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腿走路的動物一定比四條腿走路的動物聰明嗎?為什麼?

江南柳月


這個當然不是了。

我們說動物的聰明程度主要取決於腦容量和腦子的開發程度,和腿的數量並沒有直接關係。

鳥類都是兩條腿走路的,但是有的鳥就很笨,有的就非常聰明。最簡單的就是烏鴉,烏鴉的智力水平比三四歲小孩還要好,而同樣是兩條腿的雞鴨,則顯得呆呆的。

四條腿的邊牧,智商有時候比十歲的人類還要高,高到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條狗。一般的猴子肯定是沒有這麼高智商的。

雖然我們看到猩猩和人類比較聰明,但是並不代表兩條腿的就比四條腿的聰明。鯨和海豚都沒有腿,不是一樣的很聰明麼?

下面這個湖南發現的四條腿的雞要怎麼說其智力呢?比普通的雞聰明???


大大小問號


以腿的數量智商很不可取,沒有證據表明腿越少智商越高。企鵝和雞也是倆腿行走,但它們的行為表明它們比大型的哺乳動物智力差得多,比較客觀的指標是腦化指數。

首先應該說明的一點是至今人類仍未發明一種完美的智商測定方式,目前的智商測定無非是通過行為、心理等特徵綜合衡量,可是人與獸言語不通,自然不能很好地體會動物的心理,在對動物進行智商測定時就存在不足。但如果按照腦化指數來劃分的話相對客觀一些,但也僅僅是我們人類的衡量標準之下。

目前地球生命高等動物通常有分化的大腦和脊髓等神經中樞,物種出現的時間越短(說明生物演化經歷的歲月越長)越高等,大腦和脊髓的分化程度更高,分工也愈發明顯,人類的大腦基本上只關乎一些生死攸關的重要生理功能控制,一些原始反射活動都交給較為低級脊髓等神經中樞處理。相比之下,人類有著最高的腦化指數(大腦質量佔全身的比重),達到5左右,而最為接近人類的是一些種類的海豚,也只不過達到2左右,和人類智商還有較高的差異,而它們連腿都沒有,不過卻有上肢異化的鰭和尾鰭。

生物用幾條腿行走只是生理結構的差異,是生物受環境影響產生的獨特適應性的體現,而生物適應環境並不見得一定要有較高的智商,像企鵝生存的關鍵是在寒冷的南極存活,智商倒是無所謂,南極缺少企鵝的天敵,而且有著廣闊的海岸線,但是因為十分寒冷,若不能適應則會滅絕。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鳥類,在寒冷的環境中它們進化出了很厚的脂肪和特殊的腳部血液循環方式,可以儘量減少身體熱量的損失。

但可能也因為這一點導致它們無法進化出較高的智商,身體為了為了保暖消耗的能量比較多,就限制了大腦的發展。人類是自然界的一個特例,在進化的歷程中人類的體毛逐漸減少,但是人類卻逐漸變得更適宜環境,主要是人類可以很好地觀察並從自然中學習,可以利用火焰供暖抵消人體生理結構的差異,但相應地為保持身體溫暖所消耗的能量更少一些,更能為大腦那樣發達的神經中樞供給足夠的營養。

智商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不僅包括思維能力、認識自然的能力,還包含社會適應能力等生存不可或缺的能力,而物種的形態又多種多樣,適應環境的方式又千差萬別,所以衡量智商不能簡單地以腿的數量去衡量。


來看世界呀


兩條腿走路的動物一定比四條腿走路的動物聰明,除了鳥類等只有兩條腿沒有其他胳膊和腿的動物。

理由1.兩條腿走路需要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可以檢驗大腦的發育水平。

理由2.動物一共有四肢,那麼用兩條腿走路,那麼多餘的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同時做幾樣事情又促進大腦發育。

理由3.只有目前兩條腿走路的也就是人和猩猩猴子。所以說放大腦發展到一定水平才會想著要分工,分出手和腳做不同事情或者同時做很多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