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市面上的暢銷書、流行文章都是針對員工,而少有針對老闆的

為什麼市面上的暢銷書、流行文章都是針對員工,而少有針對老闆的

前不久我們公司向全體員工推薦了一篇文章,標題上標註著“深度好文”字樣,題目叫《一個好公司必有的20條鐵規定》。要求全體員工必須會背,規定時間內不會背的要罰錢,上網一查,原來這篇文章不止我們公司獨有,網上有很多家公司都在推崇。既然是深度好文,那麼內容如何?

打開一看,文章寫得很粗糙,很多地方非常拗口,語法不通,內容基本上全是教導員工要努力工作,多做奉獻,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涵蓋了很多方面,這大概也是它倍受推崇的原因。 比如文章中說:“公司利益高於一切;要以老闆的標準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在前面;不要解釋,要結果;從業人員首先是架宣傳機器”等。老實說,這些內容筆者並不認同,原因不是說規定本身有多少問題,而是因為這些規定的提出缺乏前提條件。

《三國演義》中講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先敗劉備,後攻打東吳,孔明親赴東吳遊說孫權聯盟抗曹。當時東吳文官大多主降,魯肅勸孫權說:“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意思就是說眾大臣投降了曹操官職地位不會有什麼損失,但是孫權降曹卻會待遇銳減,成為最大的利益受損方。可見,當公司面臨滅亡或利益嚴重受損時,如果員工利益沒有和公司利益深度捆綁在一起時,那20條鐵規定中提出公司利益高於一切,作為企業員工要以老闆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說法就無從談起。

20條鐵規定中講公司是全體員工的生存平臺,所以公司利益高於一切,個人的收益是和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的,所以要以老闆的標準要求自己,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但事實上企業和員工是雙向選擇,員工離開了一家公司仍然可以前往其它公司,待遇未必會降低,甚至極大可能會提升,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這種情況就越是常見,這也是為什麼微軟公司把總部建在了西雅圖,而不是強者林立的硅谷,就是因為考慮到了人才流失的風險。

為什麼市面上的暢銷書、流行文章都是針對員工,而少有針對老闆的

那麼如何才能讓員工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用老闆的標準來工作呢,筆者認為必須要把企業打造成一個財富共享平臺,企業的收益和員工的收益深度掛鉤,且應該對比周邊企業具備足夠優勢,只有這樣才能讓員工真正關注企業利益。當然這樣勢必會增加人力成本,影響老闆短期內收益,所以說,老闆如果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就無法和員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很多老闆為了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往往也不願意把公司的收益過多分給員工,所以即使企業效益再好,員工收益也難有真正提升,自然缺乏工作動力,20條鐵規定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既然文章站不住腳,那麼為什麼還能流行,成為所謂的深度好文。其實原因很簡單,這類文章,還有比如前幾年流行的《沒有任何藉口》、《致加西亞的信》等書籍,推崇的人都是老闆,對比員工而言,他們處於強勢地位,可以強制要求員工閱讀,為了給員工洗腦,方便管理,有的老闆還會給每個員工發上一本,各企業老闆只有一個,而員工卻有很多,自然書和文章就暢銷流行了起來。而且既然老闆強勢,大多數員工是不敢教育老闆的,那麼那些教育老闆要分享利益、關愛員工的書自然鮮有人買,也就暢銷不起來了。出書的人眼見針對員工好好工作的書能夠暢銷,而針對老闆如何善待員工的書缺乏市場,自然會緊跟市場趨勢,那麼市面上的暢銷書、流行文章就更加都是針對員工,而少有針對老闆的了。

很多企業都有做百年老店的夢想,希望一直傳承下去,但員工不是傻子,不是一兩本洗腦的書或者文章就能矇騙過去的,只有真正把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捆綁在一起,捨得分享企業受益給員工,才能獲得員工的支持,20條鐵規才有落地的基礎,企業才有長久發展的動力。

為什麼市面上的暢銷書、流行文章都是針對員工,而少有針對老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