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凝聚著我們的鄉情

地名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一部分,也是一個地方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的集體記憶。包含著人們對她的親切、熱戀和嚮往。所以說,地名不只有方位和座標的意義,還凝聚著我們濃濃的鄉情。


地名,凝聚著我們的鄉情


神州大地,廣袤無垠,地名多典故。在我們河洛地區,許多地名都和王莽攆劉秀的傳說有關:縫衣釦、大鐵溝(啼哭)、小鐵溝(啼哭)、金洞溝、廟上、劉秀柏;小許、大許、紙房、太子坪、扳倒井等比比皆是。漢光武帝劉秀貴人多難,大福大命,次次都能躲過王莽的追殺,處處皆能逢凶化吉,保全性命,最終成為東漢的開國明君。從史書上看他治國有方,馭下有術,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但偶然從後漢書中讀到關於劉秀之子東漢明帝劉莊的史料“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意思大概就是當年劉莊祭掃父母陵墓後,晚上夢見了他們,悲傷得再也難以入眠。查閱史料後我們應知道那年已經是永平十七年,距離其母陰麗華過世,和劉秀合葬已經有十年之久,劉莊本人也已經是年近半百,鬢邊微星的中年皇帝,但夢中他依然是嬌憨的稚子,在父母膝下承歡。父母還是如在世的時候一般恩愛幸福,常聽人言道無情最是帝皇家,無論是父子兄弟還是夫妻,史官筆觸間都多有陰謀隔閡,少有人倫溫情,但是已過不惑之年的君王夢中難以忘懷的情景如此溫馨真切,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憶,這是極少極少的史書中的溫柔之筆,也從側面證明了劉秀的確不僅是運氣好到爆棚,並且更是一個敦厚實在、富有人情味的帝王,一個真真切切更接我們老百姓地氣的皇帝,因此從洛陽到南陽,遍佈中原留下來的這些口口相傳與劉秀有關的地名也不足為怪了。


宋代以來,重文抑武,異族入侵,中原大地烽煙四起,戰事連連,民不聊生,致使大批河洛人南遷。中原赤地千里,人煙荒蕪,滿目蕭條,明朝初期,政府下令,人口稠密的晉南人遷徙中原,河洛大地才逐漸煥發出蓬勃生機。日久他鄉成故鄉,河洛大地地名更是地名繁多、掌故處處:程家莊、張家莊、李家溝、東黃村、西黃村、上符溝、下符坪、前康溝、後安溝、吉家寨、蔡家寨、南鄭村、北孫村,按地形地貌、區域方位的村子連同姓氏組成的地名應運而生。明代,一批江淮流域的士兵屯兵河洛地,守禦關隘要衝,什麼孫家營、孫旗屯等地名也是司空見慣。清初,也有一批閩南籍的將士奉旨開拔到河洛屯田墾荒,邊務農桑邊操兵演武,以備國家隨時徵調。他們定居的地方一般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而且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適合屯兵開墾、安營紮寨。如張營、馬營、鞏營、營房寨、劉營等地名。無獨有偶,在宜陽的鹽鎮一帶,也有李營,陳營,周營,蔡營,官莊等村名。這些村名的由來,也和閩南鄭成功舊部的將士屯田河洛密切相關,具有特定的歷史痕跡。


有些地名是最先由某個先人所操持的職業來命名的。如畫匠王村、鐵匠李村、瓦窯張村,如今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已經絕跡,但是這些地名卻定格至今,還有我縣的興華鎮,以前叫中山鎮,為了紀念解放戰爭中在此犧牲的張興華烈士,改名為興華鎮。用烈士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地名,讓崇敬英雄,敬仰先烈的價值觀被廣泛傳播。


河洛大地,歷史悠久,英才輩出,人文薈萃,地名眾多。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河洛文化。因而地名因某個名人而聲名遠播:汝陽杜康村是中國釀酒鼻祖杜康的出生地;洛陽洛南的太平莊是戰國時期身佩六國相印的縱橫家-蘇秦的故里。鞏義市南瑤灣村誕生了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偃師相公莊村宋朝名臣呂蒙正的故居;嵩縣程村是宋代理學大家程顥、程頤的誕生地;宜陽三鄉鄉有唐朝詩人李賀的出生地三鄉昌谷村;洛寧東宋鄉馬村有明朝永樂時被後人稱為“寧漕公”的工部尚書宋禮的故居。出生於新安縣的明末忠義明儒呂維祺;誕生在孟津的書法大家“神筆王鐸”。這些地名與他們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讓後人口口相傳,熠熠生輝。


地名,凝聚著我們的鄉情


宜陽縣三鄉鄉昌谷村是唐代天才詩人李賀的故里。歷史上該地也是唐代長安洛陽兩都之間的重要交通驛站,曾經輝煌繁榮的勝蹟空留一夢、唯有滾滾洛水不息東流。有過多少文人騷客、政界名流、商賈旅人、官宦家眷駐足餘次。生於斯長於斯的李賀更是留下了許多謳歌家鄉的美好詩篇!如今當地政府又重新修建了昌谷古驛站,成為了一處旅遊新景點!店家商鋪、酒肆作坊、酒旗商號、商旅客棧、食府飯館應有盡有,與人方便!鄰近河處,亭臺樓閣,廊橋水榭,讓人心情怡然!流連忘返!是一處絕好的去處!昌谷驛站,書寫著新時代的盛世篇章!


大地名有大地名的大氣,小地方有小地方的雋永。


花樹窪,一個富有詩意的小山村。藏在洛寧縣羅嶺鄉的山坳裡鮮為人知。六年前,被洛陽三彩陶藝大師郭愛和先生慧眼獨鍾。經過他精心打造,別出心裁,獨特設計、創新獨到,如今已成了中原地區人人皆知的中國鄉村藝術公園,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美景如畫。加之三彩陶藝館為載體,吸引了成千上萬,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觀光,鑑賞三彩陶藝珍品,領略三彩陶藝文化的瑰寶,以郭愛和大師之名而命名的“愛和小鎮”、”洛陽國際三彩陶藝村”取代了花樹窪。


眾多的地名,恰似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廣袤的河洛大地上;如同一篇篇創業史或者史詩傳說,在鄉村野老的口口相傳;更像一條亙古不息的星河,閃耀於河洛子孫後代的眼眸中。它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根脈。人們每每向後代述說他們,心裡湧動著一股股涓涓暖流:流淌著的她的歷史典故、文化底蘊、人文古蹟,述說著她的聖人先賢、富賈名流、鄉間雅士,評說著他們的民族大義、高尚情操、智慧才華、驚人業績,提升了家鄉地名的內涵高度,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標杆。人們因他們而由衷地讚歎和無比敬畏,也成為了當下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邁向成功的階梯!

2020年4月

地名,凝聚著我們的鄉情


【作者簡介】張振杰,1968年生,洛寧縣趙村鎮張營村人。1999年開始發表散文作品。先後在《中州統戰》、《三門峽報》、《縣域經濟》、《閩南日報》、《發恩德礦報》上發表散文作品數十篇。擅長寫史實性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