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來成為美國院士

引言

大家都知道,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額後備力量。為了留住人才,各個國家也曾經出臺過不少相關政策。不過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卻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她成績優異,表現突出,卻屢屢被中科院拒之門外,她就是李愛珍。

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來成為美國院士

正文

1936年5月,李愛珍在我國福建省出生。像普通孩子一樣,李愛珍也按部就班地接受著教育。就讀於港邊村陶青小學的她自畢業後便升入中學。李愛珍十分好學,在學校也得到不少老師的稱讚。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優異的成績,她在1954年考入了復旦大學。這所學校是不少學子夢寐以求的學術殿堂,李愛珍在這裡學習化學領域的相關知識。1958年,完成大學學業的李愛珍接受了分配的工作,來到了上海制金所,從研究實習員開始做起。憑著對專業的熱愛與對工作的激情,李愛珍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研究員。

很多人對實驗室的工作有誤解,認為枯燥無味的實驗和反覆的記錄是相當乏味的事情。其實這些乏味對於實驗室中的人來說,正是一種科研的樂趣。在科研工作中,李愛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也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1958年至1963年間,她對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領域進行了研究,這為她今後的研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來成為美國院士

1980年,李愛珍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研究所派到美國。1987年她再次重複這個任務,由此可見,研究所十分重視李愛珍,將兩次外派訪問的機會都留給了她。其實這也得益於李愛珍對待研究時兢兢業業的態度。這兩次訪問讓李愛珍受益匪淺。1982年,她便在我國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此舉為我國留住導體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巨大貢獻。

不過奇怪的是,如此優秀的李愛珍竟然會被中科院拒之門外。眾所周知,中科院是我國研究自然科學的最高殿堂,也是不少人心中的夢想。李愛珍也不例外。為了我國的科研工作,她廢寢忘食地做實驗、搞研究,終於成為國內材料科學中的“國寶級”科學家。在她有所成就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申請中科院的院士。1999年,她第一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但是中科院並沒有同意她的申請。謙遜的李愛珍以為是自己能力不足,便繼續投身科研工作中,想要早日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來成為美國院士

2001年,她再次申請了中科院院士,但依舊沒有通過。2003年,工程院開設了增選,參選的李愛珍依舊以落榜告終。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她還獲得了亞洲太平洋的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李愛珍再次申請了中科院院士,不過這次中科院卻以年齡過大為由,駁回了她的申請。四次被拒絕的經歷讓李愛珍感到十分遺憾。2007年,她參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併成功成為一名外籍院士。

很多人都惋惜李愛珍無緣中科院院士一事,但她卻對為自己寫推薦信的院士感到十分愧疚。一方面,自己辜負了他們的期待;另一方面,這些院士的年齡偏高,卻依舊為自己的事情操勞,讓她感到十分愧疚。而當選美國院士之後,李愛珍也沒有做出對不起祖國的事情。她不僅保留了自己的國籍,而且還拒絕了美國為其提供的“高官厚祿”,依舊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

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來成為美國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進行了幾十年的材料科學研究,為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包括前文中提到的為我國創建材料科學實驗室,還有光電耦合器件中高效率砷化鎵紅外光源材料的研發,這項研發的推廣應用為我國帶來了736萬元產值。除此之外,她本人還擁有一個國際發明展銀獎和21個國家發明專利。她所發表的著述論文也多達256篇,每一篇都對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重大幫助。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對我國國防、環保和醫療等方面具有極大的價值。

結語

如此高風亮節的科學家的確值得人們尊敬。不過她未能成為中科院院士一事也讓人感到唏噓不已。其實在李愛珍心裡,這只是一個頭銜而已,只要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推動祖國的進步和發展,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希望大家能夠像李愛珍一樣,在看待事物時分清主次,重點對待主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