成皕萬載,滋潤兩岸生炊煙。

忽遭洪水漫天地,或為魚鱉愁神仙。

湛湛汝河成汝海,汝海茫茫連遠天。

峴頂莋草三千丈,螺蚌翕張九峰巔。

虎狼爬嶺遺蹟在,碼頭崖處曾捫船。

大禹治水無息壤,疏浚導引挽狂瀾。

單足踢開紫邏口,雙手斬斷龍門山。

重現汝河俏模樣,跟隨歲月曆暑寒。

西出嵩縣摞摞溝,蜿蜒曲折向東南。

擊沙滾石五百里,七五支流添壯觀。

鍾靈毓秀酬苦難,風物人事史冊傳。

憶昔童丱常遊戲,清清波紋映鵝卵。

而今欲涸瘦如線,堆埽置壩聚泓泉。

忍見汝河命途舛,滿腹愁苦羞愧言。

逝者如斯日日去,肅立長揖唯嗟嘆!

北汝河行(圖文)


附註:北汝河,民間俗稱“汝河”,為與河南省南部的洪河支流汝河區別,一般稱“北汝河”。該河約形成於200多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直到距今不足一萬年的全新世中後期,遭遇傳說中的大洪水,在熊耳山、外方山、箕山之間形成大面積湖泊,稱作汝海。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傳說中的大禹治水),汝海逐漸消失,造就了汝河之現在樣貌。 據傳湖浪山(虎狼爬嶺)、南山碼頭崖捫船鼻即是大洪水之遺蹟,汝州民間亦有“峴山頂上掛莋草”之說。

北汝河行(圖文)


北汝河流域全部在河南省境內,發源於河南省嵩縣龍池曼北麓車村鎮慄樹街村北分水嶺摞摞溝,流經汝陽縣、汝州市、郟縣、寶豐縣、襄城縣、葉縣六個縣市,沿途彙集70餘條支流,在襄城縣丁營鄉崔莊村匯入沙河(此段為襄城與葉縣的界河),全長254千米,流域總面積6080平方千米(汝州市境內44千米,流經10個鄉鎮街道,較大支流8條,流域面積1507平方千米)。(楊光照/文 劉佔江/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