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近些年襄阳打出“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的宣传口号,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恰当的,朗朗上口,又有效的点出了襄阳的悠久历史。

刘秀的故乡在襄阳市境内的枣阳吴店镇,现有白水寺做为纪念,此事几千年来本无争议。东汉此地属于南阳郡,故南阳郡有帝乡的称号,现在这里属襄阳市,襄阳市自然继续帝乡的称号。最近却发现有些朋友称南阳瓦店镇才是正宗的刘秀故里。提起此事,那确实值得说一说。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南阳盆地汉代地名,网友制作,可做参考,标注位置有少量偏差


一:南阳瓦店镇说,是清代对民间传说的记载,经石泉教授的考证而红于网络

从一些经典的历史地著作来看,刘秀故乡从无南阳瓦店说。直到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部分和光绪年的《新修南阳县志》记载:瓦店镇为贵人乡,是刘秀故里,这才算找到点依据。清中期名臣陶澍路过新野时也记录了这个传说。这些本是民间传说,不管是县志还是古今图书集成,都没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作为荆楚地理的专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石泉先生曾对荆楚地理做了相当大范围的梳理,相关成果汇编为《石泉文集》。此《文集》指出了传统史学观点中的一些错误,并大胆提出楚人源于丹水流域等假设。想了解荆楚地理,这本书还是要读一读的。刘秀故里在瓦店镇,亦是其中一大胆推测。

石泉先生的主要依据就是前文所说民间传说,并做了如下推理:

  • 1、舂陵在古唐国境内。
  • 2、枣阳吴店离随国核心区只有七十里,太近,随枣走廊容不下第二个诸侯国。吴店在随枣走廊的西端也不合适,因为历史记载了吴、唐、蔡三国联军伐楚,楚王逃到随地避难。江陵离唐、蔡远,而随离唐、蔡近,为何楚王逃到随地避难?
  • 3、水经注不可信,他猜测这本书被后人改过。
  • 4、《通典》和《元和郡县志》对刘秀故里的记载,相差十多里地,他认为两者有矛盾,两者皆不可信。
  • 5、石泉推测北魏的桓叔兴被萧梁政权收留后,侨置了安昌,当时郡县设置相当混乱。所以唐代已经不知道舂陵在哪里,唐代误以为这个侨置的安昌就是古代的舂陵。

石泉推测,经南北朝之乱后,唐代的地理记载错误较多,基本不可信。相反,那些非主流的记载,值得借鉴。刘秀故乡在南阳市的瓦店镇,就属于这类记载。白河就是白水,瓦店就是舂陵,也是古唐国。

石泉先生的大胆推测,你认可么?其实石泉也承认,这仅是初探,要证实这些问题,还需要考古方面的证据,附原文截图。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石泉文章截图

那我们要做什么工作呢?一是找出在桓叔兴投萧梁之前的史料。2、看考古成果。

二:南朝萧梁之前舂陵在枣阳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舂陵,侯国。故蔡阳白水乡。《后汉书》光武帝纪: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

还有一个旁证,《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3年,起义军围宛城,大家开始商量拥立皇帝一事,刘演反对,其中提到舂陵距宛三百余里。

蔡阳县在现在的枣阳市境内,基本无争议;而舂陵离宛三百里,与枣阳吴店说是吻合的,与瓦店镇却不兼容。这都是桓叔兴投萧梁前的记载,符合石泉的要求。这些配上《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记载,应该就很清楚了。

古代的方位和里程都是不精确的,又缺少地图,自然有偏差。历史上对某个问题的记载越丰富,越容易产生瑕疵,这些瑕疵恰恰证明了他们不是抄袭,而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描述这个问题。若因偏差就否定这些记载,反倒是孤证、少量模糊不清的记载,没矛盾,成为真理,那历史就没办法研究下去了。当然,我说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古。

三:考古证明舂陵在枣阳吴店,与《水经注》吻合

《水经注》记载:洞水,源自大父山,向西南流到安昌故城,这里就是舂陵城,也是白水乡,洞水就是白水,并把白水乡到安昌城的历史沿革交代了一遍。民国的《枣阳县志》清楚的记载了白水向西南流,到舂陵先向西走,又向西南,有个拐弯。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舂陵遗址与白水的位置关系

现在在枣阳南12公里处,白水确实形成一个Ω字形的弯,也确实有一座汉代城遗址,当地人称为舂陵城。城址为长方形,南北长约290,东西宽约265米,除南部外,其余三面可见夯土城垣残迹。还有高大土堆,推测为烽火台,周边堰塘可能是护城河。堆积层中有瓦当、砖、盆、瓮等,推断为汉代物品。有城必有墓,城址周边赵家湾、果园、张家洼等有汉代墓葬。这与《汉书》、《后汉书》、《水经注》等的记载吻合,判断为汉代的舂陵城。

附《水经注》原文

沔水又东合洞口,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汉元帝以长沙卑湿,分白水、上唐二乡为舂陵县。光武即帝位,改为章陵县,置园庙焉。

四、考古证明蔡阳在琚湾,亦与《水经注》吻合

水经注记载:在沢水向西流,在蔡阳城下转了个弯,向西南流到白水。《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汉书地理志汇释》也都把蔡阳定在枣阳的西南。

今天的枣阳市琚湾镇古城村外围符合上述描述,而且就有一个新石器时代、战国至汉代的大型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其西北部有汉代城址,现有残存的城垣和护城河。其文化层厚4m左右,地表至地下2m为宋代文化层,以下主要为汉代文化层,从内城城垣发现南北朝墓葬来看,估计该城废弃于南北朝。

结合记载、今人研究、城址规模、出土文物等考证,判断此城为蔡阳县城。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古城村位置如图


后记:


千古帝乡是枣阳吴店还是南阳瓦店?历史记载与考古吻合最有说服力

已有发掘报告的古城

本次的考古资料源自:《汉江考古》2014.3期,王先福著《襄阳地区汉代南阳郡属县治所初考》

考古发现的蔡阳县城、舂陵县城,与《水经注》记载的位置吻合,也与蔡阳县分出舂陵县的记载吻合,最具说服力。此文只讲了汉代遗址,唐国遗址在哪里,无法判断。谭其骧把唐国标注在淮河流域,应该有他的理由。

其实不管唐国在瓦店还是在淮河流域,都离随地不远,楚王能逃到随地避难,是因为吴、唐、蔡三国从长江攻入江陵,当时的汉江中上游还是楚国辖区,而靠近秦国这个政治盟友,还是安全的。

或有人问,瓦店镇在汉代是哪个县?应该是淯阳县,阴丽华在淯阳住过,到洛阳又被封为贵人,所以后人将淯阳称为贵人乡,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淯阳地理与历史故事,见拙作《邓奉反刘秀,一场来自南阳郡亲友的叛乱,值得细细评的历史细节》。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本文并非故作惊人语,只是述而不作

,侧重向大家介绍真实的历史记载和考古成果,希望大家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