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海斯凱爾獲頒中國專利優秀獎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口,知識產權已成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曾指出,知識產權是驅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剛需,也是開展國際貿易的標配。在第19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一批創新質量高、運用效益好、示範效應強的專利項目獲頒中國專利獎。其中,中國創新醫療器械企業海斯凱爾則憑藉旗下“超聲無損檢測粘彈性介質彈性的方法及其裝置”專利(專利號:ZL200910235731.3)獲頒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海斯凱爾獲頒中國專利優秀獎

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海斯凱爾獲頒中國專利優秀獎


作為本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得主,海斯凱爾創始人邵金華博士表示:“非常高興海斯凱爾能獲得國家專利領域的重要獎項,這表明我們的知識產權得到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共同認可。同時,這也是海斯凱爾過去十餘年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注重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果縮影。作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企業,我們一直重視創新技術的研發,希望可以將前沿技術和肝病的無創精準檢測相結合,提升國人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領域申請了200多項國內外專利,是該技術領域所獲專利數最多、產品線最豐富的企業之一。”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仍存“短板”,技術創新成重中之重

近年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利好的雙重推動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高速增長,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東北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稱,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年複合增速超20%。

然而,中國醫療器械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後,仍然存在研發投入不足、協同創新不夠、用戶採購意願弱等“短板”。有數據顯示,在中國排名前20的醫療器械企業,研發投入(按主營業務收入計)總和不及美敦力公司一家的1/6;企業與高校間未能形成深入協作,產品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受限;從使用者角度來看,由於進口醫療器械產品長期處於壟斷地位,很多醫療機構也存在“品牌慣性”和“使用慣性”,不願採購和使用國產自主創新醫療器械。

“儘管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但產業整體從中低端加速向高端轉型升級的趨勢非常明顯,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也成為了企業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邵金華博士表示,“我們深知技術研發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的重要性,公司連續多年保持超過20%的研發投入。持續的研發投入也為我們帶來了回報,我們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無創肝纖維化和脂肪變量化檢測系統 FibroTouch,在精準度、成功率、檢測效率等多個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並先後獲得美國FDA、歐盟CE、韓國KFDA等權威認證。未來,我們還將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為中國人的健康事業而努力。”

緊握知識產權“利器”, 海斯凱爾FibroTouch打破歐美國家長期壟斷

作為高端精密製造業的重要部分,醫療器械是典型的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產品技術含量高,前期投入大且產出利潤高。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公司前十強中,美國公司獨佔7席,德國2席,荷蘭1席。長期以來,歐美髮達國家壟斷著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而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多集聚在低附加值的中低端領域。

“在不少領域,中國的醫療器械技術水平相對歐美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海斯凱爾海外市場負責人於江博士在接受CGTN採訪時表示,“要想尋求突破,實現科技創新領域的 ‘領跑’,就必須在關鍵核心技術上發力,做好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2019年,為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善相關的法制體系,中國已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列入重點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稱,今後我國將著力抓好制定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制定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方案、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以及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等5項主要工作,這為激活中國企業創新動力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

“儘管中國在知識產權制度、體系建設上還有待完善,但海斯凱爾已經在專利申請、專利保護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公司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領域已申請了200多項國內外專利,覆蓋核心算法、硬件、結構等方面,是該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更打破了原本被國外企業壟斷該領域技術和市場的格局。”於江博士介紹道。國家衛健委網站公開數據顯示,除去基層醫院,我國一共擁有三級醫院2286家,被列入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前100家的醫院,大部分已經在使用FibroTouch。

知識產權佈局如何為企業出海“護航”?政府指導和協助不可缺失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助推下,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全球化版圖正在不斷擴張。《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僅2017一年,中國已向6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醫療器械,出口額44.76億美元,同比增長4.98%。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醫療器械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也加快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但在佈局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一部分企業卻因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缺失“碰壁”。業內人士指出,一些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在專利保護的道路上走向極端,刻意製造專利壁壘,阻礙市場有序發展和公平競爭。專利壁壘不同於專利保護,是一些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憑藉高科技優勢來強化壟斷、減少公平競爭,設立專利陷阱或通過專利來阻止另一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產業發展的一種形式。

對此,邵金華博士結合多年海外知識產權佈局的經驗給出了幾點建議:其一,企業應於項目立項前進行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工作,通過技術分析或者規避設計,確保技術上不侵權,從源頭上避免或者減少訴訟糾紛;其二,企業應對自主創新技術及時進行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和佈局,擦亮法律 ‘利劍’,以保護自主創新技術,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其三,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時,應綜合考慮技術的重要等級、市場區域、不同地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以及維護成本等因素,做到合理佈局。

“在面對跨國企業知識產權壁壘之時,國內企業在知識產權建設、應用和訴訟應對等多方面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在初期,企業往往需要更多的輔導和協助。”邵金華博士表示,“在這方面,國家和各級部門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無論是江蘇省、北京市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我們都切身感受到,政府能向企業提供系統而全面的知識產權工作指導和協助,促使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上更專業、更高效。同時,政府對創新創業企業的資助和扶持力度也有了更大的提升,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向國際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