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社、村“聯姻”,慈利荒廢茶園種滿了“致富樹”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浩 通訊員 黃岳雲

攤青、揉捻、烘培......4月15日上午,張家界慈利縣關巖村的扶貧茶葉加工車間裡,瀰漫著濃濃的春茶香味,數名工人正在忙碌著製茶。

司、社、村“聯姻”,慈利荒廢茶園種滿了“致富樹”

早幾年前,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村裡的茶園大多處於荒廢狀態。2017年,國網慈利縣供電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該村,通過當地茶葉銷售公司與村茶葉種植合作社、村委會進行“聯姻”,讓這片原生態茶葉生產基地恢復了活力。

扶貧隊駐進村,富硒茶園建起來

“今天正式加工生產噠,我們採摘的鮮茶葉在家門口就可以交售了。”4月15日大一大早,前來交售鮮茶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道軍高興的說。

關巖村轄11個村民小組,280戶823人,其中貧困戶78戶284人,但耕地面積僅1139畝,是個典型的貧困村。而該村750畝茶園在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富硒成份較高,屬於慈利縣原生態茶葉生產核心基地,但近年來茶園因缺乏管理大多處於荒廢狀態。

“茶葉種植面積佔全村農業種植面積的85%以上,建一個茶葉扶貧加工車間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駐村幫扶隊隊員、村第一書記張鋮昀介紹,扶貧工作隊通過努力,讓張家界雲霧王茶葉有限公司與關巖村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村委會形成“聯姻”,以入股的形式組建了茶葉加工扶貧車間。

當年在扶貧工作隊多方協調下,扶貧加工車間的場地“三通一平”和主廠房建設、電力、資金等難題迎刃而解,架設了專用供電線路,望著眼前的嶄新的廠房,嶄新的設備,生產出的第一批優質鮮茶就被客戶搶購一空。

同時,扶貧工作隊把該村原有的700多畝老茶園重新打理,並開闢了150多畝的新茶園。張鋮昀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村現有茶園近900畝,可產鮮葉450噸,產值可達300萬元以上,人均可增收4800多元。同時,還可安排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20人以上。

鼓勵增收增產,設立“採茶”獎勵機制

“這些茶樹是幫扶工作隊給我栽的‘致富樹’。”4月15日上午,村民王道軍領著記者來到他的茶園參觀。今年40歲的王道軍曾經是該村建檔貧困戶,以前一家人擠在山上的土房裡,妻子智力低下,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全靠他一個人。

扶貧工作隊駐村之後,幫助王道軍一家搬了新房子、翻修了茶園,還給他安排了一個養護村級公路的公益性工作崗位,如今一年下來純收入達到了兩萬多元。

在為該村抓好經濟支柱產業發展的同時,扶貧隊還牽線舉辦了“心繫扶貧、國網情深”捐贈和消費扶貧活動,直接銷售收入達15萬元。為了鼓勵增收增產,扶貧隊每年拿出兩萬元資金設立了獎勵機制,對採茶收入達到一定量的農戶分發放獎金和農資補助。

三年來,扶貧隊共協調各方投入建設資金2700多萬元(國網慈利縣供電公司直接投入332.8萬元),相繼解決了該村安全飲水、電網升級改造、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村級平臺基礎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通過實打實的幫扶,2019年底累計減貧77戶28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由34.5%降低到0.12%,人均純收入已達95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