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傳媒內參導讀:《思想的田野》福建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部署,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承製,於2020年4月1日晚在東南衛視首播。節目用“尋訪+解讀”的手法,發現故事、闡釋思想、宣講理論,以多角度展現了新時代的蓬勃發展。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這是一次全方位鄉村IP場景體驗與思想分享情感鏈接的嘗試,它讓鄉村振興擁有更主流的宣傳陣地、更寬泛的受眾群體、更有價值的傳播與推廣,為講好鄉村好故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讀視角與運作模式。”2020年4月1日晚東南衛視收到了節目嘉賓青年學者劉飛翔轉來的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的微信,當晚早些時候溫教授剛剛收看了東南衛視推出的《思想的田野》福建篇,讚賞之餘他即興對節目做了評點。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思想的田野》是一檔由國家廣電總局策劃部署、全國33家衛視共同參與的大型理論實踐探訪節目,《思想的田野》福建篇由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承製,於2020年4月1日晚在東南衛視首播。節目用“尋訪+解讀”的手法,發現故事、闡釋思想、宣講理論,以多角度展現了新時代的蓬勃發展。

節目以“從擺脫貧困到振興鄉村”為主題,選擇了三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拍攝點:

一是寧德壽寧縣下黨鄉,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通過三十年不懈奮鬥擺脫了貧困,並在此基礎上鞏固脫貧成果繼續探索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二是龍巖武平縣捷文村,以百香果產業為龍頭,以點帶面,深化耕耘,形成規模和品牌,帶動鄉村經濟發展,走上富民強村之路。

三是福州永泰縣嵩口鎮,通過文化創新和產業升級,把古老鄉村改造成特色文化古鎮,走上文化強村的振興之路。節目突出了福建不同區域的鄉村,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苦幹加巧幹的生動實踐,讓鄉村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從擺脫貧困到鄉村振興的美麗樂章,唱響了主旋律,吹響了新號角。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真切的鄉村振興故事和奮鬥精神打動了無數人。武平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陳寶衛在給節目組的微信中留言:“《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帶給我的視覺衝擊——福建東南衛視用特別接地氣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農村、新農人,讓更多人看到了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發展的決心。”

寧德下黨村民王明祖說,《思想的田野》福建篇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多角度展現了下黨的魅力,我們感到很新穎,很喜歡,非常感謝拍攝團隊將下黨的美、下黨的故事傳遞的更遠。

而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嵩口人,永泰縣委基層幹部林莊標說:“看完這節目我深受感動,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我們古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節目用通俗的語言為我們講述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讓我明白了家鄉變化後面大家辛苦的付出!”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思想的田野》福建篇4月1日晚在東南衛視首播後,在索福瑞歡網(實時收視)全國衛視平臺同檔期節目中排第 11名,而在騰訊視頻上線不到24小時,播放量達到1041.5萬。新浪微博當天相關熱門話題閱讀量直衝1000萬。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選取典型案例

講好福建鄉村振興故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福建,過去山海、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在新時代的今天,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著快速的改變,舊貌換新顏。而《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就是要帶領觀眾感受福建鄉村的振興,探尋這變化背後的深刻原因。

思想號大篷車從福州始發,尋訪閩東壽寧下黨鄉、開赴閩西大山中的武平縣、千年歷史文化名鎮永泰縣嵩口鎮三地,去感受鄉村發展之美,觸摸古鄉鎮的變化與堅守,瞭解林改後“不砍樹也能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據東南衛視總監助理楊青介紹,由於福建省有特點、有故事的地方很多,《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在地點的選取上還費了一番功夫,節目的策劃方案數次推倒重來、幾易其稿。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部署,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下,節目組反覆考慮所選地區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地域覆蓋的廣泛性,才最終確定了下黨鄉、武平縣和嵩口鎮三地為表現案例。

30年前,壽寧下黨鄉不僅是全省特定的貧困鄉,也是全省唯一一個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而如今,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這裡既有綠水青山也有“金山銀山”,平坦公路、幸福茶館、定製茶園、民居民宿……下黨人民摸索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武平縣和嵩口鎮也是如此——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優勢資源,努力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致富渠道。

作為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的森林植被覆蓋率居全國前列,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的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三倍,被譽為“中國天然氧吧”,這為當地的土蜂蜜和百香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嵩口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既擁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群100餘座,也保留著製作線面、竹編等傳統手藝,這些既是當地的名片,也是農民增加收益的方式。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從閩東到閩西,從脫貧困奔小康到產業創新、文化創新,探訪團行程4000公里走進田間地頭,不僅記錄一路上的風土人情、產業生態,展現鄉村變化、鄉村文明,而且敘事上層層遞進,內在邏輯緊密聯結,讓主題內涵得以凝聚、深化。”節目製片人葉閩武說。

出觀點、出思想

理論解讀春風化雨

在《思想的田野》中,一個個真實的鄉村振興、社會發展的故事是具體落點,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貫穿其中的鮮明主線,也是節目的核心和靈魂,所以,如何生動透徹地詮釋好和傳播好相應的理論要點至關重要。

《思想的田野》福建篇的創作團隊成員從東南衛視《您好,110》、《中國正在說》兩個欄目組中抽調而來,而這兩支團隊也是東南衛視的優勢團隊。“一個擅長操作紀實性片子、一個專注於政論節目,兩隊人馬優勢結合,是製作《思想的田野》福建篇的最佳組合。”楊青說。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他同時表示,節目團隊在創作中緊緊把握兩點:一是把握好大方向,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建設展開;二是瞄準生動的實踐,“不能坐而論道,要把抽象的理論,化為生動的實踐故事。”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在視角承載上,節目召集福建籍歌手葉一茜、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飛翔、倫敦奧運會舉重冠軍林清峰、東南衛視主持人謝霜以及兩位特邀國際友人Eddy和西客,共同組成探訪團,前往福建省的最基層,親自去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成果。

在這個嘉賓陣容中,既有人氣藝人、體育明星,也有專家學者,知名度助力節目在年輕人群中提升影響力,專業解讀可增強節目的深度和厚度,讓觀眾獲得更加立體多元、全面細緻的認知角度。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此外,特邀嘉賓Eddy和西客實際上也體現了節目組別出心裁的用意。兩個人都是中國女婿,對中國很熟悉,他們分別來自愛爾蘭和西班牙的農村,現在一個是新福州人、一個是新武平人。楊青說,引入國際視角,一方面有利於幫助自身客觀認知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另一方面,“我們在國內外兩個輿論場都要發出聲音、產生影響。”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通過實地走訪、專家解析、故事講述、群眾互動等方式,節目採民風、聽民聲、傳民情,架設起理論與大眾之間的橋樑,具象而生動地呈現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現實意義和深刻價值,同時也進一步發揮了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增強現場感

讓觀眾在體驗獲得觸動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理論傳播應有的境界。作為一檔電視節目,《思想的田野》除了要有大量紮實的、豐富的、有說服力的具體案例,同樣離不開專業的製作能力和恰當的藝術表達手段。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據葉閩武介紹,為了充分挖掘故事素材,節目組前後在福建踩點三四次,由於“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特點,他們“從東到西橫穿過去,每次坐車都要八九個小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他們對節目策劃方案也進行了多次修稿、不斷推敲細節。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為了提升節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團隊在這檔節目的創作中,採取了類真人秀的方式,目的是幫助觀眾產生“在現場”的感覺,讓專家的解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們希望以親切的方式,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看得懂的方式去呈現內容,以更好地引發觀眾的價值和情感認同。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但如何握好其中的度,相當關鍵。”葉閩武介紹,節目中的嘉賓都是“精挑細選”而來,不僅要對當地風土民情熟知、能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要擅長表達。他同時強調,節目雖然採用類真人秀的方式去拍攝、去表達,但務必求真切,讓觀眾真正能感受到村子的變化。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為了突出這一點,團隊在節目中還設計了一些時空反差的手法,比如在下黨鄉,同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當下的兩張照片在屏幕上一經對比,其中的變化和發展一目瞭然,也讓“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的意義瞬間彰顯。

節目組在拍攝節點上也巧用心思。葉閩武說,根據他們的經驗,當地在年底都是有很多民俗活動,這樣節目中更有新年的喜慶感覺。“團隊拍完片子回來的那天正是2020年的第一天。”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電視理論節目既要有高度和深度,也要有生動的內容,讓觀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才能讓理論觀點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葉閩武說。

來源:傳媒內參

上線24小時播放量破千萬《思想的田野》福建篇如何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