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才能利他,自己沒有的也給不了別人

以下文章來源於 南懷瑾東方講堂

,作者南師著述摘錄

南懷瑾 | 自利才能利他,自己沒有的也給不了別人

南懷瑾 | 自利才能利他,自己沒有的也給不了別人

01

儒家主張保留適度的自私,慢慢擴充到為公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


子貢問的問題,都是中肯扼要,而且碰到孔子中心思想的要點之處。


子貢講的博施,就是講社會福利。博施,無條件地把東西送給人家,救濟大家,讓大家都得到幫助。在孔子學生中,只有子貢敢講這句話,因為這位老哥很有豪氣,有時不大肯做書呆子,孔子也沒有罵他,認為他很對,可是也沒有鼓勵他。


他一邊是講仁義,一邊不同意裝窮,不像顏回,三天吃一個便當,還是餿的,喝一口水下飽。他要做生意,他的錢很多,所以他敢吹這個牛,假如我博施、濟眾,老師,怎麼樣?可以算得是你所標榜的仁慈吧?


孔子對子貢這個問題的答覆很妙,他說,你說的這件事,太偉大了,豈止是對仁來說,實在是永遠做不到,做不盡的大事業,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聖帝明王如堯舜一樣當權的人,也做不到。問題是在於一個人想做好事,絕對大公,很難很難,是做不到的。


所以中國的字,“公”是化“私”,這是儒家的思想。由道家演變而來的楊朱思想,“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絕對講個人主義,我不拔你的毛,你也不要拔我的毛,一毛都不拔。墨子則講“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儘量地為公。儒家認為都不對。儒家是講保留適度的自私,慢慢擴充到為公。


我們大家要注意,三民主義的思想,就是從儒家這個思想來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飯吃,才想到你需要飯吃,分點給你,我們兩個有飯吃才分給他,我們三個有飯吃,再分點給大家吃。一步一步擴充。如全體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們做不到,堯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說子貢的理想太高了,像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樣,陳義太高了。


孔子告訴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來,但是要顧慮到別人的利益,使別人也站起來...做到了這種地步,就可以說找到了仁的方向,為仁找到一條可走的路了。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02

年輕人常常落入幻想,口口聲聲求法度眾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莊子》


這一段完全是對青年人說的人生哲學,是孔子講的青年人的修養哲學。他說我告訴你,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上古及中古時代都是要“先存諸己”,先要救自己,所謂己立而立人;對於學佛的人來說,先求自度,然後度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你自己都度不了,救自己救不了,怎麼能夠救人!


“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自己病都沒有治好,你哪裡有空去指責人家,暴露人家的缺點!所以道家的思想,同佛家儒家都一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修養的價值觀,在《莊子》這裡說了出來...


孔子告訴顏回,再三地講中國文化的傳統,“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先能夠自己站得起來,再來輔助別人站起來。


可是我們年輕時候總有一個毛病,自己還不會爬,就喜歡輔助人家站起來,覺得自己是非常高明也有很多主意。我幾十年來跟年輕的同學們常在一起,因為我很怕自己老了不懂事,會落伍的。但跟著年輕人學習幾十年的經驗下來,覺得年輕人永遠跟不上我們。


問題是什麼?因為等到我們把他們的學到了,他卻沒把我們的經驗學走。所以年輕人能夠存諸己而站起來的,非常少,如果有的話也是非常特殊的人,一定是智慧能力都非常強的人。


學道的也是這樣。你看莊子說的話,“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儒家說己立而後立人;佛家講先求自度而後度人,都是一樣。所以古今中外聖賢的哲學,都是同一個路線,沒有兩樣。


——《莊子諵譁》東方出版社


口口聲聲求法渡眾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


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吧,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諸己,磨練心智,轉變習氣,才有功德基礎。否則就成了不務正業,活在幻想的虛無縹渺中罷了。


修行重點首在轉變心理習氣,修習定力是輔助。人貴自立,早日自立,便早日自覺。功德夠了,自己會開發智慧。


——南師對組團想拜見他的學人的回覆


處事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千萬不能說我只想做大事,小事就一概不管;假如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做大事嗎?連一鍋稀飯都煮不好,卻說要救天下國家,那不是吹大牛嗎?


現在的年輕人常常落入一種幻想,光想做大事,但又不腳踏實地地去幹。尤其是搞哲學、佛學的青年人,一開始就要度眾生。我常對他們說,先把自己度好了再說吧!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沒有眾生度。


——《老子他說初續合集》東方出版社


03

這個時代,你們沒有利他的本事,非要先修自利不可


有些年輕人,自以為有了大乘的精神,又不肯自修,我就常常勸他們,你先求自修啊,自修好了,再來度人,你連自修都沒有修好,怎麼去度人呢!


這也是我經常感嘆自己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自己都沒有學好,度個什麼人啊!只怕你自己不成佛,不怕你沒有眾生度。眾生愈來愈多,有的是事需要你去做的,自己修行沒有基礎,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金剛經說什麼》東方出版社


一個學佛修道的人,是絕對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應自己的身心。

如果連身體的變化都不知道,還叫修道嗎?修道要清楚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心理的變化;起心動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說一個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礙別人,那就天下太平。


換句話說,對自己身心內在任何一點變化,都隨時要很清楚,這才叫修道。學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這一點要注意。


——《如何修證佛法》東方出版社

現在這個時代,末法時壞人多,你們沒有利他的本事,也做不到發心行菩薩道,所以非要先修自利不可。找清淨地方好好修,成功瞭然後利他;等於鳥一樣,沒有翅膀飛不起來。你沒有工夫,沒有見地,怎麼去救人啊!


你們注意啊!這個時代,好好自利啊!“虔修自利心利他。”修行先要求得自利,更要發大乘利他之願力,不自利,就不能利他,如鳥一樣,沒得翅膀,自己都不能飛,怎麼載人!又如你游泳都不會,有人掉入海中,你跳下去救,不過多死一個而已。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東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