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名人錄】平山走出的“子弟兵母親

平山,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上游,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因此旅遊業發展迅猛,得到全國各地人們的遊覽。不僅如此,平山人傑地靈,培育了一大批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烙印的名人。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近“子弟兵母親”戎冠秀。

【平山名人錄】平山走出的“子弟兵母親


“子弟兵母親”戎冠秀

戎冠秀下盤松村人,生於1896年,抗日戰爭時期組織婦女堅壁清野、轉移群眾、給八路軍戰士做軍鞋棉衣,精心照顧受傷的八路軍戰士,1944年被授予“北嶽軍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1949年參加開國大典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死於1989年8月12日,享年93歲。

在向抗日民主政府交公糧時,她從這個碾盤走到碾盤,自己帶頭並動員群眾多交糧交好糧。要求米中無砂子、無爛米、無糠皮。組織婦女做軍鞋時,她只只過目,雙雙過秤。婦女們給八路軍做棉衣,她要求份量足,絮得勻。她們上交的軍衣軍鞋數量和質量在區裡都是頭份。

日軍掃蕩時,她組織婦女堅壁清野,負責群眾安全轉移,精心護理傷員。在一次"反掃蕩"中,她聽說來了兩個傷員,想吃瓜果,她急忙找來8個大梨送去。一次,一個傷員"打擺子"(瘧疾病),走到她們村邊,敵人掃蕩的槍聲越來越近,她不顧個人安危,用力扶著傷員爬上山,把傷員藏在一個暗洞裡,由於洞口離地面太高,腳無登處,傷員爬不上去,她就蹲在地上,讓傷員踩著自己的雙肩,硬是把傷員托起來,傷員才爬進了洞裡(按:直到1944年在晉察冀邊區第一屆群英會上二人相逢才相識,原來這個戰士叫鄧世軍,被晉察冀邊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有一次,來了一個頭上有六、七處傷的重傷員,渾身是血,雙目緊閉,一隻腳在擔架邊上垂著,鞋和襪子都丟了,腳凍成了黑紫色。戎冠秀用被子把傷員的腳蓋好,用手摸摸鼻孔,還有一口氣,晚上,戎冠秀主動要求護理傷員,她在傷員耳邊輕輕呼喚:"同志,同志!"傷員一點反應也沒有,她用手掰開傷員乾裂的嘴唇,用小勺喂水,水都順著嘴角流出來了。她又把傷員的頭慢慢扶正,又灌,水流到喉嚨,發出了微微的"咯嘟"聲。戎冠秀非常高興,一下子餵了小半碗水,再問傷員:"你還想喝水嗎?"藉著微弱的燈光,她看見傷員的嘴唇微微地抖動,又餵了傷員一碗溫開水和一碗豆漿,傷員慢慢地恢復了知覺。

【平山名人錄】平山走出的“子弟兵母親


戎冠秀輕輕地把傷員上身扶起來,攬在懷裡。傷員一口氣又喝了一碗水。從傷員的言談中得知,傷員是某團一連的戰士,在柏葉溝打了11天仗,已四五天不吃不喝。戎冠秀找來一點白麵,做成面片湯,又找來玉米麵餅子,烤熱了,讓傷員吃。整整忙了一夜沒閤眼,把傷員救活了。她見傷員光著腳,又找不到合適的鞋給傷員穿,就隨手將站在旁邊的女兒身上的棉襖撕開,從衣襟上撕下一大塊棉花,把傷員的腳輕輕裹住。轉運傷員的擔架來了,她又在擔架上鋪上厚厚的乾草,讓傷員舒舒服服地躺在擔架上。傷員感激地說:"好人呢,我的好老人呢!我什麼時候也忘不了你的好處啊!"她救護傷員的模範事蹟數也數不清。

在榮譽面前,戎冠秀更加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她積極響應邊區的號召,為支援前線開展大生產,組織拔工隊,變工組,帶領全村開荒種地,多打糧食。

1949年,戎冠秀作為華北區的人民代表參加開國大典,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接見。回村後她對鄉親們說:"如今是咱們的天下了,咱們就跟著共產黨、毛主席建設新中國吧!"1953年她帶頭在蛟莊辦起了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會。村裡小學要擴充,她主動把土改時分的5間大瓦房讓給學校,自己搬到小平房去住。每年她都要外出開會,但每年都參加集體勞動170多天。她每天清早背上糞筐去拾糞,糞全部交給集體,不要報酬。

【平山名人錄】平山走出的“子弟兵母親


解放後,幾十年來一直在村裡當幹部,群眾工作都是擠時間去做。常常是端起個大碗,出這家,進那家,飯吃完了,工作就安排好了。她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國為民分憂,平時省吃儉用,一旦有的地方出現災情,她總是拿出錢和糧支援。1960年暫時困難時期,她為國分憂,三年沒領過布票。"文革"中,她受到極左路線的衝擊,落實政策時,村裡給她被工分,她說什麼也不要。

建國後,她對人民軍隊的關心和愛護不減當年。1951年,她的三個兒子李蘭金(志願軍某部炮兵連連長)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她開導全家說:"蘭金子是為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幸福犧牲的,死得光榮!"她的三個孫子長大成人後,她一個個送到部隊去當兵。

1960年她作為河北省赴福建前線慰問團成員去慰問解放軍,仍象當年關心八路軍一樣為戰士漿洗縫補,鼓勵戰士"聽毛主席的話,守住人民的江山。"70年代,部隊野營訓練來到下盤松,她象當年一樣,把婦女、兒童組織起來,分成洗衣組、縫紉組、慰問組。騰出最好的房子給部隊住,她拄著柺棍兒挨門逐戶去檢查。

80年代,她多次給守衛邊疆的部隊寫信,送錦旗,鼓勵他們保衛好祖國的南大門。一直到1989年她生命垂危時,還關心著首都戒嚴部隊的安危。在她病重神智恍惚時,只要見到著裝的解放軍來看她,她馬上興奮起來,大聲說"好好養傷,養好了去消滅敵人!"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歲。黨和國家領導人薄一波、聶榮臻、劉瀾濤、蕭克、楊成武等發來了唁電。共有86個單位或個人發來了唁電,117個單位或個人送了花圈。8月22日,在省會石家莊舉行了800多人參加的遺體告別儀式。其骨灰安放在華北烈士陵園。

如今,這位子弟兵的好母親已經成了擁軍愛民的一面旗幟。打動我們心靈的不僅僅是戰爭年代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幾代人前仆後繼,用心血澆灌培育的光榮傳統。戎冠秀的三子二女都是愛國擁軍的好黨員,她的孫輩有多人穿上軍裝,在革命的大熔爐裡延續著這個家庭的精神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