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半島記者 齊娟

近日,青島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9名隊員完成14天的隔離休整,即將返回正常工作崗位,這支醫療隊就是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9名醫護人員不畏生死、“拋家舍業”,克服層層困難在前線奮戰53天,為武漢戰疫取得勝利寫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筆。而這背後,卻是牽頭人——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的大義擔當和日夜操持。本報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聽他講述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隊援鄂的背後故事,以及他對民營醫院在發展和擔當之間的思索。

事情緣起

一個轉帖,讓老馬一馬當先!

1月23日10時起,武漢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1月25日,國家剛剛組建6支共1230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同時也是青島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副主席、嶗山區醫養健康產業商會會長、思達心臟醫院院長的馬駿憂心忡忡,時刻關注疫情的緊張變化。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

1月29日,馬駿在一個交流群中看到一句話,受到刺激。“當時有人轉了一篇網上熱議的帖子,說發生疫情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公立醫院迎難而上,彰顯擔當。但是卻沒有看到非公立醫療機構支援前線,是不是當了逃兵了?是不是缺位了?我看到之後很受觸動。”馬駿告訴記者。

馬院長隨即與中國非公醫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郝德明取得聯繫,郝會長也正在收到派出援鄂醫療隊支援的請求,武漢市漢陽醫院作為一家非公立醫院,成為武漢市第一批定點發熱門診後,前來看病的患者將醫院圍得水洩不通,醫護30多人被感染,緊急需要外界的支援,哪一家民營醫院可以上?

公立醫院在各級政府的統一調配下,可以有組織、有保障地赴前線支援,而非公立醫療機構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切。雖然困難重重,風險巨大,但馬駿還是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思達心臟醫院願意作為全國首支非公立醫療機構派出的醫療隊進行支援,車輛、物資等問題我們可以自己解決,絕不給前線添麻煩。”

“不計任何代價,只為治病救人。”馬駿在醫院微信群裡發出召集令,很快就得到積極響應,就這樣,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魏勇、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張松亮、總護士長吳偉、心內科護士長張貴敏憑藉豐富的經驗“脫穎而出”,也比較符合馬駿的選拔標準。“發熱門診的患者很多,有的聽說還在車裡掛上了吊瓶,被感染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希望讓經驗豐富的醫生護士前往,一能保證安全,其次也能迅速適應前線的節奏。”馬駿說。

就這樣,1月30日上午10時,青島思達醫院援鄂醫療隊整裝待發,青島頤生健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的3名醫護人員主動加入醫療隊。當天下午,全國首支非公立援鄂醫療隊從青島出發。

心繫前線

馬不停蹄,5次籌資捐助前線

思達心臟醫院5名援鄂隊員出發了,馬駿的心卻始終沒有真正地落地,作為醫院院長,他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如何儘自己最大努力給醫療隊員足夠的物質保障,以保證她們的安全,成為馬駿首先考慮的事情。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半島都市報報道

思達心臟醫院5名醫務人員剛到漢陽醫院的第一天,就被眼前的場景“嚇”住了。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贇直言:“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每天就有好幾十個,醫院門診和發熱門診的量比原先多了太多,整個醫院的院子裡都擠滿了看病的病號。”馬駿瞭解到前方的情況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醫護人員的物資極度緊缺,隊員們出發時,因為時間非常倉促,只帶了為數不多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即便是這樣,隊員們還要把一部分生活物資讓給患者。

“我當時非常擔憂,立即撥通了漢陽醫院的電話,但他們也是非常缺乏各種防護物資,為了保障我隊員的安全,同時也是想支援漢陽醫院,我們就在青島想盡各種辦法自籌物資,也不想給政府添麻煩。”

隨後,作為青島市區兩級政協委員的馬駿向市區兩級政協、工商聯的朋友們打聽籌集,青島市思達醫院的同事們組成各個工作小組,分頭購買物資。僅僅用了兩天多的時間,包括口罩、防護服以及護目鏡在內的5萬元物資緊急籌集完畢,馬駿和副院長親自駕車趕往濰坊,將這批物資塞進濰坊衛恩醫院這家非公立援鄂醫療隊的行李車裡,確保青島援鄂醫療隊員在第二天就順利收到物資。

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市衛健委的領導在瞭解到思達心臟醫院的情況後,緊急從市衛健委調配了一批防護服、護目鏡和醫用口罩派給前方隊員,嶗山區政府也送來了1000個醫用口罩和200套防護服,隨後,這批物資也被空運到長沙,後由快遞公司用車送到援鄂醫療隊員手中。就這樣,馬駿傾盡力量,帶領思達心臟醫院的工作人員前後5次籌集物資支援前線隊員和武漢漢陽醫院,價值共計56萬餘元,加上捐贈給漢陽醫院6臺價值4萬元的醫療設備,共計60萬元。

對話馬駿

援鄂光環褪去,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專訪青島思達心臟醫院院長馬駿:褪去援鄂光環 民營醫院該何去何從?

青島思達心臟醫院在馬駿院長的帶領下,有擔當有勇氣,在武漢漢陽醫院告急之際,醫護人員不計報酬,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漢青兩地,特別是,這是一支非公醫療隊。馬駿表示,在關鍵時刻,非公立醫療機構也應有所作為,盡顯責任擔當,這是一個醫療機構和醫者的職責使命,沒有公立私立之分,“無論生死,不計代價”,不是一句空話,而就是一種實際的行動。社會和大眾能去理解認可我們的作為,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同時,非公立醫療機構作為我國醫療體系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更廣闊的平臺,更多的政策支持,才能避短揚長健康發展,也為我國整體的醫療體系改革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記者:在這次疫情當中,青島思達心臟醫院是一家非公立醫療機構,為什麼要支援武漢?

馬駿:疫情當前,我們作為醫護人員,有種天然的使命去救死扶傷,幫助同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需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應對,疫情防控也需要社會辦的醫院參與,許多非公醫療機構踴躍請戰,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社會辦醫先後有 303 個醫療隊共計 3199 位醫護人員前往湖北參與疫情防控和救治。據我所知,各地民營醫院以強烈的責任、奉獻與擔當,奮力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思達醫院做為第一支援鄂醫療隊,衝在前面,以自己的經驗和作為,啟發啟動了其他非公立醫院,起到了率先垂範的帶頭作用。全國其他地區的許多民營醫院也紛紛請戰前線,僅僅支援武漢市漢陽醫院的就有16支外地非公立醫療隊165名醫務人員。

記者:非公立醫療機構對於社會醫療體系的補充優勢在哪裡?思達心臟醫院的優勢呢?

馬駿: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補充優勢體現在把技術和服務做精做細上,還有一部分是體現在提供更加高端、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服務上。部分非公醫院設施完備,技術優勢突出,服務特色鮮明,部分非公機構體現出個性化服務和提升病患的就醫感知。思達心臟醫院在90年代末應運而生,是當時一群在國外學成歸來的專家,在共同的醫療理念下,打造了這所不同於傳統模式的醫療機構。思達醫院在青島的創建和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得益於青島市醫療衛生事業的良好發展氛圍,得益於青島市衛生系統重視人才和引進人才的政策。思達醫院的突出特點就是專科技術,頂尖專家,在醫療服務上已經發展為涵蓋院前急救、門診、住院治療、手術和非手術治療、術後康復、居家問診全程的“全覆蓋”式診治和康復體系;在臨床學科建設上,已經是集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心血管急救、中醫康復為一體,技術特色顯著的三級心血管病專科醫院。我們的服務更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記者:援鄂的光環褪去,非公立醫療機構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是什麼?

馬駿:非公醫療機構的佔比雖然超過了公立機構,但非公醫療機構的規模小、技術單一,發展還面臨很多束縛,缺少完善的支持政策,在人才體系、運轉機制和規模發展上也存在很多困難和障礙,所以社會辦醫發展了很多年,但做強做大、獲得社會廣泛認可的機構寥寥無幾。在抗擊疫情這種關鍵時刻,醫療機構的社會擔當不能僅僅依靠勇氣和激情,更需要自身的管理、技術與保障做後盾。這確實給非公立醫療機構提出了挑戰,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如何提升非公醫療機構的社會認可度。非公立醫療機構需要社會的支持和認可,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非公醫療及思達心臟醫院今後如何更好地發展?

馬駿:仍然要一手抓人才和技術,一手抓好社會服務,這是非常關鍵的兩點。特色技術是立足之本,人才培養是發展保障。把服務做精細,延伸到院前、手術或治療後,出院後康復,打造更好的口碑。完成從“醫”到“醫+健”的轉型升級,力求醫療最優化,健康管理最大化,營造醫院溫馨服務的軟實力,同時,積極支持配合政府和社會、百姓的需求,承擔社會責任,擴大公益服務,相信思達心臟醫院會為島城和周邊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高效、優質、精湛的醫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