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导读:本文通过电视剧《清平乐》里的场景布置,结合宋朝名画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讲解新中式的风格元素。喜欢新中式风格的读者不要错过哦。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新中式风格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 那么,人们对新中式的理解,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中式风格流传千年,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为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而新中式风格,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是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通过与现代潮流的对话碰撞而产生的创新。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设计里,既糅合了现代元素,隐隐透露着时尚感,又保留了传统风格,其中威严的气场,正可谓是

“流光千年印古意

四壁浮影悟中采

袅袅熏香絮絮绕

诗词意境自然来。”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风格

在我们的印象里,传统的中式风格以明清家具风格为主,多以名贵的红木为主要材料,还有很多是直接来自于明清时代的古董家具。

这些家具除了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以外,还有很强的收藏价值。90年代初,中式风格的木制家具颇受喜爱。

而现在流行的新中式风格,其实一点也不“”,在中国历史朝代里,一千年前的宋朝,已经开始了“新中式”的流行风格。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赵佶《听琴图》局部与宋朝家具

而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从播出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这是《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的导演张开宙又一力作。

影片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高水平的服化和场景,还原了宋朝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得以品鉴一千年以前的“新中式”风格。


先来欣赏下《清平乐》里的服饰道具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仁宗赵祯画像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宋仁宗赵祯(王凯饰演)。

网友戏称,王凯和宋仁宗,只差了一个肚子。仔细看就知道,连背后椅子的细节都做出来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仁宗赵祯皇后曹氏画像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宋仁宗皇后曹丹姝(江疏影饰演)。皇后的服饰不仅精妙地还原了上面绣的“红腹锦鸡”花纹,连皇后的凤冠、面部的珠翠面花饰物这样的细节,都巧妙地还原了。

北宋最出名地《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当时宋朝人们的悠闲生活,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片头动画致敬了《清明上河图》里的场景

从服饰道具上,我们就知道这部剧的确用心制作。那么,我们从剧中的场景,来分析新中式风格的四大要素。


一、建筑格局:保证开阔的空间

在《清平乐》里,很多场景颜色偏暗,但并不显得空间狭小,拥挤。是因为大多数都做了开间的处理,尽量少隔墙。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几乎没有隔断。室内和室外的风景融为一体。

不过这也是宋代的建筑特点导致,和我们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的是,宋代多为木质结构,支撑结构多为柱子,柱子和柱子之间一般不做墙壁,而是用了“隔扇”。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的花纹和款式

隔扇开启状态下,可以被看做是门,关闭时则成为窗,隔扇因此而同时具备了门、窗和墙的功能。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无论是开启还是关闭, 都会形成一个具有韵律的、活动的、虚的面,与墙面形成虚实的对比。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

室内也有类似的隔扇结构。

  • 而现代的房屋该如何设计出新中式的特色呢?
  • 打掉不必要的隔墙。拆掉非承重墙,尽量让空间开阔。
  • 墙体变成隔扇。把部分隔墙,可换成隔扇作为隔断。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风格的衣帽间采用隔扇做隔断,空间大气、开阔。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茶室的隔扇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隔扇的墙体设计,不过这个隔扇是固定的,现代设计中,落地窗多半是固定的,一为人身安全,二为室内保温。


二、建筑结构:设计景墙

古人崇尚移步易景,情随景生的禅意生活,因此,在室内造几个景墙,打造出一方幽境, 是唐风宋韵遗落千年的梦中怀想; 设计一处雅居, 是明月清风缱绻尘间的古意雅情。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景墙设计,采用窗柩图案为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景墙与隔扇设计风格


  • 现代新中式风格--景墙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景墙之美:露而不尽, 优雅含蓄, 若即若离, 引人探幽。


三、背景线条横平竖直,对称手法体现极简风格

中式风格向来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对称的事物能给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蕴含着平衡、稳定之美。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背景也讲究对称之美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清平乐》剧照,背景由线条构成

中式风格布局还讲究“正”。所以很多背景线条走的是横平竖直的方形。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床头柜对称之美,吊顶布局呈方形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餐边柜两边对称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床头柜和背景形成对称之美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屋脊对称设计,尽显线条的美感

背景多用线条、对称的设计手法来营造新中式氛围。


四、选择新中式家具---去繁化简,舒适实用

宋朝家具不同于明清家具的一个特点是,就是家具线条简洁,而明清家具多讲究雕花之美。宋朝这个审美标准来源于当时的士大夫,他们的审美理想是“淡”,审美意识是“韵”。

所以最终的形态,就呈现出一种隽秀之美,天然典雅,不做过多的装饰。

宋代还是中国历史上高型家具全面取代矮型家具的时期,用比较通俗的讲法,宋朝以前的家具都是矮胖型,需要盘腿而坐,时间长了,腿容易麻。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唐朝仕女图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唐朝家具,桌腿比较短,坐的时间久了就不舒服

而宋朝改成了细长腿的家具,因为宋朝人发现,从人体结构来说,“垂足而坐”明显比“盘足而坐”更加舒服,这就是高型家具在宋代全面取代矮型家具的重要原因。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苏汉臣《蕉阴击球图》,出现过交椅和案桌

宋朝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的兴起,也是出于人们对于舒适感的生理需求。有一部分的宋朝靠背椅的靠背,把向后形成的弧度,以适应人体脊椎结构的弧度为标准来设计的。就像现代有很多设计,都是遵循人体工程学。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赵佶《听琴图》局部,宋人坐在草垫上听琴

为了坐得更舒服一些,宋朝人还给设计了软垫,就像我们现在喜欢坐在沙发上一样。也有很多明清家具沿袭了软垫。

所以当我们观看宋画上的家具时,会感到赏心悦目,觉得那些家具里蕴含着一种清雅的美。而这些宋式家具的审美风格,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致审美时尚在物体上的呈现,也是宋朝文人的闲适、优雅生活,追求人文关怀的折射。


  • 现代新中式的家具风格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风格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折背椅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宋式矮几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宋式案设计,背景也是对称的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圈椅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新中式床头柜和灯也采用的简洁线条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式案桌设计

看了《清平乐》才知道,宋人真时尚,一千年前他们就流行新中式了

▲宋式线条延伸设计灯具、矮凳

新中式家具风格会把木制和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时尚、线条简洁的风格,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所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


打造极简的新中式风格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记得收藏+转发哦。

关注我,每天给你分享设计实用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