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消費的消費卡-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無法消費的消費卡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佈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

多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之下,多數經營者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一方面經營者延遲復工甚至無法復工,另一方面消費者出於安全考慮減少了大部分消費活動。持續性的支出大於收入,對經營者的資金鍊而言是巨大的考驗。

對此,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歐衛安等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適當出臺減免政策,積極篩查經營者狀況,對於遇到經營困難主動求助的經營者,給予相應幫扶,以助企業恢復正常經營狀態。此外,在疫情期間,監管部門對於預付費消費應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篩查經營者備案情況,及時公開備案信息。

對於如何確保預付卡消費安全,多位專家表示,我國現有法律主要強調對消費者的事後救濟,應通過更加完備、嚴密的規定,強化事前對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③11

據新華社電

疫情下預付費風險凸現

去年7月,王女士花3000元在深圳天焱健身俱樂部辦了一張年卡。今年2月,一些行業開始復工,但關閉多時的健身房卻遲遲沒有消息。

“不會是老闆跑路了吧?”王女士通過微信聯繫了私教。令她吃驚的是,教練叫苦連天。因被拖欠工資,10多位教練已申請勞動仲裁。300多名維權消費者中,有人辦了3年的卡,有人買了100節私教課。初步統計,涉及金額超過百萬元。

由於健身房負責人失聯,消委會無法開展調解,只能將企業經營異常的信息推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並進行公示。王女士及其他消費者正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

教育機構也是預付費消費糾紛的“重災區”。3月16日,兒童體能培訓機構“趣動旅程”突然宣佈公司現金流枯竭,正通過破產重整尋求各種可能的機會。“孩子在這兒上課快兩年了,沒想到突然會倒,可氣的是預交的錢估計討不回來了。”家長高先生卡上還剩餘126個課時,費用摺合約2.7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該機構在北京地區十幾家門店涉及會員4000餘名,還有28萬餘個課時未履行完成,摺合服務費約4300萬元。

監管主體不明投訴無力

今年3月,北京黃先生為討回培訓機構預付卡里的餘額想盡辦法。“群裡的家長為此打了無數個電話,投訴熱線打了不下1000次,其他各部門也打了兩三百次”,但均無果。

很多消費者經歷了相似的投訴歷程:派出所稱並無直接證據證明企業有詐騙或經濟犯罪行為,所以無法立案。12345熱線起初反饋很快,說“會轉到相關部門”,但之後遲遲沒有下文。也有消費者一開始就發起訴訟,法院表示會合並審理,但也一直沒有進展。

那麼,預付費消費糾紛究竟該如何依法管、由誰管?

“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對預付卡都有一定監管權,但由於權責劃分不明確,導致監管形同虛設。”長期關注預付費消費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我的親戚朋友很多都有類似遭遇,我和他們一起去找過各個部門,但基本都未解決。”

來源: 南陽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