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導讀:本文通過電視劇《清平樂》裡的場景佈置,結合宋朝名畫的內容,循序漸進地講解新中式的風格元素。喜歡新中式風格的讀者不要錯過哦。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喜歡新中式風格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 那麼,人們對新中式的理解,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中式風格流傳千年,是以宮廷建築為代表,中國古典建築文化為特色的室內裝飾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而新中式風格,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新中式是傳承傳統中式風格的精髓,通過與現代潮流的對話碰撞而產生的創新。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風格

新中式風格設計裡,既糅合了現代元素,隱隱透露著時尚感,又保留了傳統風格,其中威嚴的氣場,正可謂是

“流光千年印古意

四壁浮影悟中採

嫋嫋薰香絮絮繞

詩詞意境自然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風格

在我們的印象裡,傳統的中式風格以明清傢俱風格為主,多以名貴的紅木為主要材料,還有很多是直接來自於明清時代的古董傢俱。

這些傢俱除了的實用價值、欣賞價值以外,還有很強的收藏價值。90年代初,中式風格的木製傢俱頗受喜愛。

而現在流行的新中式風格,其實一點也不“”,在中國歷史朝代裡,一千年前的宋朝,已經開始了“新中式”的流行風格。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趙佶《聽琴圖》局部與宋朝傢俱

而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從播出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這是《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的導演張開宙又一力作。

影片一如既往的保持著高水平的服化和場景,還原了宋朝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得以品鑑一千年以前的“新中式”風格。


先來欣賞下《清平樂》裡的服飾道具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仁宗趙禎畫像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宋仁宗趙禎(王凱飾演)。

網友戲稱,王凱和宋仁宗,只差了一個肚子。仔細看就知道,連背後椅子的細節都做出來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仁宗趙禎皇后曹氏畫像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宋仁宗皇后曹丹姝(江疏影飾演)。皇后的服飾不僅精妙地還原了上面繡的“紅腹錦雞”花紋,連皇后的鳳冠、面部的珠翠面花飾物這樣的細節,都巧妙地還原了。

北宋最出名地《清明上河圖》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當時宋朝人們的悠閒生活,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明上河圖》局部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片頭動畫致敬了《清明上河圖》裡的場景

從服飾道具上,我們就知道這部劇的確用心製作。那麼,我們從劇中的場景,來分析新中式風格的四大要素。


一、建築格局:保證開闊的空間

在《清平樂》裡,很多場景顏色偏暗,但並不顯得空間狹小,擁擠。是因為大多數都做了開間的處理,儘量少隔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幾乎沒有隔斷。室內和室外的風景融為一體。

不過這也是宋代的建築特點導致,和我們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不同的是,宋代多為木質結構,支撐結構多為柱子,柱子和柱子之間一般不做牆壁,而是用了“隔扇”。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的花紋和款式

隔扇開啟狀態下,可以被看做是門,關閉時則成為窗,隔扇因此而同時具備了門、窗和牆的功能。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無論是開啟還是關閉, 都會形成一個具有韻律的、活動的、虛的面,與牆面形成虛實的對比。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

室內也有類似的隔扇結構。

  • 而現代的房屋該如何設計出新中式的特色呢?
  • 打掉不必要的隔牆。拆掉非承重牆,儘量讓空間開闊。
  • 牆體變成隔扇。把部分隔牆,可換成隔扇作為隔斷。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風格的衣帽間採用隔扇做隔斷,空間大氣、開闊。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茶室的隔扇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的牆體設計,不過這個隔扇是固定的,現代設計中,落地窗多半是固定的,一為人身安全,二為室內保溫。


二、建築結構:設計景牆

古人崇尚移步易景,情隨景生的禪意生活,因此,在室內造幾個景牆,打造出一方幽境, 是唐風宋韻遺落千年的夢中懷想; 設計一處雅居, 是明月清風繾綣塵間的古意雅情。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景牆設計,採用窗柩圖案為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景牆與隔扇設計風格


  • 現代新中式風格--景牆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景牆之美:露而不盡, 優雅含蓄, 若即若離, 引人探幽。


三、背景線條橫平豎直,對稱手法體現極簡風格

中式風格向來講究對稱。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陰陽平衡概念,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背景也講究對稱之美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樂》劇照,背景由線條構成

中式風格佈局還講究“正”。所以很多背景線條走的是橫平豎直的方形。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床頭櫃對稱之美,吊頂佈局呈方形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餐邊櫃兩邊對稱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床頭櫃和背景形成對稱之美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屋脊對稱設計,盡顯線條的美感

背景多用線條、對稱的設計手法來營造新中式氛圍。


四、選擇新中式傢俱---去繁化簡,舒適實用

宋朝傢俱不同於明清傢俱的一個特點是,就是傢俱線條簡潔,而明清傢俱多講究雕花之美。宋朝這個審美標準來源於當時的士大夫,他們的審美理想是“淡”,審美意識是“韻”。

所以最終的形態,就呈現出一種雋秀之美,天然典雅,不做過多的裝飾。

宋代還是中國歷史上高型傢俱全面取代矮型傢俱的時期,用比較通俗的講法,宋朝以前的傢俱都是矮胖型,需要盤腿而坐,時間長了,腿容易麻。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唐朝仕女圖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唐朝傢俱,桌腿比較短,坐的時間久了就不舒服

而宋朝改成了細長腿的傢俱,因為宋朝人發現,從人體結構來說,“垂足而坐”明顯比“盤足而坐”更加舒服,這就是高型傢俱在宋代全面取代矮型傢俱的重要原因。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蘇漢臣《蕉陰擊球圖》,出現過交椅和案桌

宋朝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的興起,也是出於人們對於舒適感的生理需求。有一部分的宋朝靠背椅的靠背,把向後形成的弧度,以適應人體脊椎結構的弧度為標準來設計的。就像現代有很多設計,都是遵循人體工程學。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趙佶《聽琴圖》局部,宋人坐在草墊上聽琴

為了坐得更舒服一些,宋朝人還給設計了軟墊,就像我們現在喜歡坐在沙發上一樣。也有很多明清傢俱沿襲了軟墊。

所以當我們觀看宋畫上的傢俱時,會感到賞心悅目,覺得那些傢俱裡蘊含著一種清雅的美。而這些宋式傢俱的審美風格,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緻審美時尚在物體上的呈現,也是宋朝文人的閒適、優雅生活,追求人文關懷的折射。


  • 現代新中式的傢俱風格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風格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折背椅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宋式矮几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宋式案設計,背景也是對稱的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圈椅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床頭櫃和燈也採用的簡潔線條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式案桌設計

看了《清平樂》才知道,宋人真時尚,一千年前他們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式線條延伸設計燈具、矮凳

新中式傢俱風格會把木製和金屬融合在一起,形成時尚、線條簡潔的風格,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習慣,所以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


打造極簡的新中式風格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如果文章對你有用,記得收藏+轉發哦。

關注我,每天給你分享設計實用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