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怎樣給孩子讀英文故事書?

對於“讀英文故事書”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會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的英文很差,要怎麼幫孩子念?”

“我的發音不是很標準,可以念嗎?”

本文就來解答家長們的疑惑,讓大家輕鬆給孩子講英文故事!


怎麼念給孩子聽呢?


英文親子閱讀時需要翻譯嗎?

不翻譯會不會聽不懂啊?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有的家長會去網上查一些資料,基本上也是兩方意見不一,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其實,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也都有侷限性,我們可以折中來看;


提倡直接讀英文、不翻譯的是堅持“浸入式”理念(貝樂優加學科英語就是以浸入式學科英語為核心教育理念),即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讓學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時間段只能使用英語,從而阻斷母語的干擾,在短時間內形成思維習慣,達到靈活運用英語的目的。


這種方法更適合培訓學校,英語課程,可以提供地道純正的英文環境,孩子們在與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形成地道純正的英語母語思維;但是在家庭中,沒有專業的老師,純正的氛圍,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


再看另一種方法,逐句完全翻譯故事的方法,其實並不可取。想想看,我們成人在學習英語的階段看雙語小說的時候,哪一個是看一句英文再看一句中文的?如果我們有一定英文基礎,那肯定會大部分時間看英文,不懂的地方再去找對應的中文;而如果我們英文不好,看累了就會直接跳過去看中文了,對嗎?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地讀,很容易把人搞暈,也達不到學習的目的,而且還給孩子們形成了翻譯式的思維習慣。


因此,綜合考慮,父母在家中,給孩子讀英文繪本故事,可以讀一小段英文故事之後,再用中文簡單著重的解釋一下,這一段的長短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英文水平和適應大段英文的能力靈活掌握,最好是有了一段完整情節,比如一段對話後,再來做解釋。解釋也不是逐句翻譯,而是把大致內容告訴孩子,必要的地方可以翻回上頁指著講。


這樣讀繪本,有兩個前提。


第一,在講故事前,把人物和故事梗概介紹一下,讓孩子對故事有個大致瞭解。比如,舉個例子,講小狗Biscuit的故事前,就可以先告訴孩子,Biscuit是一隻puppy,他很調皮,和他的主人——一個小女孩之間,發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而講《Frog and Toad》這個故事,可以告訴孩子,frog和toad是好朋友good friends,住得不遠。這些介紹可以用雙語來講,保證孩子明白,人物的英文名字是什麼。


第二,在用英文讀故事時候,聲音要儘量生動、誇張,能使用肢體語言來解讀一定要用。比如,當小女孩對Biscuit說“It's time for bed”時,不妨用睏倦的聲音,再把手枕在耳旁,打個哈欠;在說“No Biscuit!”的時候要堅決,加上搖頭,表示出小主人的威嚴。


記住這兩點,簡要介紹人物和內容,誇張的表情和手勢,就可以讓孩子堅持聽較長時間的英文故事而不感到厭倦。


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1

先查詞典,確認發音

建議家長在讀繪本之前,先進行預習,發現一些不會的詞彙,或者發音拿不準的可以查詞典確認,千萬不要含混著讀。


不論是第一階段的娃娃書,還是比較複雜的章節故事,每一本都儘量先逐詞看過,確認每一個詞的發音。入門書多半沒幾個生詞,兩三下就能解決,但是到了後面的階段,有些繪本如果生字太多,千萬不要嫌麻煩。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真的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2

自己先大聲念幾次,練習一下

有些家長如果對自己“念英文”的信心不夠,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聲念幾次。入門的故事書文字都不多,三兩下就好,並不會花太多力氣。


幫孩子念英文故事書時,如果遇到了無法一口氣念出來的詞,先停下來,然後在心裡默唸到對的發音之後,再一口氣將它念出來。千萬別在孩子面前練習英文發音,一個詞試好幾種不同的念法,這樣叫孩子要怎麼知道哪個才是對的呢?


3

不要忽略尾音、氣音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接受的英文教育上的盲點——說英文時沒有尾音和氣音。到現在,遇到說英文的場合,很多人能夠做到“辭要達意”就不容易了,根本無暇顧及說話時t、d、k、m的尾音有沒有發出來。常常英文詞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音都藏在嘴巴里。


孩子的耳朵靈敏,如果我們念英文詞時就沒有發出尾音,以後孩子開口說話,也不會有尾音的。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英文學得如何,聽聽孩子說英文的尾音還在不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