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經濟圈 打造西部發展新“引擎”

2019年

7月10日

推進川渝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在成都舉行。會上,川渝簽署了3個合作協議(方案)。加上座談會前簽署的15個專項協議(方案),此次川渝共簽署了“2+16”個協議(方案),川渝合作繼續縱深推進。

7月25日

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在成都召開座談會,共商打造川渝深化合作示範區。

2020年

3月17日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舉行第一次會議。

3月23日

重慶市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齊心努力,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3月25日

以“新業態·新機遇”為主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

3月27日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與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就四大領域的20項具體內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雙城經濟圈 打造西部發展新“引擎”

果園港

2月28日,一場雲端對話會在重慶和成都兩地共同連線,把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這兩個“國字號”新區連在了一起,共同謀劃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實現雙核共振,合唱“雙城記”,共建“經濟圈”。

這是兩個新區的第一次雲端聯席會。

在這次聯席會中,雙方確立將在產業、創新、開放、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兩個國家級新區的戰略合作,是重慶和成都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走出的實質性一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的重頭戲。重慶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這既是責任擔當,也是歷史使命。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重慶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使命。

聯手助推成渝發展提速

紮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

謀定而後動!重慶兩江新區作為先行者,正搶抓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2月28日,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舉行視頻聯席會議後,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迅速成立。

這次連線會議明確,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將進行戰略合作,圍繞共建共促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在大通道、大項目、大產業、大政策方面強化規劃協同、政策互動,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引擎和內陸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

3月25日,以“新業態·新機遇”為主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這是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在一個月之內的第二次合作。

成渝雙城是中國西部發展的兩個極,而兩大新區則是兩個極核,雙核共振將助推成渝兩極發展提速,進而對西部大開發產生有力的支撐作用。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表示,將更好地發揮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的示範引領和戰略引擎作用,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打頭陣、作先鋒,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頭、起好步。

雙核共振帶動中間地帶隆起

3月23日,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動員大會召開。

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會上強調,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必須有大擔當、新作為。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戰略站位,抓住用好戰略機遇,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號角已吹響,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進入衝刺階段。

兩江新區走在前,川渝各區縣市紛紛行動起來,江津、榮昌牽手瀘州,北碚牽手綿陽,萬州、開州共牽達州,重慶港攜手宜賓港……短短三個月時間,川渝頻繁互動,已達成多項共識和協議。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的“雙城記”正上演。

《經濟觀察報》一篇報道曾援引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華裔經濟學家姚樹潔的話稱,成渝城市群有中國西部作靠山,西部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迴旋餘地,現在亟需一個動能更加強勁的城市群來帶動西部發展,助力整個中國經濟動能轉換。

此前,成渝雙城發展在川渝地區呈現出“啞鈴”狀格局。如今,隨著雙城經濟圈建設提速,圈內各地乘勢而動,其中間地帶隆起只是時間問題。兩頭帶動中間,一個對西部大開發具有支撐作用的圓圈正在形成。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雙城相向發展已然成勢,將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雙城經濟圈 打造西部發展新“引擎”

“渝黔桂新”南向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等待出發的列車。

重慶經濟提速帶動西部發展

西部大開發20年,實現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發展水平同步大幅提升。當前,西部大開發進入第三個十年期建設,進入了新時代。

而成渝雙城同處中國西部,是兩枚重要棋子,兩子皆動,川渝地區、整個西部地區全盤棋就活了。

如同木桶效應,曾經不平衡的區域發展,造成中國西部地區成為木桶最短的那塊板。如今,這缺短板正在被補上。而如何將這塊短板補得又快又好,地處西部腹地、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就起到了堅固的支撐作用。

直轄以來,重慶的經濟基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8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363.19億元,佔西部地區的11.05%。2019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23605.77億元,增長6.3%。重慶正在向高水平的發展靠近,經濟支撐作用正在顯現。

產業發展方面,重慶聚力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著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老工業基地開始脫胎換骨、華麗轉身。

此外,重慶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強汽車、電子信息產業,不斷推進金融、物流、商貿、會展等產業的發展,形成更多具有國家甚至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通過產業配套和投資,實現帶動西部地區的發展。目前,重慶每年對周邊省份的投資均處於千億級水平。

開放樞紐助力西部接軌世界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讓西部地區站上開放的前沿,而重慶則站在了西部前沿。

重慶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

重慶是西部地區中唯一具有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綜合交通運輸優勢的特大城市,又是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製造業實力尤顯。

重慶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有更大的運籌,不僅是為發展自身,更是讓中國的西部走向世界。

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陝西等西部省份為關鍵節點,運用鐵公水空等多種聯運方式,讓西部地區找到了更優出海口,也為北部灣送來了遼闊經濟腹地。

3月27日,成渝兩地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萬列。中歐班列讓中國西部內陸直連歐洲腹地,物資實現雙向流通。2018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前三的城市無一例外都在西部地區。中歐班列正帶領西部地區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成為中國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

以重慶為運營中心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與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無縫銜接。對內,它將推動西部大開發進入以國際貿易通道建設為核心;對外,它將促進“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國—中南半島的建設。

重慶正加快成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重慶與西部其他地區的關係,也從獨自發展到帶動發展,共同建設西部開放高地。

交通樞紐強化重慶輻射範圍

重慶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Y”字形聯結點,要在西部大開發中起到支撐作用,內暢外聯是重要著力點。

交通方面,重慶正在努力打造包括鐵、公、水、空的國際立體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去年高鐵運營里程381公里,渝昆高鐵實現開工,今年將開工建設成渝中線、渝萬、渝西高鐵,加快建設鄭萬高鐵、渝湘高鐵。“米”字形高鐵網正在形成通達周邊省會城市的3小時鐵路圈。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去年運營總里程達到329公里,今年將啟動第四期項目,加快璧銅線等208公里項目建設,建成6號線支線二期等項目。

再看國際航空樞紐網,去年巫山機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通航,新開通13條國際(地區)航線,累計達95條,今年將開工建設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基本建成仙女山機場。

高速公路網構建方面,重慶開啟“三環十八射”格局,去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新增139公里,總里程達到3235公里,省際對外通道達到20個,今年將增至25個。

隨著交通路網加速成型,重慶的經濟、產業核心區域與四川、貴州等西部省市越靠越近,四川的廣安、南充、內江、瀘州、達州和貴州的遵義等城市與重慶的經濟聯繫不斷加強。

內暢外聯、交通暢達,使川渝兩地城市群,相鄰到相融,為西部裝上新的增長引擎。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楊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