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單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力量難以徹底取勝新冠肺炎

4月16日,求是網刊發了2020年第8期《求是》雜誌全文。其中,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撰寫了題為《以務實高效國際科技合作為全球抗疫提供有力支撐》的文章。

王志剛在文章中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凸顯了國際科技合作的緊迫需求”。他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擴散蔓延,全球確診病例快速增長,各國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應對舉措,加快推進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研發,但迄今為止,科研人員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化,還沒有研發出特效藥,疫苗應用也尚需時日。”

“面對這一全新的病毒挑戰,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僅靠單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力量也難以徹底取勝,急需世界各國的科技力量開展務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優勢互補,共建平臺,加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交流和知識分享,集聚全球的科技創新智慧,共同推出切實管用的科研成果,為最終戰勝這場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王志剛強調。

關於中國在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所採取的國際科技合作行動,王志剛主要從“積極開展科學數據和信息共享”“搭建開放科學的共享平臺”“構建多層次交流合作機制”“推動務實合作項目對接”四個方面做了介紹:

積極開展科學數據和信息共享。

我國科研人員快速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開展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我國定期與世界衛生組織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與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一道,參加《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分享疫情信息,進行科學研判。目前,我國診療和防控方案已翻譯成多國文字,為其他國家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參考。

搭建開放科學的共享平臺。在中華醫學期刊網上搭建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快捷、免費、公開發表科學發現並分享數據。目前已有超過120種期刊、840多篇報告和論文上線,瀏覽量超過270萬次,有多名國外研究人員在此平臺上發表論文。搭建了“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信息庫”兩個共享數據平臺,累計為139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萬名用戶提供了800多萬次的數據瀏覽、檢索和下載服務。國內外專家利用數據庫對病毒進行深入分析,形成的高水平研究論文為開展國際研究提供了借鑑,為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

構建多層次交流合作機制。與有關國家開展了應對疫情雙邊科技交流活動。組織駐外使領館科技處(組)積極聯繫駐在國政府部門、科技界和衛生界,介紹我國應對疫情科研攻關部署和研究進展,加強雙多邊科技交流合作。與有關國家磋商建立交流合作機制,探討啟動應對疫情聯合研究項目等。赴有關國家的中國醫療隊分別介紹了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治療方法、療效和經驗。推薦和指導中方專家參與了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新冠肺炎疫情9箇中長期重點研究方向和10個工作組;與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就疫苗研發等開展信息交流合作。

推動務實合作項目對接。我駐外使領館收集了有關國家多項科技合作項目建議。已遴選出部分有合作價值、已有國內合作伙伴且較為成熟的項目,積極支持和推動合作項目對接。同時,多家中國企業正在與有關國家企業合作開展疫苗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