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炭疽病遍佈柑橘產區,一般在春梢生長期開始發病,夏、秋梢期發病較多,在高溫多雨季節和管理粗放的果園最容易發生。柑橘一旦感染,葉片、枝梢、花朵、梗和果實都會受到危害,引發落葉、落花、枝條枯死、大量落果和果實腐爛,甚至在果實貯藏運輸期間,還會引起腐爛,嚴重影響作物生長與生產,可謂做惡多端。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發病規律

柑橘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屬於一種典型的潛伏侵染菌,其發生與氣候、栽培條件及樹勢密切相關,當上年秋冬多雨寡照、橘園積水、根系缺氧、樹勢較弱時,炭疽病病菌會“乘虛而入”潛伏侵染,造成越冬病原菌基數較大。初春又遇強寒流侵襲,樹體受凍,抗病力下降,非常有利於炭疽病病菌大量傳播和入侵,造成樹體為害。

發病症狀

葉片危害症狀:葉片受到柑橘炭疽病侵染之後,一般表現出兩種症狀,分別是葉斑型和葉枯型(急性型)。

葉斑型 又稱慢性型,多在成長葉片或老葉片葉尖和葉緣,病斑呈現淺灰色,邊緣為褐色,形狀沒有規則性可言或者表現為近圓形,環境乾燥的情況下,梢下凹,中間呈灰白色,其上也生輪紋排列的小黑點。環境潮溼的情況下,病斑上出現硃紅色額小液點,具有一定的粘性。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葉枯型 又稱急性型,常出現在春梢嫩葉上,從葉尖外逐漸向下呈“V”字形擴展,開始的時候表現為淡青帶暗綠色水漬狀(開水燙傷狀)病斑,邊緣呈不清晰波紋狀,邊緣不明顯,病葉易脫落,潮溼條件下病部生粉紅色小點,之後隨著病菌侵染加劇,顏色變暗,病斑逐漸呈現為雲紋狀褐色形狀,周圍的組織開始枯死,病健部分界不清晰,後期病葉腐爛,常造成全株性嚴重脫落。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枝條危害症狀:枝條受到柑橘炭疽病侵染的時候,通常也表現為慢性型和急性型。

慢性型 多從葉柄基部的腋芽處開始,病斑呈現淡褐色,橢圓形或稜形,當病斑環枝達到一週左右的時候,病斑上的顏色開始轉變為灰白色,同時萌發大量的小黑點,喪失營養供給通道的作用,枝條開始枯死。

急性型 這種危害症狀主要發生異常高溫多溼的天氣,嫩梢頂端3~lOcm處突然發生開水燙傷狀,隨後開始蔓延,3~5天后即為凋萎,最終導致整個枝條枯死。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花朵症狀:雌蕊柱頭被侵染後,常出現褐色腐爛,進而落花。

果實危害症狀: 柑橘果實感染此種病害的時候,環境乾燥的情況下表現為幹斑型症狀,病部黃褐色、凹陷、革質化,果肉一般不受害;環境潮溼的情況下表現為果腐症狀,病部呈現黑褐色,併產生一些黑色小粒點,嚴重的時候整個果實腐爛,喪失食用價值。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防治方法

目前針對柑橘炭疽病的防治多是從加強日常管理和做好藥劑防治兩個方面著手,具體操作如下:

施肥壯樹勢 改變以往果農偏施氮肥的不良習慣,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增加菌肥、有機肥的使用量,平衡施肥,調節樹體營養平衡性,恢復培壯樹勢。

修剪擴空間 樹冠過大,影響通風透光,進而滋生病蟲害的繁殖,在生產上要注重夏、秋季節的修剪,使樹形呈開窗型。

柑橘春梢生長後期,炭疽病防控一定要做好

清園鏟病菌 柑橘炭疽病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多在病梢、病葉、病果等上面越冬,並在來年的春季開始侵染。所以結合冬季修剪,及時清除果園內的殘枝落葉、病害果等,拉出果園進行集中燒燬,從根源上剷除病原菌,降低發病的機率。

排水降溼度 柑橘炭疽病多發生在一些地勢低窪、排水能力差的果園。所在在生產上,要特別注意加強果園內排灌設施的建設,水田建園最好起壟栽植,減少果園內因灌溉、雨季等因素造成的積水現象,防止根系缺氧。

藥劑治其根 在生產上進行防治的時候多在始發期也就是春梢生長後期開始進行藥劑防治,同時在秋梢梢、夏梢生長期繼續根據發病情況跟進防治。要根據當地歷年發病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噴藥時間和次數,同時注意輪換用藥,噴藥時務必周到均勻,以噴溼枝葉不滴水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