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的书,告诉我们道德怀疑论的三个观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我们今天继续分享《道德哲学》,这本书比较冷门,在微信读书上只有几百个人阅读,在豆瓣读书上评分达到8.8分,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思想类著作。作者是当代一位哲学家,乔纳森·沃尔夫,他是牛津大学政府学院公共政策教授,曾任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教授、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


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的书,告诉我们道德怀疑论的三个观点


前面两篇文章,我们讨论了道德判断是否有普遍可靠的标准,道德判断是否是具有客观实在性,接下来。让我们再更进一步,讨论一个更核心的问题,真的存在道德这种东西吗?秉持这种道德怀疑主义的有三种观点:一个是道德虚无主义,一个是个人主观主义,一个是错误论。

道德虚无主义

“道德虚无主义”认为根本就不存在道德这种东西,或者换种说法就是,没有什么是不道德的,这就是道德虚无主义,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就是道德虚无主义者。

不过,道德虚无主义者们的行为仍然可能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原因要么是他们碰巧想按照他们所处社会的常规做法行事,要么是不端行为通常会受到法律或者社会的惩罚。但道德虚无主义者的立场其实无关做什么、不做什么,道德虚无主义者只是不承认道德规范有任何根本性的正当理由。

你可能觉得这种观点很极端,为什么还有人反对道德,认为道德不存在呀,在我们道家思想中,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没有所谓的“仁”,把万物都以“刍狗”看待,刍狗是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稻草编制的祭祀品,用完了就没什么用了,这里老子用刍狗来说,其实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厚此被彼。而这里的“仁”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规范,其实道家思想是非常反对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的,在《庄子》中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的书,告诉我们道德怀疑论的三个观点


所以,其实道德虚无主义者也很有道理,从大自然来看,显然除了人之外,其他事物并不知道,也不认为有道德这种东西存在,虽然这种观点咋一听起来非常反直觉,感觉不可思议,但是细细想起来,是不是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道德个人主观主义

关于道德是否存在的第二种观点是道德个人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是相对于客观主义而言的。基本问题在于:价值是等待我们去发现的客观存在,还是在某种程度上由我们制造的主观想象?如果确实是我们创造了价值,那么价值是全人类的创造,是某个群体或文化的创造,还是我们每个独立个人的创造?

在个人主观主义者看来,道德只是个人主观的一种喜好,或者说偏好。有一个例子。 两个孩子在争论哪种口味的冰激凌更好吃,是巧克力味的,还是香草味的。

一个说:“巧克力的要比香草的好吃。”

另一个说:“你胡说!香草的不知道要比巧克力的好吃多少。”

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的书,告诉我们道德怀疑论的三个观点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争论,但是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比如哥哥或者姐姐)可能会觉得,如果你有耐心,是有可能平息局面的。你或许会试着说服孩子们,实际上没什么好争的。

第一个孩子说“巧克力的要比香草的好吃”时,你可以主张她说的是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冰激凌本身。换言之,她真正要表达的是“比起香草味的,我更喜欢巧克力味的”。

同样,另一个孩子实际上是在说“比起巧克力味的,我更喜欢香草味的”。巧克力本身并没有“好吃”或者“不好吃”的属性,而这些属性都是人赋予的,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那么结论就不同,这就是道德个人主观主义的观点。在道德个人主观主义中,又分为表达主义和情绪主义两种,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这本书豆瓣评分8.8分的书,告诉我们道德怀疑论的三个观点

错误论

还有一种道德怀疑论是错误论,这个思想是由哲学家麦凯在,1977年出版的《伦理学:发明对与错》这本书里面提出的。麦凯说,道德判断是一种将客观道德价值赋予给一个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客观道德价值是不存在的,或者说都有可能是假的。

麦凯认为道德客观主义者在解释道德相对性的存在时有问题,无法说明为什么客观道德价值存在时不同的人、群体和社群仍然有不同的思想。

比如某些文化中认为耻辱自己的家庭在道德上是可恶的,但认为告密行为是道德上可以被接受的;某些文化中的人认为强奸妇女和杀婴是道德上可被接受的,但这些行为西方人是无法接受的。如果客观的道德价值观存在的话,怎样解释上面这样的道德分歧存在呢?所以客观的道德原则是存在的,或者说是错误的,这就是麦凯的“错误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