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病 ---《小欢喜》有感,孩子到底缺失了什么?

近来在追看《小欢喜》,看到英子抑郁了,突然感触颇深。方圆说,这是个时髦的病,是啊,现代生活衍生的现代病,抛开成人的抑郁先不说,单说孩子们的。这两年关于孩子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小学生在教室纵身一跃,中学生跨海大桥上突然飞身……除了痛心疾首,愕然叹惋之外,更多的是对社会的警醒,触动家长们的反思。

时髦的病 ---《小欢喜》有感,孩子到底缺失了什么?

时髦的病 ---《小欢喜》有感,孩子到底缺失了什么?

作为一名85后,我小时候的主流教育还沿袭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骂没少挨,打没少挨的,但那会儿除了怕,好像也没有更多的想法,过一会儿又该吃吃该喝喝了。身边的同学朋友亦是如此,前一秒还在控诉父母的蛮举,后一秒就开开心心地被爹妈接走了。导致我一直觉得孩子的童年就是无忧无虑的,即便是偶有不顺,也会被童真化解掉,因为在我看来童真就是世上最无敌的正能量,让所有黑暗无所遁形。

可是现在,我不再盲目乐观,血淋淋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敲打我的心脏。亲子关系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是命令服从?是革命友谊?是相依为命?还是累世孽缘?童真到底还存在吗?如果存在,那又是什么让童真失真了呢?那份来自生命之初最纯正的能量又去了那里?

太多的疑惑需要解答,是时候好好地整理一下思路了。

“生命初始,我的鼻子、气管有什么东西进来了,突然变得凉凉的,周身的液体不见了,有野兽抓着我吗?我的天啊,重大的变故让我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好怕,我在求救。

又有液体了,可我无法划动它了,它只是经过我的身体。还好,野兽终于放下我了,咦?!好软好暖啊,好吧,让我休息一下,刚刚真的好累。

我闭着眼睛,周遭一片闹哄哄,身体空唠唠的,有一种原始的需求,却只能发出和刚才一样的噪音。不过不得不承认,在往后的时间里,这讨厌的噪音非常管用,总能满足我的一切需求。我驯服了他们,那些可以抓着我的怪兽。

慢慢地我的身体开始变得结实硬朗,渐渐地有了气力,渐渐地拥有了五感,我开启了新的世界。原来抓着我的不是怪兽,只是一个大东西上面的一个部分,好吧,这大东西看起来还挺顺眼的,我挺开心的,特别是能够驯服他们,这令我很安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想法越来越活跃,而他们在我面前的表现也越来越多样,我有些应接不暇,有些不安心了。

为什么不抱我了,不想要我了,好害怕啊。

他们不高兴了,怎么办?以后还会管我吗?我好害怕。

别的孩子就那么好,我就这么差劲?会不会对我失望了?我好害怕。

一有人来我就不能抱着盘子吃饭,不喜欢有亲戚来。

他们在打架吗?以后谁管我呢?我好害怕。

我不想看书了,可如果不看,待会儿的动画片就不能看了,我好烦啊,怎么这么多规矩。”

顺了顺,便豁然开朗了,罪魁祸首就是安全感。

家长的给予是孩子们安全感的阀门,给得越多,失感体验就越容易发生;而给予的过少,孩子又会因缺乏安全感变得怯懦;如果是一会儿多一会儿少,或者给予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又或者是实施压力的小甜枣,那么很抱歉,你的孩子就快抑郁了。而孩子的童真,也被大人世界里的规则消磨殆尽。试想一下,没了童真的孩子,仿佛走在没有尽头的漆黑夜晚里,失去了擦去伤痛的原动力,失去了对光明的渴望,失去了清洗肮脏的能力。

那这三十年是什么让一切发生了呢?安全感的得失一直都在啊,那是什么变了?

是欲望,对生活的所求越来越多了,

成人世界的规则可以教给孩子,但请不要用在他们的身上。

家长的爱是无私的,请不要习惯性的什么都带着所求,这样会让爱变得廉价。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请分阶段进行,婴幼儿的时候家长是保姆,小学时是老师,初高中时是朋友,大学以后是亲戚。

生儿育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可养儿防老已经逐渐被人们摒弃。无论怎样的社会关系,彼此给予空间才能稳定的发展下去,孩子不是私有品,只是生命中一个阶段内彼此陪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