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不能沒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城市建設不能沒有廢舊物資回收市場。據介紹,廢舊物資不是“放錯了地方”的垃圾,它們是具備了有用性質的寶貴物資。它的高級處理方式則是將收購到的廢舊物質分送到不同加工工廠進行再加工、再利用,從而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目的。在近年來的中國城市化建設大潮中,面臨著被驅趕得無路可走的悲慘境地。


城市建設不能沒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國有廢舊物資回收公司下馬

據介紹,以哈爾濱市為例,在1998年前後幾年的創建文明城市建設活動中,全市原國有和集體體制的廢舊物資回收公司全部下馬,幾千員工下崗失業,原有的經營場所除極少數轉業為其他商貿機構外,絕大多數成為開發商的商品房建設用地。


據瞭解,北京、上海等地原國有和集體的廢舊物資市場也均是以“淘汰落後產能”、“有礙觀瞻”等名義取締。在原有廢舊物質回收體系瓦解之後,以安徽、山東、河南為主流的農民從業者,迅速佔領了哈爾濱市的舊物回收市場。


廢舊物資不值錢,隨意丟棄成風

農民業者的舊物回收站點以“狹小、髒亂、簡陋”為特徵,交易則以“壓等、壓價、壓秤”為手段。他們這樣做,一個最簡單的理由就是要解決他們吃、住和租借場所問題。“三壓”的後果導致居民認為廢舊物資不值錢,隨意丟棄成風,又加劇城市清掃垃圾的工作量。


積存舊物的場地是從事廢舊物資業收轉並實現利潤增值的首要條件。以哈市郊區王崗鎮為例,租用一處200平米的場所年租金要3萬元,在哈爾濱市內租一個10平米的小車庫就要五六萬元,(10平米這類場所通常不夠用,所以很多回收的物資就雜七雜八地堆放在門邊)而越是在靠近人煙密集的繁華地帶回收量就越大,以市中心香坊區六順街一處10平米的小車庫,淡季一天可收塑料瓶5大包,舊報紙百餘公斤,旺季塑料瓶為7大包,舊報紙有時可達4、5百公斤。而靠近城鄉結合部的道里區群力第五大道一處200多米的收購站,塑料瓶旺季也就能收上3大包,屬於與文化階層搭邊兒的舊報紙則好幾天也難得收上幾百公斤。


從城市到農村,舊物市場再被驅逐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伴隨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其它城建工作的開展,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相繼出現了一輪接一輪的取締廢舊物資回收市場的態勢,先是將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從城區趕到市郊,再從市郊趕到農村,實現了廢舊物資和垃圾“農村包圍城市”的局面。然而目前又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各地農村又以開展觀光農業等理由,對朝不保夕中的廢舊物資市場相繼下出了“逐客令”。


“難道我們這個人均資源比較貧困的國家真的要對廢舊物資回收行業趕盡殺絕嗎?對此,一些城管和環保幹部也十分不解,他們還一針見血地說:把廢品站一律從市區內清除的作法,等於我們只蓋高樓大廈而不修下水道和化糞池一樣。因為城市經濟生活和文化生產生活運行的最後環節也需要一個出口。而目前顧頭不顧尾的做法就是自我封閉最後出口。”張瑞庭說。


建議推廣以車庫式和半覆蓋庭院式兩種收購站點

據介紹,目前回收的城市居民廢舊物資基本是沒有拆解的舊家電、廢舊金屬、塑料瓶、紙殼、書報、泡沫箱等,與上世紀廢品回收的主項骨頭、舊衣服等容易黴變的舊物不同,客觀上不具備汙染環境的條件,唯一缺憾是這些廢舊物資在裝車運走前,佔地面積大且影響觀瞻。


哈爾濱市道里區群力上江街與西友誼路交匯處的一處廢舊物資回收站就解決的比較好,它是一處接近兩百米的車庫,廢舊物資交易和物資存儲全在車庫內進行,庫門一關不影響觀瞻。同時它靠近交通要道便於市民交售廢舊物資,也方便向加工廠運輸。


張瑞庭委員建議,推廣以車庫式和半覆蓋庭院式兩種收購站點建設。所謂車庫式事實上已經在哈市內許多小區內半隱蔽地實行多年啦,通常是一間十餘米小車庫,非營業時間門一關根本不涉及“有礙觀瞻”問題。所謂半覆蓋小庭院式,就是依據廢舊物資通常流量大、物品形體不規範的實際,仿造鐵路貨運站半露天倉庫建造模式,選擇二三百米的庭院進行院牆上架彩鋼板覆蓋。同樣能解決較大型廢舊物資回收站點“有礙觀瞻”問題。建議這類廢品回收站點以政府出資購買場地方式,參與管理。同時,城市規劃部門在城市發展佈局中把廢品回收站建設納入規劃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