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隨著寶寶的成長,就會遇到很多教育相關的問題。


比如:不分享,不叫人,打人,和父母對著幹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髮育的必經之路,也是父母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把建議寫下來,希望能幫到大家。


孩子打人、咬人

_

_

_


打人、咬人可能是孩子對其他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建議:


父母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


教孩子把自己的零食或者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這樣關係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_

_


孩子不愛分享

_

_

_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當家裡來了其他小朋友,媽媽要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可是自家的孩子卻哭鬧著不同意,最後弄得場面很是尷尬。

有的父母會認為,如果孩子拒絕分享,就是“自私”、“小氣”,“不懂事”,家長們會給孩子貼一堆標籤。


有的父母是擔心如果孩子這麼自私,萬一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被孤立,怎麼辦?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行為,讓自己非常沒有面子,有損自己“好父母”的形象,非常生氣,於是用強迫孩子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其實是一個“三觀很正”的父母。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建議:


大多數學齡前的孩子都不能理解分享的意思,所以不願意分享也是正常的。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更加清楚什麼是我的,如果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就一定要獨佔。而分享就表示別的小朋友要把這個東西拿走。這是他們極不情願的。


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各年齡段認知發展的一些特點,然後按孩子的成長規律來啟發他們去觀察、思考,作出決定。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爸媽們不妨可以試試這幾種方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從小培養:


當孩子可以用手抓東西了,你就可以和孩子來回傳遞一個東西,同時說:該我玩啦,該你玩啦。


嘗試輪流擁有一個物品,是寶寶學習分享的第一步。


家長親身示範:


告訴寶寶如果他抱一下你,你就願意和他分享沙發;


或者在一起吃東西時,商量和他換著吃。


多誇誇孩子:

每個孩子都喜歡受到誇獎。

_

_


和家長對著幹

_

_

_


和父母對著幹的情況可能是最讓人崩潰的。


比如:你剛對小傢伙說“不要往牆上亂畫”轉眼他們就會拿起畫筆開始在牆上塗鴉。


比如:你問寶寶吃蘋果還是香蕉,他告訴你吃蘋果,等你把蘋果切好遞給他,人家卻怎麼都不要,一定要吃香蕉,感覺小傢伙就是在不斷的挑戰你的底線。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_

建議:


2-3歲年齡段的寶寶是很難做選擇的,他們會認為所有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所以我們要儘量少出選擇題。


比如:


可以直接說“咱們來吃蘋果吧”,另外要採用直接明確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再加上演示效果會好很多,寶寶不明白“不要往牆上畫”是什麼意思他甚至認為你在暗示他可以往牆上畫,正確的方法是,父母拿起畫筆,走到畫板前,對寶寶說“咱們一起畫一個老虎吧”。

_

_


要求事情必須按照他的規矩辦

_

_

_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廣大父母心塞煩躁的,相信一定是孩子間歇性發作的無理取鬧、耍脾氣。有的孩子吵起來,家長簡直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裡!


拿東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來拿,否則,哭!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腳的,否則,鬧!玩具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家”裡,否則,吵!


尤其是一些執拗的熊孩子,只要一哭起來,根本不聽大家的話,威逼利誘四員猛將紛紛敗下陣來,那哭聲真是……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_

建議: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才能產生真正的快樂。


然而,當孩子表現出秩序敏感期的行為特徵時,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感到不耐煩,甚至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批評斥責,讓剛剛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兒心靈無法充分體會成長的美好,從而變得混亂、孤僻、不再有勇氣探索未知。


因此,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_

_


說髒話

_

_

_


不少家長都說,孩子到了“三歲貓狗嫌”的年紀,愛說髒話,變壞了。


其實,我們真的誤會孩子了。


這些“說髒話狠話”的孩子並沒有學壞,他們只是遇到了詛咒敏感期。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_

建議:


詛咒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提出來的,處於這個敏感期的孩子,特別愛詛咒,但這和孩子學壞沒關係,事實上,這是孩子試圖去體驗並認識周圍世界的方式。


這種情況要分兩點看:


如果是是2歲左右的小寶寶偶爾說出罵人的單詞,父母不用太緊張,不要做出激烈的反應,平靜的告訴他這個詞不好,以後不要說就可以了,激烈的反應只會加深他的印象。


如果是4歲左右的寶寶,使用句子進行詛咒。


比如:“你這個笨蛋,我要把你打成爛泥”這類的,是因為他進入了詛咒敏感期,他會認為語言是有威力的...


這時候父母也不必有太激烈的反應,但是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後果,比如這麼說別的小朋友可能就不和他玩了,讓他自發的去改正。

_

_


寶寶打人、對著幹、說髒話、不愛分享、強迫症,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種種表現,我們要做的是,放下焦慮,不要責備,抱抱Ta,給Ta時間和空間,引導孩子學習更豐富的詞彙,幫助Ta早點度過這一敏感時期。


村上春樹曾說:儘管眼下十分困難,但說不定日後會開花結果。


每一顆小芽在成長為蒼天大樹之前總要經歷些被蟲咬的傷痛,這時候我們需要等待,無需拔苗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