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面上的畅销书、流行文章都是针对员工,而少有针对老板的

为什么市面上的畅销书、流行文章都是针对员工,而少有针对老板的

前不久我们公司向全体员工推荐了一篇文章,标题上标注着“深度好文”字样,题目叫《一个好公司必有的20条铁规定》。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会背,规定时间内不会背的要罚钱,上网一查,原来这篇文章不止我们公司独有,网上有很多家公司都在推崇。既然是深度好文,那么内容如何?

打开一看,文章写得很粗糙,很多地方非常拗口,语法不通,内容基本上全是教导员工要努力工作,多做奉献,虽然都是老生常谈,但涵盖了很多方面,这大概也是它倍受推崇的原因。 比如文章中说:“公司利益高于一切;要以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在前面;不要解释,要结果;从业人员首先是架宣传机器”等。老实说,这些内容笔者并不认同,原因不是说规定本身有多少问题,而是因为这些规定的提出缺乏前提条件。

《三国演义》中讲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先败刘备,后攻打东吴,孔明亲赴东吴游说孙权联盟抗曹。当时东吴文官大多主降,鲁肃劝孙权说:“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意思就是说众大臣投降了曹操官职地位不会有什么损失,但是孙权降曹却会待遇锐减,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方。可见,当公司面临灭亡或利益严重受损时,如果员工利益没有和公司利益深度捆绑在一起时,那20条铁规定中提出公司利益高于一切,作为企业员工要以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说法就无从谈起。

20条铁规定中讲公司是全体员工的生存平台,所以公司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收益是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所以要以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但事实上企业和员工是双向选择,员工离开了一家公司仍然可以前往其它公司,待遇未必会降低,甚至极大可能会提升,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情况就越是常见,这也是为什么微软公司把总部建在了西雅图,而不是强者林立的硅谷,就是因为考虑到了人才流失的风险。

为什么市面上的畅销书、流行文章都是针对员工,而少有针对老板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用老板的标准来工作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把企业打造成一个财富共享平台,企业的收益和员工的收益深度挂钩,且应该对比周边企业具备足够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关注企业利益。当然这样势必会增加人力成本,影响老板短期内收益,所以说,老板如果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就无法和员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很多老板为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往往也不愿意把公司的收益过多分给员工,所以即使企业效益再好,员工收益也难有真正提升,自然缺乏工作动力,20条铁规定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既然文章站不住脚,那么为什么还能流行,成为所谓的深度好文。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类文章,还有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没有任何借口》、《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籍,推崇的人都是老板,对比员工而言,他们处于强势地位,可以强制要求员工阅读,为了给员工洗脑,方便管理,有的老板还会给每个员工发上一本,各企业老板只有一个,而员工却有很多,自然书和文章就畅销流行了起来。而且既然老板强势,大多数员工是不敢教育老板的,那么那些教育老板要分享利益、关爱员工的书自然鲜有人买,也就畅销不起来了。出书的人眼见针对员工好好工作的书能够畅销,而针对老板如何善待员工的书缺乏市场,自然会紧跟市场趋势,那么市面上的畅销书、流行文章就更加都是针对员工,而少有针对老板的了。

很多企业都有做百年老店的梦想,希望一直传承下去,但员工不是傻子,不是一两本洗脑的书或者文章就能蒙骗过去的,只有真正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舍得分享企业受益给员工,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20条铁规才有落地的基础,企业才有长久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市面上的畅销书、流行文章都是针对员工,而少有针对老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