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養鵝,需要重點了解和防範的6種病毒性疾病,建議收藏

新手養鵝,需要重點了解和防範的6種病毒性疾病(一),建議收藏

鵝業生產中,危害鵝的疾病有5大類,即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代謝類疾病、寄生蟲類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危害鵝業生產的頭號殺手,因為病毒性疾病對鵝業生產的破壞力性,死亡率高,一旦感染,都可能造成全軍覆沒,所以防範病毒性疾病的發生,比其他幾類疾病更重要。

危害鵝生命的病毒性疾病,從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的疾病種類大約有十多種,最需要防範的有以下6種。本節主要介紹的三種疾病是:禽流感、小鵝瘟、副黏病毒。下面將介紹另外三種疾病。

一、禽流感

最常發病的季節:冬、春季;

易感鵝群:1月內的雛鵝,發病和死亡率達到95%以上;但各個年齡階段的鵝都能感染;

易發病的原因:鵝舍溼度較大,飼養管理不當;

主要的傳播途徑:接觸性傳染,也可空氣傳播,但以接觸性傳染為主;

表面症狀:精神沉鬱,垂頭、頭扭轉到一側、閉目嗜睡、縮頸、不能站立、翅麻痺垂落、頭部腫脹、腫眼流淚、有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難、搖頭;糞便白色稀糞、綠色稀糞、爪部皮膚出血、癱瘓、頭部扭轉。

解剖後器官症狀:皮下和脂肪出血、頭頸部皮下有淡黃色膠凍樣水腫、肺臟出血呈紫黑色或紫紅色、水腫、心肌出血、心內膜出血、腹腔脂肪出血、腸繫膜脂肪有出血點、腺胃及腺胃乳頭出血、胰腺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卵泡變形、破裂。

禽流感區別於其他疾病最顯著的區別:皮下及脂肪、器官出血,頭部腫脹。

二、小鵝瘟

新手養鵝,需要重點了解和防範的6種病毒性疾病,建議收藏


最常發病的季節:冬末春初。

易感鵝群:4-20日齡的小鵝。當然也有30日齡的鵝感染小鵝瘟的情況,不過日齡越大發病率越低。10日齡以內的鵝的發病率可達到95%~100%。

表現症狀: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每個類型症狀不一。

最急性型,沒有任何症狀發生敗血症,突然死亡,死前有划船狀。一般多發於3-10日齡的小鵝。

急性型:發病時間15日齡左右,食慾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頭頸縮起或扭轉,離群獨立,兩腿麻痺,不能站立,兩腿作划船狀,病程2天左右,死亡鵝角弓反張,糞便擠壓時流出黃白色或黃綠色稀糞。病程

亞急性型:多發病於20-30日齡內的雛鵝,病程稍長,一般5-7天或更長時間,部分病鵝可自愈。症狀比較輕,食慾減少、下痢、消瘦,行動遲緩,站立不穩。

解剖後器官最明顯症狀:整個腸腔充滿臘腸狀栓子。這是和鵝的其他疾病的最明顯區別。

預防措施:雛鵝第1天、第7天注射小鵝瘟疫苗,每隻注射0.5ml,保護率可達到95%。

發病後的治療:發病後每隻及時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0.5ml能制止80-90%感染病毒的雛鵝發病。發病後期治療的效果不大,發病前期出現初期症狀,每隻注射2-3ml治癒率可能達到40%。

所以該病預防是重點。

三、副黏病毒

又稱為鵝的新城疫。

最常發病的季節:一年四季,冬春季節多發。

易感鵝群:各種日齡,不同品種均會發病。雛鵝的死亡率會遠遠高於成年鵝。日齡越小感染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15日齡以內的雛鵝發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達到100%以上。

表現症狀:潛伏期3-5天,病程1-4天。病初與其他病毒性疾病感染的小鵝並無太大區別,與小鵝感冒情況相似,流鼻涕、咳嗽、呼吸急促,眼睛中有淚,眼半睜,排白色、綠色、黃白色稀糞

兩腿無力,蹲伏或跛行,體重迅速減輕,常飄浮水面,部分病鵝有神經症狀,如扭頸、仰頭或轉圈等。產蛋期的鵝迅速下降或停產,大群產蛋率下降50%左右,軟皮蛋、無殼蛋增多,治療後,10多天後病癒後產蛋量慢慢恢復。

解剖後器官最明顯症狀:腸道出血、結痂,脾臟、胰臟有白色壞死灶。氣管環出血嚴重,消化道病變明顯,

預防措施:目前對該病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唯有做好防疫。種蛋鵝防疫,7日齡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疫苗0.3ml-0.5ml/只,兩個月後再進行一次免疫,產蛋前15天再做一次免疫,劑量為0.5-1ml/只,以後每6個月加強免疫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