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13到18日,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開展了為期6天的暑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砥礪青春 走進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先後赴霸州市、勝芳鎮、固安縣、香河縣、大廠縣,走訪了6名非遺傳承人。


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前,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召開“砥礪青春 走進非遺”社會實踐小組預備會。會上,學生處處長張滿利、校團委書記楊豔花對實踐團隊提出了要躬下身、走進去、帶回來,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的工作要求,實踐團隊指導教師吳子明、呂書額、王驍老師佈置了各小組分工、任務和行程安排。


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在歷時6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走訪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調研、人物訪談、參觀學習等形式探訪了霸州泥塑傳承人袁秀慧、勝芳祥德齋糕點傳承人劉詩濤、固安縣花饃傳承人孟兆君、固安縣柳編傳承人王少同、香河縣百寶嵌傳承人艾建超、大廠縣老天利景泰藍傳承人黃金億,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切身感受、深入瞭解、跟蹤報道。


廊坊師範學院校團委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廊坊師範學院“砥礪青春 走進非遺”暑期社會實踐小組在6天的活動中,觀察到了非遺工藝的精湛、唯美、高深,見證了非遺傳承人對非遺工藝的摯愛、堅守與責任,領悟到了廊坊非遺的精髓和文化底蘊,瞭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大家紛紛表示,匠心不易,傳承普及非遺文化,高校要擔當作為,青年學子更是責無旁貸。一定要深入發掘中華傳統非遺的內涵和精神,加大宣傳力度,投身保護和傳承非遺的隊伍中,為非遺的接續和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努力傳承非遺精神、傳播非遺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及保護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為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張栩寧/文 張夢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