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這樣改變了歷史

卒中是這樣改變了歷史

三巨頭

卒中是三巨頭(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的共同死因。卒中改變了政治家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的命運,同時改變了歷史。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蘇聯總理約瑟夫·斯-大林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克里米亞的雅爾塔附近會晤,討論如何組織二戰後的歐洲。在這次會議後的20年內,3名男子全部死亡。羅斯福總統在雅爾塔會議後2個月死於出血性卒中,斯大林總理8年後也死於出血性卒中,最後丘吉爾首相在會議結束20年後死於卒中併發症。雅爾塔時代,這三個人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隨後他們的健康狀況惡化,最終死亡,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丘吉爾的疾病迫使他辭去英國首相的職務,而在他辭職後立即發生的事件包括英國對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管理不善,以及對美國的不信任。此外,羅斯福仍然是總統,斯-大林在他們去世的時候仍然是總理,因此他們的死不僅對他們各自的國家,而且對國際關係都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特別是羅斯福的早逝,可能加劇了二戰後美蘇之間的溝通失誤,而這種溝通失誤可能促成了冷戰的爆發。


一、三巨頭的政治環境

到1945年2月,包括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內的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到,納粹德國正在崩潰,並正在走向失敗。在東線,蘇聯軍隊已經奪回了波蘭,在向柏林進軍的過程中幾乎勢不可擋。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成功完成,使數百萬盟軍開始了收復法國和向德國西部戰線施壓的戰役。一場在歐洲大陸上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戰爭的結束似乎遙不可及。不太清楚的是,二戰後的歐洲應該如何組織,盟國將如何應對日本帝國在太平洋地區仍然存在的嚴重威脅。因此,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克里米亞組織了雅爾塔會議,三個主要盟國的領導人將出席: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總理斯-大林。蘇聯將不介入太平洋戰區,在東亞對日本進行封鎖;斯-大林承諾,作為對東歐勢力範圍的交換,那裡的國家將能夠在戰後通過自由公正的民主選舉行使自決權這一歷史性的協議。


三個主要參與者都死於卒中。羅斯福的第一次致命卒中被證明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卒中之一,因為隨後杜魯門政府和蘇聯之間的緊張局勢最終演變成長達數十年的冷戰。而斯大林和丘吉爾的死亡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歷史意義。隨後,我們將探討國內政治和國際地緣政治與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卒中導致健康惡化和最終死亡的相互作用。


二、富蘭克林·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卒中是這樣改變了歷史

藝術家伊麗莎白·舒馬托夫未完成的羅斯福肖像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於1945年4月12日去世,雅爾塔會議剛過兩個月,當時他正在喬治亞州的溫泉城坐著照相。在藝術家的作品(上圖)進行到一半時,他宣佈“我頭痛得厲害”,然後癱倒在地上。他的心臟病專家霍華德·G·布魯恩醫生急忙對他進行評估;幾小時內,總統的血壓為300/190mmHg,幾小時後羅斯福被宣佈死亡;死因為枕部出血性卒中。羅斯福之死震驚了公眾,人們普遍認為他身體狀況良好,但事實是他健康狀況出現下降許多年。1937年,他患有高血壓,血壓為162/98mmHg;1944年4月,也就是羅斯福去世前1年左右,他的血壓已經上升到230/126mmHg。輔助檢查顯示膽囊結石和心臟增大。同年11月,也就是他連任總統的第四個月,他的血壓達到250/150mmHg。1945年1月,他的手無法控制地顫抖,體重也減輕了不少。第二個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的血壓達到了260/150mmHg。溫斯頓·丘吉爾的私人醫生莫蘭勳爵醫生說出預言:“我只給他幾個月的生命”。羅斯福在雅爾塔會議期間身體欠佳,可能削弱了他的精神能力,進而削弱了他與斯大林的談判能力。美國駐歐洲特使威廉·哈里曼指出:我相信,在雅爾塔羅斯福沒有力量像他以前的那樣固執。我想如果羅斯福的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他可能會堅持更長時間,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取得進展”。羅斯福回到美國時,他向國會發表演講,讚揚雅爾塔會議的成功,描述了盟國是如何在所有國家都有權行使自決權的原則下團結起來的。然而,此後不久斯大林就違背了這一協議。他指責美國、英國與德國建立獨享的和平,並開始禁止東歐國家進行自由選舉,這進一步加劇了緊張局勢。1945年3月23日,羅斯福對一名援助人士說:“我們不能與斯大林做生意。他已經違背了他在雅爾塔所作的每一個承諾。之後,

羅斯福開始致力於與斯大林關係的正常化,但腦出血卻提前帶走了生命。羅斯福逝世後的第二天,納粹德國將這個致死性卒中作為一個奇蹟來慶祝。


與此同時,新任命的杜魯門總統開始適應這份工作。杜魯門領導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行動,直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他成功地領導盟國在太平洋地區戰勝日本帝國。然而,杜魯門政府在與莫斯科關係正常化方面從未取得成功,任其發展;蘇聯做法不符合國際通用原則——對新解放的東歐國傢俱有決定性影響。


鑑於羅斯福去世前幾個月健康狀況不佳的嚴重程度,美國公眾沒有意識到這一事實,這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問題。羅斯福的私人心臟病專家布魯恩博士,對總統生命的最後一年裡迅速下降的健康狀況瞭如指掌;然而他的另一位醫生在同一時期發表了公開聲明,說羅斯福的健康狀況“非常好(excellent)”。1945年在雅爾塔協議後向國會發表演講時,羅斯福需要一直坐著;他並沒有將自己無法發表一次長程演講歸咎於健康狀況不佳,而是將其歸咎於旅行帶來的疲勞。美國公眾和政府其他部門對此缺乏瞭解,所有人認為羅斯福健康,外交政策是可控的,實際上羅斯福已經病入膏肓,最後導致美國與蘇聯的關係迅速惡化。一位分析家寫道,

羅斯福糟糕的身心健康,以及周圍人對蘇聯崛起的無知,這些因素的結合,造成了美國領導層的“中斷”。這一點值得商榷,這種中斷使得“波蘭人的背叛、東歐實行共產主義、捷克斯洛伐克政變,失去對中國的掌控和對韓國的入侵”成為現實。


三、約瑟夫·斯大林

Joseph Stalin


卒中是這樣改變了歷史

工作中的斯-大林

他的同時代人和後來的歷史學家都形容約瑟夫·斯-大林在二戰前後毫無疑問是稱職的。1937年,斯-大林的醫生寫道,斯-大林“狡猾,對人類思想及其所有弱點有驚人的認知,他剛愎自用,始終如一,有著非凡的意志和鋼鐵般的神經”。一位同時代的人說,他的俄語表達詞彙豐富,表達方式生動、形象,充滿了俄語諺語。眾所周知,斯大林在二戰初期被德國的進攻矇蔽了雙眼,但他後來對紅軍的管理,以及他在雅爾塔會議和在國際會議上成功地推動蘇聯利益,都顯示了他的精明。俄羅斯歷史學家羅伊·梅德韋傑夫在談到斯-大林時寫道,他毫無疑問具有足夠的精神能力,完全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但斯-大林一生中經歷了一系列健康問題,最終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他的身體和精神能力。


1922年他開始頭痛,1934年患上了高血壓;1937年經歷了短暫的腦缺血發作,這影響了他的語言功能。斯大林是一個煙癮很重的人,患有

動脈硬化症;1945年6月24日,他在莫斯科二戰勝利閱兵式上經歷了一次輕型卒中,在10月又患了一次嚴重的心臟病。1947年他又經歷了一次輕型卒中;1948年,一次嚴重的心臟病發作使他喪失了半年的生活能力。


1953年他突發致命的出血性卒中。2月28日晚,斯-大林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私人住宅裡邀請他的核心圈子成員共進晚餐。經過一夜的酗酒,活動於凌晨4點解散。然而第二天斯大林沒有離開他的住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變得越來越擔心。直至晚上11點,政治局委員進入斯大林的住處,發現他躺在地板上,語無倫次,尿溼了自己,他的右側上下肢癱瘓,右側巴彬斯基反射陽性。次日,他的血壓上升到210/120毫米汞柱,隨後幾天他的病情繼續惡化。3月3日他永久地失去意識,3月4日他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官方宣佈死亡時間為3月5日17:50。


斯-大林的死改變了俄羅斯歷史的進程。他的統治之道比較嚴酷

;1989年蘇聯的一份主要報紙宣稱,斯-大林時代有2000萬人死於勞改營、強迫集體化、饑荒和處決。斯大林以偏執著稱,殺害了許多紅軍將領和他認為是威脅的核心圈子成員。有些人將這些行為歸因於精神上的偏執型人格障礙,這也許是因為他的腦血管健康狀況惡化。事實上,斯-大林的政治局成員在他卒中後經過很長時間才進入他的房間,這反映了他平進灌輸給他們的這種恐懼觀念。由於斯-大林沒有指定接班人,他死後的直接後果是內部權力鬥爭。部長會議和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最初宣佈成立集體領導層,並立即釋放了在斯-大林最後幾天被捕的數千名政治犯和古拉格勞改營的囚犯。因此,莫斯科立即擺脫斯-大林統治下的嚴酷政策和鎮壓,因為大量的囚犯是一種浪費。赫魯曉夫成為斯-大林的接班人,繼續加強“去斯-大林化”的概念。1956年2月25日,在一次閉門會議上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黨代會上,赫魯曉夫總理大膽地發表了題為《論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著名演講,批評斯大林的政治清洗和個人崇拜,呼籲回到共產主義的傳統理想。赫魯曉夫發表這番講話可能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儘管如此官方對斯大林清洗的譴責還是讓蘇聯人民鬆了一口氣。因此,斯-大林的逝世標誌著一個過度鎮壓時代的結束,併為國內變革提供了機會,其特點是壓迫政策減少和對消費行業的日益重視。
然而,國內去斯-大林化並不一定伴隨著外交政策的變化,外交政策模式仍舊是斯-大林死後的延續。


四、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卒中是這樣改變了歷史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是雅爾塔三位主要參與者中最後去世的,也是唯一一位在沒有擔任公職的情況下去世的。

1945年7月,二戰結束後不久,他失去了連任首相的機會。然而,丘吉爾繼續在英國政壇活躍了多年。1945年至1951年,他擔任反對黨領袖;1951年他再次贏得了總理選舉,並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55年4月辭去首相職務;他繼續在議會任職,在1964年他正式永久地離開公職。最後一年,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家中度過。


如斯大林和羅斯福一樣,丘吉爾患有高血壓多年。1949年輕型卒中,他的血壓為160/90mmHg;在諮詢醫生時,他自述每天抽13支雪茄,晚餐後喝3杯白蘭地;1953年6月24日,丘吉爾患上重型卒中,導致他的臉微微下垂,說話有些含糊不清。他的血壓上升到170/90mmHg,他的健康問題繼續惡化;1959年丘吉爾在海德公園門的家中洗澡時失去了知覺;1961年,他向他的醫生承認,他失去了一些情緒上的自我控制,對助手們有極度憤怒的時候。他患上了抑鬱症,覺得自己不再適合擔任任何公職,丘吉爾於1964年離開議會。1965年1月11日,他的健康狀況迅速下降。他既不能自己進食,也不能吞下固體食物,醫生稱他是“熟睡中的人”,並診斷為重度腦缺血。丘吉爾的家人拒絕鼻飼,因此他13天沒有得到充足營養,直到1月24日去世。


丘吉爾生前辭去公職,逐步離開政府。丘吉爾的副手安東尼·艾登被選為他的繼任者。有人認為艾登是英國最不成功的首相之一,他擔任首相的時間不到2年(1955-1957)。他的任期因蘇伊士運河危機而廣為人知,在這場危機中,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盟國勾結,未經美國批准就入侵埃及。偽裝入侵的欺騙手段嚴重損害了艾登的聲譽以及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這場危機最終導致艾登於1957年辭職,有證據表明丘吉爾不贊成蘇伊士運河危機的處理方式。他私下裡在寫給出版商的信中表達了他的失望,他的妻子認為他隨後的美國之行部分是為了修復與美國的關係。


丘吉爾與艾森豪威爾曾是戰時同僚,不會採用與艾登相同的欺騙手段。事實上,正是丘吉爾在1946年創造了“特殊關係”一詞,這個詞至今仍被用來形容兩國之間的密切聯繫和合作關係。英國對埃及蘇伊士運河危機的處理,除了造成對美國的不信任,還加劇了該地區的混亂,同時對蘇聯有利。蘇聯站在埃及一邊威脅說,如果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入侵不停止,蘇聯將派遣軍隊,對他們發動攻擊,同時赫魯曉夫也暗示了蘇聯的核能力。儘管危機最終由於政治和經濟壓力而結束,但蘇聯認為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種勝利。赫魯曉夫進一步認識到核訛詐在實施外交政策中的作用。雖然有爭議,但隨後危機的無序解決使蘇聯在中東獲得了額外的影響力。


雅爾塔會議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它不僅為二戰結束奠定了基礎,也為新一代國際外交合作奠定了基礎。它的參與者富蘭克林·羅斯福、溫斯頓·丘吉爾和約瑟夫·斯大林都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因此對他們影響如此之大的疾病對歷史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考察20世紀後半期人類事件的進程時不應忽視。斯大林的卒中標誌著殘忍的殺戮制度的終結,丘吉爾日益惡化的身體狀況迫使他過早地辭去公職,事後看來,這似乎對英國外交關係不利。此外,羅斯福日益惡化的腦血管健康狀況在二戰關鍵結束時期削弱了他的認知能力,而此時美國正需要強有力的領導,才能有效幫助重建飽受戰爭蹂躪的歐洲和東亞。


有趣的是,圍繞著這些領導人的健康有一個巨大的秘密,三位政治強人均向媒體和公眾隱瞞他們的身體狀況。斯-大林總理殺害了那些對他的健康狀況進行負面評價的醫生;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對醫學界的不信任日益加深。丘吉爾1963年擔任總理時卒中嚴重,他沒有向媒體或議會透露自己卒中的情況,而是將疲勞和短暫的意識障礙歸咎於精疲力盡。羅斯福雖然是美國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的領導人,他也沒有公開自己的健康狀況,這些事實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倫理問題。也許這樣做有助於緩和羅斯福突然去世後,繼任的杜魯門政府和蘇聯之間發生的溝通挑戰。


三巨頭同時患病卒中,這是巧合嗎?是巧合也不是巧合,其實政治家患卒中者還有很多,如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鐵娘子美譽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日本首相小淵惠三、足以改變中東和平進程的原以色列總理沙龍。首先,卒中是一種常見病;其次,其發病原因與壓力大、工作強度大、生活不規律有關,這恰是與政治家們相伴隨的。


如果沒有卒中,三巨頭不患卒中,歷史一定會改寫。卒中改變了歷史!


其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們對健康的觀點開始重新思考。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場對人類的大考,考驗人們如何面對:疾病與健康、工作的意義是什麼,而健康優先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Rohaid Ali, BA, Ian D,Connolly, MS,et al. The strokes that killed Churchill, Roosevelt, and Stalin.Neurosurg Focus, 2016, 41 (1):E7.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