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傳統拾荒者搶廢紙,塑料瓶 互聯網回收平臺究竟是未來嗎?

自從垃圾分類政策推出之後,民眾在網上的話題討論便沒有斷過。反觀創業圈,關於“互聯網+回收”的熱度一樣熱鬧。互聯網回收平臺“我愛收”、“閒豆回收”、“收荒匠”不僅迎來發展新機遇,而且從側面推動垃圾分類前行。

跟傳統拾荒者搶廢紙,塑料瓶 互聯網回收平臺究竟是未來嗎?

在垃圾分類處理政策之前,國內傳統垃圾回收凌亂,一方流向了拾荒大軍,經過簡單分類,轉手賣給了垃圾回收廠,一方則是去向不明。究其原因,還是國內垃圾回收不成體系,沒有行業規範和操作標準,再生資源的市場空間未被釋放。據瞭解,正常的垃圾分類應當涉及到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四個環節。國家出臺垃圾分類硬性管理政策,便是向這四個完整環節靠攏。

在垃圾分類政策實施之後,關於垃圾分類周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全國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經營範圍包含“垃圾、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垃圾處理”的企業。其中,“互聯網+回收”類平臺備受關注,包括“我愛收”、“閒豆回收”、“收荒匠”等平臺迅速走入大眾視線,並且陸續獲得大額融資。資本市場的湧入,使得垃圾掘金分隊異常活躍。

不同於傳統拾荒者走街串巷的吆喝,收取垃圾,互聯網回收平臺正在嘗試在社區站點投放智能化回收專櫃。大件垃圾單件回收,小件垃圾打包回收,小件可以自動稱重結算,大件需要人工算賬。也有軟件上下單,有專人上門收取垃圾。當然,互聯網回收的種類目前並不算廣,廢紙回收的需求大、穩定、回收價格也相對較高。在跑通廢紙品類模式後,再進行品類擴充,這是很多互聯網回收平臺目前正在走的路數。

即便垃圾分類回收政策已經成了硬性要求,但是目前還沒有深入開展開來。大眾意識依然薄弱,互聯網回收與垃圾分類政策都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從盈利層面來看,多數互聯網回收依然處於“賠錢賺吆喝”階段。互聯網回收也是要立足垃圾回收,本質上就是在和拾荒大軍爭奪紙箱、塑料瓶等高價值可回收資源的蛋糕,但是相對於拾荒大軍,較高的人力,進場等成本使得最終利潤並不高。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分類是一種必然趨勢。垃圾分類規範之後,互聯網回收生意也會更好做,而多樣化的互聯網回收模式也會推動民眾進行垃圾分類的興趣。盈利層面的問題,還需要市場進一步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