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在孩子學會說話之後,總有一個特點,就是常常會用詞語來代替句子,隨著不同的情景可能表達不同的意思,之前我家孩子2-3週歲那會兒,說個“鞋子”我們都要猜好幾個意思,是想穿鞋子了?還是鞋子太緊了?或者鞋子掉了?每次都需要根據孩子說話時的動作和表情才能理解。


是小朋友太笨了嗎?不,實際上小朋友在2週歲之後,不僅有很強的聽覺能力,也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只是無法說出來而已,這是因為孩子的詞彙量和他們急於表達造成的結果。


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語言的發展對孩子的一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孩子學會完整說話,能夠讓他們的溝通能力達到全新高度,而且語言發育和大腦發育是相輔相成的,孩子說話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了孩子大腦發育的水平如何。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培養孩子呢?


注意和孩子的說話方式

01


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首先從一開始,我們就要注意和孩子的說話方式。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年紀小低估他們的學習能力,其實孩子的學習思維是很直接的,都是模仿家長說的話。別總是擔心對孩子說長句、說完整的句子孩子會聽不懂,孩子的聽話能力很強,他們只是在適應這種語言模式。


我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會帶上主語,並且儘量對句子做一些解釋,讓孩子能夠明白。比如“小寶喜歡吃這個梨子嗎?”,“小寶今天開心嗎?”,“我們今天要穿這件風衣出門,因為今天的天氣比較冷”,“小寶愛不愛媽媽?”,“今天要去參加一個活動,小寶的頭髮要做個造型,我們要穿這套服裝出門。”


用提問的方式輸出問題

02

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當孩子對一些故事的情節比較熟悉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對孩子進行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我比較推薦的是和孩子一起進行情景劇的方式,表演故事中的情節,模仿人物的對話,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講述能力。


之前我給小寶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剛巧家裡有卡通的連體睡衣,我扮演了兔子,小寶扮演了烏龜,在家裡的客廳進行我們的“龜兔賽跑”。我告訴小寶,烏龜爬行是很慢的,一下一下爬行得很吃力,小寶也演示得很好,然後在小寶努力的過程中我這裡停停那裡睡睡,不一會兒小寶就獲得勝利了。進行完情景劇我會問小寶剛剛誰贏得了比賽、為什麼會贏,他回答“小烏龜贏得了比賽”,然後想了一會又說“因為小兔子一路上都走走停停、一直在睡覺”。


用圖片啟發

聯想

03


孩子說話不完整,從詞語到長句的轉變,家長需要掌握這三個技巧

多給孩子找一些圖片,訓練孩子仔細看圖,讓孩子根據一定的順序仔細去觀察事物,然後展開想象力,聯想這些圖片的故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讓他們把故事說完整。


通常情況下我都是用繪本來對孩子進行訓練,一週會有兩三天和孩子一起玩這個“看圖說故事”的遊戲。小寶很喜歡玩這類遊戲,慢慢地從只會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蹦到可以說好一句話,再到能夠說完一個故事,雖然還不是很完整,但能夠從這個遊戲看到他的進步。


讓孩子學會把想說的話說完整,這是一個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過程,需要我們家長的陪伴和關懷,他們才能不斷成長!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